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
我是有在研究發展心理學,因此想證明理論與事實之間的差異,只好拿自己的兒子做實驗。
1. 兒童在六歲之前學習的任何語言,有望成爲母語。
2. 青春期之前學習的語言,口音與文法的準確度,能接近母語。
3. 青春期之後所學的語言,都只能是外語。
4. 母語與外語跑的腦迴路不同,一是無意識的輸入,一是有意識的學習。
5. 曾經注意《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這本書,作者汪培珽為孩子朗讀繪本,讓英語成爲小孩的母語。但,研究顯示,若只是讓嬰兒聽英語有聲書,英語不會成爲該嬰兒的母語,必須與嬰兒不斷地互動,才能成爲母語。因此我的三語朗讀是互動式的,法語也以同樣的方式朗讀互動,但因材料不足,未曾進行大量的法語閲讀。
6. 若小孩的母語中,有不是父母的母語,或有不是環境語言的,閲讀能力是關鍵,以我兒子爲例子,他的環境語言是德語,母親的語言是中文,英語全靠閲讀輸入,三歲時,許多英語繪本都能熟背。年滿四歲時,就學會了英語獨立閱讀,四歲半學會德語閲讀,六歲入學前幾乎讀完圖書館的兒童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