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隨筆 [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50214 隨筆

這是最近在玩的卡夫卡互動文學遊戲,結果情人節他們在談戀愛

這是最近在玩的卡夫卡互動文學遊戲,結果情人節他們在談戀愛


[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 那一天在腦海,這句話不斷發酵著,逼得我必須喚醒以前大學時期的回憶。 這是一個在文學理論裡面,有可能會被當成第一堂課,但也有可能會被直接略過的一個篇章,主要是後來他們都移居美國發展新批評去了,在處理世界思潮史上比較容易連貫起來,形式主義遂成為了一場孤立於俄國的文學運動。 過去身為一個嚴肅文學的讀者,通俗的文學讀的很少,因為看慣了現代主義的文字與意識節奏,很快的,通俗的娛樂文學漸漸地就像是tiktok幹片的地位,偶爾看,但通常不會特別注意。 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堅持這種閱讀品味,作為缺少快樂的閱讀討論產生的後遺症,嚴肅的文學討論可以使人閉嘴,反正大學裡的人在現實裡也是一尊不會說話的木鳥。 那陣子想說閱讀理論而通往文學的捷徑,看見了抽象的世界地圖,看見了人類思想的苦難與針貶,見異思遷,那年我也討厭本系上的「文學理論」,就跟原文優越仔一樣,讀了原(英)文便自滿得志,這支是造福了自己造福不了他人,認為自己是系上少數發現這種大祕寶的人暗自竊喜。 我想我忘記了形式主義的內容誤夢,陌生化、文學歸文學,歲月靜好的安逸特徵,吳爾芙的燈塔,然後巴赫汀淹沒了他。 文學不像是談論股票、天氣、時事,可以在路上遇到人就閒聊的那種,文學之浩瀚,稍微能為兩人搭起話題橋梁的是經典、文卿風格書籍,如果氣巧沒讀過,話題就只能在提供書單,而通常文卿的待讀清單落落長,通常這話題很難等到回音。 所以我發現喵喵書評上有人認真寫文學書評時,可以想見內心的喜悅大爆發,以前找的千辛萬苦,現在大家都在這裡,不用流浪到太遠的地方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安飛書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20250214 隨筆 [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 那一天在腦海,這句話不斷發酵著,逼得我必須喚醒以前大學時期的回憶。 這是一個在文學理論裡面,有可能會被當成第一堂課,但也有可能會被直接略過的一個篇章,主要是後來他們都移居美國發展新批評去了,在處理世界思潮史上比較容易連貫起來,形式主義遂成為
Thumbnail
20250214 隨筆 [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 那一天在腦海,這句話不斷發酵著,逼得我必須喚醒以前大學時期的回憶。 這是一個在文學理論裡面,有可能會被當成第一堂課,但也有可能會被直接略過的一個篇章,主要是後來他們都移居美國發展新批評去了,在處理世界思潮史上比較容易連貫起來,形式主義遂成為
Thumbnail
我決定以後文章分類全部選「文化生活」了,人生再無猶豫。 這篇大概是在說學術論文真難懂,笨的人讀起來很辛苦,但拜託聰明的人,請你們為別人著想,儘量把文章寫得直白一點好嗎? 我打「學術界」三個字,估狗自動跑出蔡英文跟陳時中,也是很趣味。
Thumbnail
我決定以後文章分類全部選「文化生活」了,人生再無猶豫。 這篇大概是在說學術論文真難懂,笨的人讀起來很辛苦,但拜託聰明的人,請你們為別人著想,儘量把文章寫得直白一點好嗎? 我打「學術界」三個字,估狗自動跑出蔡英文跟陳時中,也是很趣味。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在大家都哀怨沒人看書的此時,好像出現了不少以某一位作家、甚至是某一部單獨作品為對象的文學賞析課。而且這些多半並非免費的課程,開課情況也還不差。 這些以名家領讀為號召的課程,總是令我非常好奇。因為文學閱讀如此主觀,同一段文字,在擁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經驗與不同人生觀的人讀來,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在大家都哀怨沒人看書的此時,好像出現了不少以某一位作家、甚至是某一部單獨作品為對象的文學賞析課。而且這些多半並非免費的課程,開課情況也還不差。 這些以名家領讀為號召的課程,總是令我非常好奇。因為文學閱讀如此主觀,同一段文字,在擁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人生經驗與不同人生觀的人讀來,
