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旅行團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完全不用操心行程安排。你不必煩惱今天要去哪裡、怎麼搭車、幾點轉車、有沒有票、要在哪裡吃飯,甚至是否需要租車——這些繁瑣的細節全都由旅行社打點好。你只需要準時上車,就能輕鬆抵達預定的景點,欣賞當地著名的風光。
然而,這樣的便利也帶來相對的限制。當行程中有你不感興趣的景點時,你並沒有選擇跳過的權利,只能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走。相較於自由行,這樣的旅程可探索的範圍較受限,與當地人的互動也較少,無法深入體驗當地生活。
對我來說,我算是個比較懶散的人,能讓別人安排的事情,就儘量交給別人處理,這樣對我而言輕鬆許多。而旅行中最令我著迷的,就是觀察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
在公路或高速公路上看到的風景,往往才是真正的當地風貌,沒有刻意的包裝與修飾。我喜歡透過路旁的景觀,感受這片土地的獨特之處。
因此,每次坐遊覽車時,我總會沿途拍下許多照片,既是紀錄,也是日後創作的靈感來源。例如,從番紅花城返回伊斯坦堡的路上,我欣賞著沿途的風景。
這片區域因為靠近海洋,氣候較為潮濕,綠意盎然。但最吸引我目光的,卻是當地的建築風格——與台灣截然不同,顯得精緻小巧又充滿特色,讓人十分羨慕。
在廣闊的國土上,建築與環境能夠自由伸展,而不像台灣或日本那樣緊湊擁擠,雖然精巧,但也少了那份開闊與舒適。只能安慰自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些照片,除了展現當地的建築之美,更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最顯著的特點,便是無所不在的清真寺與宣禮塔,彷彿大地都在訴說:「這裡是伊斯蘭的世界。」在這趟旅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宗教對這個社會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建築上,甚至人們的穿著、行為與習俗,都與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這種文化上的碰撞與發現,正是旅行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當地的地理環境,同樣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沿途觀察,我能強烈感受到土耳其人民對自己土地的熱愛與依存。
這片區域鄰近海岸,當地人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發展與海相關的產業。相比之下,台灣四面環海,理應與海洋有更緊密的連結,但實際上,台灣人對海洋的親近程度卻遠不如想像,海洋資源的利用也相對有限。
然而,在這裡,海洋並非只是背景,而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看到沿岸地區座落著工廠、水泥廠、船屋與造船廠,這些產業與海洋環境完美融合,形成一種自然而和諧的共生關係。
這正是我認為台灣所欠缺的——一種真正與海洋共存、善加利用其資源的文化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