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瑪》—《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後續作品,有商業頭腦、植物天才的她,卻輸給了愛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的後續作品,不是珍.奧斯汀那本。(我不懂中文版為何要取這個容易混淆的書名?)


raw-image



敘述「富二代」愛瑪的一生,出生於1800年的她,
父親是美國費城首富,因為熟知藥用植物、成立製藥事業,而暴富。
她從小就會到森林採集植物,做成標本。
爸爸常邀請科學家、哲學家等前來晚餐,
加上她通曉各種語言,因此她學識淵博。
母親死後,又快速掌理家業,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但讀著讀著,我發現她沒有朋友,
這造成悲劇,因為她不懂人情世故。
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
「女主角就是一個宅女,雖然從電腦上獲得各種知識,
算是業餘科學家,
但她缺乏現實生活的社交互動。」



愛瑪只對植物有興趣,因為出身豪門,所以不用擔心現實問題。
她對婚姻也沒有勇氣追求,
對世界好奇,卻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冒險。
就只會埋頭研究植物、寫論文。



作者埋下一條性愛的線索,
結果後續發展又很隱晦,根本交代不清。
愛瑪婚姻失敗,老公過世後,
到大溪地尋找他的足跡,那時愛瑪已經五十歲了,
那個年代要搭船到大溪地,有多不容易!
更何況那時代的平均壽命、醫藥保健沒有現代好,
所以我對作者安排在這年紀,又多了份不解。




愛瑪54歲時到荷蘭,回到媽媽娘家找舅舅,
成為苔蘚館館長,寫論文「競爭轉變論」,但她不敢發表。
(再一次,我依然不解,
五、六十歲在現在很年輕,但在1800年代,
恐怕健康狀態不佳吧!眼力、體力都不好,還能寫論文?)
後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大家都在談「物競天擇」,
愛瑪才發現,她、達爾文、另一個科學家華勒斯,
就是所謂的「重複獨立發現」。



我倒是對愛瑪父親亨利的冒險精神所感動,
前面第一章講亨利很精彩,
怎樣從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大亨,
我甚至覺得她父親亨利應該當書中主角。




還有愛瑪美麗的妹妹蒲登絲,
為何下嫁後,跟老公一起從事解放黑奴運動?
過起清貧的日子?
當年還「讓出」心中所愛,想成全愛瑪的愛情。
這也是愛瑪想不通的,
因為這種「利益別人、犧牲自我」的想法,
跟物競天擇、演化論,還有自己的「競爭轉變論」根本違背啊!
我覺得蒲登絲當主角,一定更有戲劇性。



書中花太多重點在講植物學,對人物剖析反而不深入,
我很失望!
我沒有看到「女性自覺、女性獨立」觀點,
不管在以前或現代,這都值得一提。
我只看到孤單寂寞的愛瑪。
讀者想看從作家的角度,如何看待這些人間事,
而不是一堆植物、異國文化的資訊。
(作者說,她花七年到各國蒐集植物資料)
就像當年《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我們被吸引的,
就是作者充滿生命力的觀點啊!
只能說,作者在這本書沒有提到太多自己的見解,
也許是害怕了!




我覺得寫書、寫blog,或任何創作,
大家想看的,就是「你怎麼說」。
好像很多作家、作曲家、歌手,
紅了之後,太在乎市場反應,
反而綁手綁腳、找不到自己?


