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虎頭海雕 Steller's Sea Eagle
日語名:大鷲(おおわし)
別名:大鷲様(笑)
常見度:在對的範圍容易見
保育狀態:易危
發現地點:羅臼
出沒生境:漁港,大海海港
首次發現日期:2025 02 06
叫聲:與帥氣的身軀不符的可愛叫聲“ak ak ak ak ak”
體型:巨大
特徵:
兩年後再來北海道,終於能夠和虎頭海雕遇上了!
虎頭海鵰是現時所知全世界平均最重的鷹,每隻平均重約6.8公斤,牠那個如玩具一般特大號的嘴巴,常常讓我想是不是就是牠重磅所在。牠們也是地表巨大猛禽之一,長由86.5到105cm,翼展可達203到241cm,身體的龐大,讓牠們不負神鵰這個名字。(笑)。
虎頭海鵰在堪察加半島、鄂霍次克海沿岸、黑龍江、庫頁島北部及俄羅斯尚塔爾群島一帶進行繁殖,每年冬天也固定有爲數不少的海鵰來到北海道過冬,到三月底在北上回家,事實上,除了北海道,也有不少海鵰會選擇繼續南下到日本其他部分,但主要也是雌性,當中便有一隻雌性在二十年來也會飛來日本中部的鳥取過冬。
據資料,虎頭海鵰現存約5000隻,被評爲易危品種。
虎頭海鵰和白尾海鵰也是在北海道可以看到的海鵰,兩隻身形龐大的猛禽外表上也有不同,虎頭海鵰主要是黑色,肩膀上有像積雪的白色部分,嘴和腿也是鮮艷黃色,而白尾海鵰整體是啡色,嘴巴的黃也不如虎頭鮮艷。
飛起來的時候,虎頭的翼看起來比較修長,而白尾看起來像兩幅長方形厚布;尾巴上,虎頭的尾巴看起來長一點,像菱形,而白尾看起來尾巴比較段,更像一個扁平的長方形。
看到虎頭海鵰,是我這一次到北海道最大的心願,兩年前雖然也想看,但是去的季節不合適,在四月未能遇上,故此一直念念不忘,知道冬天北海道是機會最大遇上,故此一年前便訂好了機票。
只是原來在冬天要看虎頭海鵰也不是容易(或許只是今年特別少?),雖然牠們遍佈不同地區,但是除了羅臼,我在標津河沿海地區看到的也是單隻而且多是飛行滑過。羅臼之所以容易觀察,因爲當地人已經把虎頭海鵰作爲生態觀光景點之一,業者會抛出魚類,吸引虎頭海鵰和白尾海鵰等來捕食,而業者也會出船,帶人到海港上近距離觀賞這些鳥兒,故此在海港一帶或岸上也容易看到。但由於這一次去羅臼前天氣有點不穩定,還有一次的出海船也停航,其中一天因為太大雪,也擔心連在羅臼的虎頭海鵰也看不到,觀虎頭海鵰的前一晚刮著大風雪,幸好早上風雪竟然平靜下來,最後也能如期出船。
來到海港的時候,看到有不少海鵰在上空盤旋,心中十分激動,知道很快可以和虎頭海鵰見面,但又有點擔心中途才突然取消,直到上船的時候才鬆一口氣,船程一個小時多,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我也捨不得回到暖房,只想一直望著身邊的海鵰,看牠們在天空盤旋,那英姿不能忘記,雖然是因爲有魚才吸引牠們來,不算是很自然的偶遇,但正因爲如此才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看牠們,牠們那鮮艷的不真實的嘴巴,還有飛行時的平靜和神氣,也是讓我會一直記在心上的畫面,能夠遇見牠們,實在太好了!
和大神們合照,謝謝鳥導拍攝
這心儀的小鳥成爲我最愛的海鵰,要畫牠用了許多時間也值得,雖然還是覺得畫得不夠完美,但害怕自己不斷修改會適得其反,最後還是接受牠現在的模樣,這一次看到虎頭海鵰,感覺所有事情也會變得更好了~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r
水彩:Daniel Smith+Mijello Mission
@nagaimasatori永井さん、美奈、ありがとう!!ありがシェシ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