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計劃於 2026 年 11 月透過 SpaceX 的 Starship 火箭將 AI 機器人與 xAI 的 Grok 送往火星,以執行科學研究、資源探勘與基地維護等任務。Grok-3 近期測試表現超越 GPT-4 等競爭對手,顯示 AI 在太空探索中的潛力。此計畫將推動 AI 在火星環境的應用,為未來載人任務奠定基礎。
前 OpenAI 技術長 Mira Murati 創立 AI 新創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目標是讓 AI 技術更易於理解與客製化。該公司已挖角多名前 OpenAI 員工,包括聯合創辦人 John Schulman。團隊將專注於科學與程式設計領域的 AI 模型,並承諾公開技術研究與程式碼,以推動 AI 知識共享與發展。
南韓正在籌建全球最大 AI 數據中心,預計 2025 年動工,2028 年完工,總投資最高達 350 億美元。該中心位於全羅南道,由美國 SFR 旗下 Fir Hills 主導,LG 家族成員具本祐參與。設施將具備 3GW 容量,滿足先進 AI 運算需求,並強化區域與全球連接。此計畫將創造逾萬個就業機會,幫助南韓在 AI 產業保持領先。
美國紐約州長 Kathy Hochul 提出新法案,要求雇主在大規模裁員或企業關閉時,必須揭露 AI 是否參與決策。此規定將納入紐約 WARN 法案,由州勞工部負責執行,惟實施時間未定。該措施目的是提升透明度,評估 AI 對就業的影響,並確保勞工權益。若立法通過,企業將需適應更嚴格的裁員通報要求。
美國科技公司開發的 AI 模型被證實用於以色列對加薩與黎巴嫩的軍事行動,引發對 AI 在戰爭決策中角色的擔憂。調查顯示,以色列軍方使用 Microsoft 與 OpenAI 技術,透過 AI 處理情報並選定攻擊目標,軍方稱仍由人員審核決策。然而,隨戰爭持續,平民傷亡激增,使 AI 的軍事應用引發更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