=====

書名:
愛瑪

原文書名:
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

作者: 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出版社:馬可孛羅  



電影 、影集、閱讀的心得。 在痞客邦的「花。 酒。 香」主站還有品酒、日本線香、香皂的心得文。 https://cafe25.pixnet.net/blo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多重迷走神經」的理論是說,當老鼠被貓抓住, 沒有運用戰鬥、逃跑, 而是裝死,這就是「多重迷走神經」,為了保護自己。 你從恐怖的體驗中活下來, 你現在必須把自己當成英雄看待。
作者很擔心當今美國太多年輕人因「太長/沒讀」的現象,甚至是種危機, 也得到很多美國教授的迴響。 她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投資老師,讓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每一種媒介,成為好讀者。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取得不好! 千萬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本書主要在講先療癒好自己的童年創傷, 先照顧好自己,先愛自己, 再談原諒。 甚至「不原諒,也可以!」 作者親自坐下來,緩緩講述他的童年受創經驗, 也提供方法,一步步帶著你走出創傷, 如果你沒錢去看心理諮商,我很推薦這本。
醫學博士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在《大腦逆齡指南》的「補充營養大作戰」章節中,建議下列營養補充劑,至少堅持三個月,每天服用,才可能改善症狀。 作者提到每個人的預算、時間、信心不同, 所以提出三種方案,你可以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5/5《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憂鬱症是頑強的敵人,就算康復, 只要「悲傷心情」與「絕望想法」之間有了連結, 就可能讓憂鬱症復發。 而禪定練習, 是學習「想法不等於真實」,「想法來來去去,我對它不作反應」 讓憂鬱迴路無法連結。
「多重迷走神經」的理論是說,當老鼠被貓抓住, 沒有運用戰鬥、逃跑, 而是裝死,這就是「多重迷走神經」,為了保護自己。 你從恐怖的體驗中活下來, 你現在必須把自己當成英雄看待。
作者很擔心當今美國太多年輕人因「太長/沒讀」的現象,甚至是種危機, 也得到很多美國教授的迴響。 她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投資老師,讓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每一種媒介,成為好讀者。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取得不好! 千萬不要被書名誤導!這本書主要在講先療癒好自己的童年創傷, 先照顧好自己,先愛自己, 再談原諒。 甚至「不原諒,也可以!」 作者親自坐下來,緩緩講述他的童年受創經驗, 也提供方法,一步步帶著你走出創傷, 如果你沒錢去看心理諮商,我很推薦這本。
醫學博士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在《大腦逆齡指南》的「補充營養大作戰」章節中,建議下列營養補充劑,至少堅持三個月,每天服用,才可能改善症狀。 作者提到每個人的預算、時間、信心不同, 所以提出三種方案,你可以挑選適合自己的方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5/5《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憂鬱症是頑強的敵人,就算康復, 只要「悲傷心情」與「絕望想法」之間有了連結, 就可能讓憂鬱症復發。 而禪定練習, 是學習「想法不等於真實」,「想法來來去去,我對它不作反應」 讓憂鬱迴路無法連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乙二   作品:愛麗絲   類型:黑暗、懸疑、犯罪、寫實、愛情   嗯......無雷苦手其實不知道該怎麼介紹這部作品。對我個人來說,它是個浪漫的黑暗童話、純愛故事。   關於AI你想到的是什麼?製圖?找資料?聊天?   作者筆下的主角顯然並不是這個思維,在一場又一場精
Thumbnail
我聯想到那些終身不得出逃,在臥室或書房裡,甚至「沒有自己的房間」,卻創作出美麗作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珍·奧斯汀、艾蜜莉·狄金生、莫德·路易斯……她們的心境並未受困,從未停止在日常瑣事之間旅行。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收到這本書也快要一年哩,斷斷續續地緩慢閱讀中,但一個不小心就被擱在旁好長一段時間。前陣子不知道怎麼地忽然在Podcast聽到這本書,於是我就又拿起來讀,同時,和它一起發呆的《哈佛 ✕ 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也被我一並給消化掉了。
