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來簡單看一下元宵兩字。「元」在之前的文章有介紹過,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一個人頭的側面人形,上面的橫線代表提示,是指事符號,用來強調最上面,也就是頭部。「元」的本意,就是一顆人頭。不過現在常見的,是「元」的引申義,表示做為最長、第一,開始。元旦、元宵的「元」,也是這個意思。
.
「宵」為夜晚。《說文解字》云:「宵,夜也。從宀(音同棉),宀下冥也,肖聲。」上面是寶蓋頭宀部,下面是聲符「肖」。「宵」表示屋簷下幽冥幽暗、「宵」就是夜晚,不過「元宵」特指新年第一個滿月之夜。
.
俗語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可知古早時候,這天不是在家安安靜靜過節的。按民俗,這天大家要出去賞花燈、猜燈謎、放鞭炮、採高蹺、舞龍舞獅,最後回家才是闔家吃湯圓。
.
元宵又稱「上元節」、「元夕」、「小正月」。佛教於此日燃燈供佛,漸漸發展稱作「燈節」。舊時的新年一直要玩到元宵,被視為「小過年」,等閤家一起吃過元宵以後,才各奔南北分頭打拚新的一年。
.
而按照道教的習俗,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乃是和七月十五日的中元、十月十五日的下元,合稱為「三元節」:分別祭祀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大帝,在臺灣民間統稱為「三官大帝」、「三界公」。天官賜福、地官消災、水官解厄,三界公執掌不同,於聖誕祝壽、舉辦法會,人們也將收穫不同的福德。
.
傳統過元宵,這天的熱鬧圓滿,以及吃得甜甜蜜蜜,其實都是對未來日子的一種祝福。大家今晚怎麼安排呢?祝福闔家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