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堂「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國文課:《閱讀寫作公開課》自序

十八堂「新媒體時代」的跨領域國文課:《閱讀寫作公開課》自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讀博士班時開始兼課,到成為科大的專任教授,我教授國文與通識課已經有十五年的時間。今年二月初,有感於「新媒體時代」讀寫能力的重要性,我在臉書上頻繁發文,談對高教現場的觀察,也談現今的國語文教育問題。〈我是國文老師,我討厭國文默寫〉、〈關於寫作教育的3個問題〉、〈關於讀寫教育的8問8答〉、〈不要讀人文學科好嗎?〉、〈你的學歷,不過是一張薄薄的入場券〉這些文章,貼出後引起臉友們的熱烈迴響,〈現今大學生的6個觀察〉一文還被網路媒體《太報》轉載,也讓我有了書寫一本閱讀、寫作專書的念頭。

身為一位科大,且擁有商管證照的跨領域國文老師,一開始在規劃這本書時,我就不打算只是高談闊論;而是希望寫出能反應技職學生生活,又可以兼具「實用性」與「即戰力」的代表作。因此在設計上,便以一學期十八週為要,透過校園、愛情、職場、人生等課題的描繪,加之以閱讀、寫作議題的探討和實作演練,完成「生命教育」、「文學教育」雙軌並進的十八堂國文課。

這十八堂課的閱讀文本,有取材於單篇作品者,像是春秋時代孔安國寫的〈顏回偷食〉、戰國時代鶡冠子的〈魏王問扁鵲〉、今人柏楊〈穿山甲人〉、王文華〈我的生日禮物〉等。有取材於整本書者,如李忠憲教授的《隱性反骨》、高詩佳《寫作課》、祁立峰《亂世生存遊戲》、吳均龐刻畫商管世界的《銀光盔甲》、日人沼田憲男《寫出有溫度的文章》、韓人金鍾沅《一天一篇人文閱讀,養出心智強大的孩子》、安奈特.西蒙斯(Annette Simmons)享譽全球的大作《說故事的力量》,以及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書寫死亡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在這個數位、網路交織而成的「新媒體時代」,圖像和影像的解讀能力也非常重要,課堂中也大量取材自廣告,像是〈泰國逆天廣告:菜市場包租婆--不要僅憑一面之詞評判別人〉、〈日本音樂學校TOSANDO music廣告:婚宴篇〉、〈泰國洗髮精廣告:你會閃亮〉、7-11《單身教我的7件事》系列廣告、統一〈小時光麵館系列:第四話 陽光佐夏威夷炒麵〉、英國行銷顧問公司「Purple Feather(紫羽)」拍攝的〈Change your words,Change your world〉。同時,也有「火星爺爺」許榮宏〈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英國奧美集團副總監Rory Sutherland〈一個廣告人的生命啟示〉等強調表達力、故事力的演講短片。

穿插與交織在這些文本裡的,是一個又一個大學校園裡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親身經歷,有的則來自於新聞報導,不管怎麼樣,我都做了些許改寫,既要避免造成「對號入座」的誤解,也要讓故事可以更加的吸睛。這些年來在教學上,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成為一名閱讀、寫作與生命教育的推動者。一方面致力於啟發學生理解,「閱讀力」、「寫作力」、「故事力」在這個社群時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透過具實用性的練習和遊戲設計,砥礪學生在課堂內外的思辨和討論中,變得更有「思考力」、「表達力」與「創造力」。

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人。最該感謝的,當然是我的學生,是他們教育了我:「當老師,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然後,也要獻給一同致力於推動閱讀、寫作與生命教育的師友們,這條路雖然走得辛苦,但是我們絕不孤單!

(《閱讀寫作公開課》自序)

raw-image


avatar-img
王厚森的沙龍
17會員
23內容數
發表或尚未發表過的書評文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厚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
用「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這一句話來濃縮、表達火星爺爺《我在地球的奇異旅程》這本書的讀後感,對我來說再適切也不過。至於稱為「三部曲」,是因為這本書正是用了三部曲的架構,來表達榮宏兄55年來人生的起伏與跌宕。
成大電機系李忠憲教授在《隱性反骨:持續思辨、否定自我的教授,但你逆想人生》中,稱呼自己,是一個「哲學型資安人」,他的人生走得一點都不像是傳統的「理工男」。他認為新時代的人類必須「跨越理工或人文的二元思考」,強調「『藝術』是打敗人工智慧的唯一方法」、「不管念醫或電機,都必修哲學」。
從台南到虎尾的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 每次開車到學校的路途中,我總會幫自己安排一些「節目」。多半是一些固定收聽的Podcast節目,有時則會複習已經聽過的幾場演講。前些日子最常聽的,是是愛瑞克兄2021年1月23日,在台大TMBA的演講「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