Thumbnail
已讀完2/3的傲慢與偏見;與其說是傲慢遇上偏見的故事,不如說是一篇篇金錢與感情的衡量。(在下認為伊莉莎白頗具海后的潛力,才有辦法吸引一票男角爭相厚愛。) 想起身邊一些情侶雖然還沒有婚姻關係,但是也一起努力出一間房子。有的甚至是因為買房了所以要登記結婚。奉子成婚已然成為過時潮流,奉房成婚才是新的結婚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真愛挑日子》(One Day)原著小說裡一段在影集和電影裡、不約而同被拿掉的情節。是艾瑪在從事教職多年之後,終於重拾寫作、投稿出版社的經過。 電影和影集大概覺得同期男主角達斯的電視事業跌到谷底更有戲劇效果吧,艾瑪踏足文壇的坎坷不平反而被輕描淡寫——甚至被大篇幅刪除。 觀眾在銀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位少婦厭倦婚姻枷鎖,透過交友軟體結識我,展開一場長久而激情的旅程。五年後,她離婚,我們的關係穩定發展,她沒有再追求婚姻,僅溫柔迎合我的激情,讓我體會到女人最長情的陪伴。
Thumbnail
最近手上正在閱讀Elizabeth Gilbert的著作《愛瑪》,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很佩服作者對於一整個世代、一整個家族、以及每個人物的詳細刻畫,當然也包含了貫穿整部作品的植物們。 這本小說篇幅較大,我的閱讀速度本就不算快,因此也花了幾天慢慢享受;而在這期間,我還是會上書城看看有沒有什麼作品,
Thumbnail
  作者:乙二   作品:愛麗絲   類型:黑暗、懸疑、犯罪、寫實、愛情   嗯......無雷苦手其實不知道該怎麼介紹這部作品。對我個人來說,它是個浪漫的黑暗童話、純愛故事。   關於AI你想到的是什麼?製圖?找資料?聊天?   作者筆下的主角顯然並不是這個思維,在一場又一場精
Thumbnail
我聯想到那些終身不得出逃,在臥室或書房裡,甚至「沒有自己的房間」,卻創作出美麗作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珍·奧斯汀、艾蜜莉·狄金生、莫德·路易斯……她們的心境並未受困,從未停止在日常瑣事之間旅行。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收到這本書也快要一年哩,斷斷續續地緩慢閱讀中,但一個不小心就被擱在旁好長一段時間。前陣子不知道怎麼地忽然在Podcast聽到這本書,於是我就又拿起來讀,同時,和它一起發呆的《哈佛 ✕ 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也被我一並給消化掉了。
Thumbnail
已讀完2/3的傲慢與偏見;與其說是傲慢遇上偏見的故事,不如說是一篇篇金錢與感情的衡量。(在下認為伊莉莎白頗具海后的潛力,才有辦法吸引一票男角爭相厚愛。) 想起身邊一些情侶雖然還沒有婚姻關係,但是也一起努力出一間房子。有的甚至是因為買房了所以要登記結婚。奉子成婚已然成為過時潮流,奉房成婚才是新的結婚
Thumbnail
一位作家的生活和事業都在蓬勃發展,但她選擇遠離舊朋友和熟悉的地方。她的新家在一個新開發的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文化中心。然而,她的生活在一次意外中被打亂。
Thumbnail
書名: 化學課 作者: 邦妮.嘉姆斯 譯者: 白水木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9/05 評分: 🌕🌕🌕🌕🌕 (滿分五分🌕)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女性的困難,聰明又美麗的女人尤其困難。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科學家,在那個女性地位極低的時代,不管她做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真愛挑日子》(One Day)原著小說裡一段在影集和電影裡、不約而同被拿掉的情節。是艾瑪在從事教職多年之後,終於重拾寫作、投稿出版社的經過。 電影和影集大概覺得同期男主角達斯的電視事業跌到谷底更有戲劇效果吧,艾瑪踏足文壇的坎坷不平反而被輕描淡寫——甚至被大篇幅刪除。 觀眾在銀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位少婦厭倦婚姻枷鎖,透過交友軟體結識我,展開一場長久而激情的旅程。五年後,她離婚,我們的關係穩定發展,她沒有再追求婚姻,僅溫柔迎合我的激情,讓我體會到女人最長情的陪伴。
Thumbnail
最近手上正在閱讀Elizabeth Gilbert的著作《愛瑪》,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很佩服作者對於一整個世代、一整個家族、以及每個人物的詳細刻畫,當然也包含了貫穿整部作品的植物們。 這本小說篇幅較大,我的閱讀速度本就不算快,因此也花了幾天慢慢享受;而在這期間,我還是會上書城看看有沒有什麼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