Thumbnail
I. 我們常以為,文學依循這種工作:不斷探勘、挖地、挖洞,像礦工;我們也可能這樣認為,文學好比其他科學等,能有什麼新發現,並且,它宣稱自身需要一種技術,尤其到了某個時刻,技術的可控性與其科學意義,是文學之所以能成為文學的關鍵。現在,文學的所有新發現,卻與科學所能帶來的延展不同,對它而言,所有在它之中
Thumbnail
I. 我們常以為,文學依循這種工作:不斷探勘、挖地、挖洞,像礦工;我們也可能這樣認為,文學好比其他科學等,能有什麼新發現,並且,它宣稱自身需要一種技術,尤其到了某個時刻,技術的可控性與其科學意義,是文學之所以能成為文學的關鍵。現在,文學的所有新發現,卻與科學所能帶來的延展不同,對它而言,所有在它之中
Thumbnail
大量使用『文學性』這個詞應該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之後決定自己只保留一個身份。我不再讓自己使用過度的時間跟精力在寫小說上。文學性這個身份像是上個世紀的事情。至少是疫情之前的事情。直到最近因為台大工學院不計算國文成績而造成的爭議。我才想起文學性這件事。 我與許多人討論過文學性與物理系的衝突感。一個是多麼
Thumbnail
大量使用『文學性』這個詞應該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之後決定自己只保留一個身份。我不再讓自己使用過度的時間跟精力在寫小說上。文學性這個身份像是上個世紀的事情。至少是疫情之前的事情。直到最近因為台大工學院不計算國文成績而造成的爭議。我才想起文學性這件事。 我與許多人討論過文學性與物理系的衝突感。一個是多麼
Thumbnail
一開始在規劃這本書時,我就不打算只是高談闊論;而是希望寫出能反應技職學生生活,又可以兼具「實用性」與「即戰力」的代表作。因此在設計上,便以一學期十八週為要,透過校園、愛情、職場、人生等課題的描繪,加之以閱讀、寫作議題的探討和實作演練,完成「生命教育」、「文學教育」雙軌並進的十八堂國文課。
Thumbnail
一開始在規劃這本書時,我就不打算只是高談闊論;而是希望寫出能反應技職學生生活,又可以兼具「實用性」與「即戰力」的代表作。因此在設計上,便以一學期十八週為要,透過校園、愛情、職場、人生等課題的描繪,加之以閱讀、寫作議題的探討和實作演練,完成「生命教育」、「文學教育」雙軌並進的十八堂國文課。
Thumbnail
最近收到方格子的電子報,內容很有趣,就是教我們如何寫作啊,如何排版等等,以前在雅虎還是痞客邦,還是探路客,都沒有看過這種"官方寫作教學"的指導...XD
Thumbnail
最近收到方格子的電子報,內容很有趣,就是教我們如何寫作啊,如何排版等等,以前在雅虎還是痞客邦,還是探路客,都沒有看過這種"官方寫作教學"的指導...XD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就大家的印象裡,大概覺得中文系,一定有很多愛看書的人吧?   不不不,絕對大錯特錯。   對於受到中文系的學術氛圍熏陶之下,我們能感受到讀書人一詞,其實不僅僅是上過學這最簡單的意義。但就僅僅閱讀這麼一個基礎條件,其實是連中文系的人都不
Thumbnail
原先看《老派約會之必要》覺得好無趣,確實地裡頭文字很精巧,不像刻意要秀詞藻一般,但卻妙奇地讓每句都有些調皮似地組合。但主要是內容不少與感情有所關聯,就讓我覺得這好無聊,就是擅長文字但就把像是部落格文章寫出來一樣。 但現在卻又有不一樣的感覺了,突然能理解為什麼需要用文字記錄下,甚至出版讓這些
Thumbnail
原先看《老派約會之必要》覺得好無趣,確實地裡頭文字很精巧,不像刻意要秀詞藻一般,但卻妙奇地讓每句都有些調皮似地組合。但主要是內容不少與感情有所關聯,就讓我覺得這好無聊,就是擅長文字但就把像是部落格文章寫出來一樣。 但現在卻又有不一樣的感覺了,突然能理解為什麼需要用文字記錄下,甚至出版讓這些
Thumbnail
如果你對文學、教育、寫作任何一個元素有過疑慮或熱情,那麼這裡應該有人能陪你說說話。用那個上帝創造的迷因圖來講的話,歪文系大概是「一點點文字評論、一點點寫作、一點點教育」,以及「啊!不小心倒了太多的文學」吧(笑)。專題「文學濾鏡看世界」提供一種「文學性」的角度看生活,跨越文學和教育。
Thumbnail
如果你對文學、教育、寫作任何一個元素有過疑慮或熱情,那麼這裡應該有人能陪你說說話。用那個上帝創造的迷因圖來講的話,歪文系大概是「一點點文字評論、一點點寫作、一點點教育」,以及「啊!不小心倒了太多的文學」吧(笑)。專題「文學濾鏡看世界」提供一種「文學性」的角度看生活,跨越文學和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