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飛書-avatar-img

海安飛書

7 位追蹤者

海安飛書

7 位追蹤者
海安之書的副本巢,時不時更新。 封面的小女孩來自world end's girlfriend 第二張專輯 the lie lay land
avatar-img
海安飛書的沙龍
4會員
19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我想起濱口龍介的電影,鏡頭連貫著訴說各種人際關係的微小困境,或許也沒有突如其來遭逢什麼災變,也算過得順遂,但總有一些小哉問諸如「咖啡會算是一種豆嗎」、「人為什麼那麼喜歡看海」、「喜歡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喜歡聽小眾樂團是喜歡小懷是喜歡樂團?」,相較起哲學政治議題之沉重,真正串起人與人之間日
Thumbnail
讀許恩恩《女與公之間》:在社運裡鍛鍊的人後來怎麼了。 如果你喜歡張亦絢的第一人稱視角,又希望稍微可以克制那絮絮叨叨宛如吳爾芙的意識,你又有參加過社運那又更好了─你可能會在小說裡看見自己。 有段時期,所有的主義都很喜歡加個「後」字,post-的字根依附在那些學術字眼上,後現代、後殖民、後結構,
Thumbnail
近幾年,台灣文學館積極的將策展主題由台灣延伸至其它國家,如台灣群星會以美新處的現代主義作家的翻譯作為媒介,這一次則以「反抗威權」為契機,展開現代捷克文學史與台灣威權史到映照,以赫拉巴爾的打字機敲擊出民主之聲,介紹對於捷克人
Thumbnail
推倒語言的高牆與霸權ㄧ讀匡靈秀《巴別塔學院》 提示:此書強烈建議購買紙本或能夠改成橫式排版的電子書平臺,因為裏頭豐富的語種還真的不利於直排的方式閱讀(又是拉丁文又是梵文,還好沒有出現滿文,不然這本小說真的只能直排限定了) 語言的翻譯會帶來和平嗎?在《巴別塔學院》的世界裡頭,語言的翻譯
Thumbnail
20250214 隨筆 [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 那一天在腦海,這句話不斷發酵著,逼得我必須喚醒以前大學時期的回憶。 這是一個在文學理論裡面,有可能會被當成第一堂課,但也有可能會被直接略過的一個篇章,主要是後來他們都移居美國發展新批評去了,在處理世界思潮史上比較容易連貫起來,形式主義遂成為
Thumbnail
去年在牯嶺街書香市集遇到這本小說時,就直接把它帶回家了。它的筆調有如胡晴舫那樣輕巧、點到為止,精確而銳利。副標題是——「雲端世代不願面對的小說,那些不道德的所有事情。」 這些事,不需要教育講座,只需要找到適合安放的縮影。 --- 作者 AB,本名李姿穎。雖說這是她的第一本小說新人之作,但
Thumbnail
現在,我正用 CD 播放著張懸的《神的遊戲》,同時閱讀木馬文化出版的《串流音樂為何能精準推薦你可能喜歡》這本書的作者麥東諾,曾於 Spotify 工作,並創建了一個名為「EveryNoisesAtOnce」的音樂探索網站。這個網站非常有趣,不僅涵蓋台灣的獨立音樂、流行音樂,甚至少數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