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Älvsjö gård 2025 落戶斯德哥爾摩家具展
後知後覺地,今年才發現到原來斯德哥爾摩家具展中有著一個為「實驗設計」開拓的平台:Älvsjö gård(阿爾夫舍庭院)——所謂的「實驗設計」,不外就是「收藏級設計」的別稱,意旨那些以限量、小規模、甚至有時候仍保有工坊製作方式來設計的作品。當這一領域開始從藝廊延伸到獨立展會的時候,2023 年成立的 Älvsjö gård 也確實趕上了潮流。但在家具展的屋簷下,卻有宛如溫室小花的意境。會不會這乃因爲展覽策劃乃來自展會總監,兼知名雜誌《The New Era》的創辦人 Hanna Nova Beatrice?
Älvsjö gård 第一屆展會收錄的是來自北歐國家各個藝廊的設計(非獨立設計師),因此整體策劃上就與一貫的藝廊陳設無別,尤其坐落在古色古香的空間裡,不難讓人聯想到意大利 Alcova 式的古宅策劃。但翌年,該平台的場地就已轉換到展會内,而讓其原有策劃擁有獨特性的地方也就少了——顯而易見的是,媒體報道都將其囊括在單一的概括性報道(如《2024 年斯德哥爾摩家具覽會上我們喜愛的 30 個項目》),而不再獨立聚焦。如此一來,該平台的競爭對手也從同一領域(亦即收藏級設計)擴張到展會中所有商業與年輕設計作品。這意味著,即便設計性質有其差異性,但一般訪客未必會有時間與精力去細分和理解。
因此,過去兩年的策劃都宛如過眼雲烟。憑該平台脫穎而出的設計師也并不顯眼。撇開第一届不説(因爲設計師們看似已授權於藝廊),2024 年作展出的設計師中大概就只有 Didi Ng (吳頴賢)在今日小有名氣,特別是他在今年成功獲得 LOEWE 基金會工藝獎的候選。至於 2025 年的參與者,則有 14 位設計師,包括 Anna Maria Øfstedal Eng(挪威)、David Taylor(蘇格蘭)、Jonas Lutz(芬蘭)、Niklas Runesson(瑞典)、Jenny Nordberg(瑞典)、Simon Mattisson(瑞典)和 Simon Skinner(瑞典)等等。當中不少已在業界嶄露頭角:像 David 就在去年米蘭亮相 Spazio Rossana Orlandi、Jenny 則是榮獲剛北歐地區最大的設計獎 Bruno Mathsson Prize、還有 Simon Mattisson 曾透過 Ung Svensk Form(年輕瑞典設計)榮獲過獎學金。
然而,在沒有更廣大的接觸面時(至少該有個專屬官網或IG賬號吧?),有賴於設計師們耳口相傳的欲求,未必是最好的宣傳手法吧。
究竟未來 Älvsjö gård 在未來的排場(與立場) 是否將能成爲斯德哥爾摩家具展(或城内展區)的特色策劃?這似乎也有賴於家具展的未來動向——沒錯,自去年宣佈該家具展展地即將被「砍掉重練」的訊息後,斯德哥爾摩的設計業似乎正面臨著一項重大的轉折點。當丹麥的 3days of design——甚至是芬蘭的 Habitare——已逐漸在氣勢上有「爬頭」的跡象時,會不會瑞典設計業將慢慢墜入不景氣,拖累其他有潛力的策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