說到陳澄波,你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關鍵字? #畫家 #嘉義人 #政治迫害 #水彩畫 #二二八罹難者 這次來到臺灣博物館的陳澄波特展,放下原先的既定印象、對美感的角度,改為博物學家陳澄波角度,理解當時的年代,帶透明的眼球,走揣當時台灣這塊美麗多元、自然豐沛的島嶼。
此特展以三個軸線出發,去找尋台灣這塊島嶼的特殊之處。
因著這三個重要集合,造就了台灣的獨特之處,也從陳澄波的畫作中可以看見。
第一個展間只有9幅畫作,經過導覽員做了大量的補充資料和舊照片、現今狀況等交叉分享和說明,讓我們能夠真的進入當年代,理解陳澄波視角看見的台灣。非常推薦參加免費的定時導覽解說!
很欣賞陳澄波從自然中的取材與體悟,也分享幾幅在這次特展自己很有感覺的畫作。
外框是原住民風格,蘭嶼達悟族拼板舟紋樣
原名:太魯閣峽臨海馬路。
此幅畫作是因在日治時期,時任台灣第11任總督—上山滿之進,在離台前將募得一萬三千元,捐給台北帝國大學,用於高砂族的研究。而其中一千,請陳澄波創作關於台灣的風景作為紀念。
陳澄波便以蘇花公路清水斷崖的崇德海灘為主題畫下這幅太魯閣峽臨海馬路。
值得留意的是,海灘旁本應空無一物,畫中卻有農舍,透過陳澄波的筆法,寫生而不寫實,將太魯閣族的聚落位移到畫作裡,讓上山滿之進即時回到日本,仍然可以透過這幅畫,繫著台灣這塊美麗的島嶼及他在意的原住民族。
此為陳澄波遺作,在嘉義市政府遙望玉山所創作。 1947年2月送給好友柯麟後,兩人都於228事件罹難。
此原作很可惜已遺失,只有黑白複製畫,無法還原原本的用色。
但也正因如此,透過當年評論家對於此幅畫作的描述,能夠用自己的想像力,將這幅黑白複製畫重新在腦海中上色,想像出斑斕的色彩!
黑潮是群青色的海,浮在上面是白色燈臺、白色波浪、印度牛在一片青綠地上遊牧。地面的赤朱交錯,色彩是絢爛的交響樂。
除了畫作展出外,也結合臺博館的展品跟情境,彷彿自己回到那個時代,真的以博物學家的角度在欣賞,走揣咱的所在、走揣心之所向。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 9:30-17:00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臺博館鐵道部園區特展區)
票價|全票100元;半票50元
展期|2024/12/3-2025/5/11
講座及專家導覽活動
回到此次展覽主題,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交會的這塊寶島,這看不見的線卻帶來這麼豐富的樣貌,一股暖流緩緩流進心中。 從這個角度欣賞,陳澄波的作品不再悲情,而是對臺灣這塊豐饒土地的深情對話。
詞:張嘉祥 Tiunn Ka-siông 曲:張嘉祥 Tiunn Ka-siông、朱雨民 Mills Chu 編曲、和聲編寫:朱雨民 Mills Chu 自西南爿來的雨 直直落 飽色的水流向著北面的島 懸懸的天畫著 北回的下晡 黃昏來的時 人都咧其中 燒熱的風吹著心肝會透南風 中央的山貼著海風來過渡 和過去的路一步一步揣出路 月娘看著海面起起落落 日頭共人藏佇溫暖的心中 無暝無日望向青翠的海島 紅色的風走去揣藍色的雨 看去是一條行向未來的路 飽色的水恬恬紮著風 季風和月娘看顧的島 飽色的水恬恬紮著風 烏潮和土地相叉的島 飽色的水恬恬紮著風 高山和雨水交會的島 山 風 海 島 山 風 海 島 北回和生活佇 其中的人 徛佇咱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