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
細數2024年追的劇,好的不多,爛劇一大堆,只好去追舊劇。
超過十年以上的舊劇,除非製作精良,通常不會列入劇單。至於傳説中的《甄嬛傳》,2011年出品,終於抽空去點開來看,不得不説,古早的慢節奏,確實是令人難以適應。76集勉强追完,但不得不讚嘆,劇中演員個個演技精湛,今天的流量明星確實是望塵莫及。
以下列出今年追過的劇︰
【好看新劇】︰慶餘年第二季、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大唐狄公案、天行健
【好看舊劇】︰甄嬛傳、慶餘年第一季、天盛長歌、鶴唳華亭、別雲間、飛狐外傳、顯微鏡下的大明、唐朝詭事錄、繁城之下
【好看短劇】︰古相思曲、念念無明、虛顔
【勉强追完】︰墨雨雲間、七夜雪、春花焰、度華年、顔心記
【半路棄劇】︰知否、贅婿、玫瑰的故事、花間令、蓮花樓、天下長河、我可能遇到了救星、你是我的榮耀、金庸的武俠世界
【寫了心得】︰鶴唳華亭、大唐狄公案、古相思曲、飛狐外傳、顯微鏡下的大明、唐朝詭事錄、天行健
衆多被棄中,大概只有《天下長河》會重拾追完,這一部製作精良,無論是服化道、劇本還是選角都非常好,只可惜中間遇到康熙收復台灣,這個題材不免令人想起臺海議題,太過扎心礙眼,雖然是史實,卻教人看不下去了,不如等他康熙收復後,再補上剩餘的。
去年看了不少古代探案劇,寫小説的興趣逐漸轉移到推理懸疑這類題材,當然權謀還是會繼續寫下去,目前先停留在權謀跑道上。權謀多以男性視角為切入點,相對來説,宮鬥則是以女性視角介入權力鬥爭。但沒關係,寫權謀的作家還是以女性居多,《琅琊榜》、《鶴唳華亭》與《度華年》的作者都是女性。
權謀比起其他類型的作品,無論是小説還是影視,數量上非常有限,題材雖與懸疑探案劇截然不同,但思路類似,也是吃邏輯推理。而探案推理類型,可謂是現今最熱門的題材,比起言情,能發揮的空間較多,就是寫的人太多,賽道太過擁擠。
走馬看花看了一圈,陸劇每年出產量這麽大,但真正的好作品並不多見,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惋惜?
上列所追的劇,只有貓膩的《慶餘年》與馬伯庸的《顯微鏡下的大明》,皆由小説改編而獲得成功。不得不歸納出一個結論︰改編劇難以獲得成功。並從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好劇有個共同點,它們不是由暢銷小説改編的,例如︰《天行健》、《古相思曲》、《繁城之下》與《天下長歌》,都是由編劇自己寫出的原創劇本,然後再拍攝成連續劇,而由小説改編的,卻劇劇撲街!
不禁令人想問,這是爲何?
小説與影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載體,影視以對話場景來說故事,而小説則以文字描述來說故事,小説可以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動,闡發抽象意涵,這一層面影視很難做到。影視與小説兩者間,如何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如何不互相成爲絆脚石?這似乎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但製作方似乎未先去思考這個問題,就先從容就義了,爲了要通過審查,爲了營利上線,不是對原著加以魔改,就是添加了許多不合理的劇情,流量明星也欠缺素養,因而產生了一堆爛劇。
但也有兩者劇烈碰撞後,而產生意外火花的︰頂著原著作者盛名,改編内容與層次卻遠遠超越原著的,例如《色戒》。然而同樣是張愛玲作品的影視化,《第一爐香》似乎改得蒼白與遜色,令人大失所望。
最後,力推《天行健》,它的獨特性讓它的評分,竟超了去年熱度與口碑極佳的《繁花》與《唐詭》,高居豆瓣評分第四名,成爲2024年的高質量、高口碑的歷史劇。另外評分超越它的三部,是台灣人不會去看的、以現代中國爲背景的黨政劇。最終,意識型態還是敵不過藝術性。《天行健》是以清末革命黨爲主題的歷史劇,是一招險棋。今天的中國還未民主,而那曾經有過的流血革命,是在何地生根結果了?
你我都知道,並不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