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工作,不再倦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書名

工作,不再倦怠:「倦怠」不是宣告末日的來臨,而是開啟新生的大門


■ 觀點

倦怠感所傳遞的訊息

這本書真正想傳達的概念是,倦怠感包含了心靈、精神和身體的狀態,當一個人已經走到人生某個階段的盡頭,自己卻渾然不覺。

倦怠感就是告訴我們,你最好聽聽你的靈魂想要什麼,那是你沒勇氣去傾聽的事。但是,倦怠感就是要你非聽不可!


本書企圖傳遞的訊息

一部分的人會察覺自己已產生倦怠徵兆,於是變換一份新的工作或感情,然而心態卻從未調整。不願做出正確判斷的結果是,類似的狀況也許會不斷上演。另一部分人選擇與大環境妥協,只是不再真心付出,就像個夢遊者一般,直到退休為止。以上任何一種方式,或許能夠避免倦怠期的苦痛,卻也無法習得倦怠感試圖教導我們的人生功課。相反地,假如我們選擇從根本去治療,把握倦怠感所給予的難得機會,便能重拾喜樂的人生。這也正是這本書企圖傳遞給大家的訊息。


是人證明了工作/成就的存在

工作或成就不過是個人能力的一部分,是人證明了工作/成就的存在,反之則不然。


■ 解方

根本治療

根本治療是建立於以下幾個步驟:

  • 等待。放棄希望。保持信念。
  • 讓你的靈魂有歇腳之處。
  • 鍛鍊你「忠於自我」的肌肉。
  • 聆聽靈魂的聲音。
  • 當新的道路為你展開,請帶著你的喜樂一塊兒上路。

■ 評論

這本書與《零恐慌》持相似觀點,認為焦慮、恐慌、倦怠等多數心理狀態並非「病症」,而是內在向我們發出的警訊,提醒生活中有某些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方。因此,「再適應」並非最佳選擇,而是應該正視這些訊息並作出調整。

我有時也對「創傷後成長」的概念存疑,因為這似乎暗示人生的成長必然伴隨傷痕累累,甚至可能合理化「適應被傷害」作為一種成長的必經過程。

本書的解方較偏向靈性層面,對於偏向理性的讀者而言,可能較難接受這類方式。然而,許多改變確實來自於對某種徵兆的信任,並賦予其意義或儀式性。簡而言之,「相信靈魂的聲音」而不過度理性分析,或許更容易促成行動與轉變。

avatar-img
102會員
46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利用七大原則,找出生命與工作的價值
用情商打造倦怠免疫力,在壓力下維持高效能,和工作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給忙於工作的所有人,您可以多為自己而活。
德國職場心理治療師的工作生活平衡心法!
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
利用七大原則,找出生命與工作的價值
用情商打造倦怠免疫力,在壓力下維持高效能,和工作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給忙於工作的所有人,您可以多為自己而活。
德國職場心理治療師的工作生活平衡心法!
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哈囉~各位,我回來啦~ 時間真的過得飛快,才在那邊說新年我沒有要更新,結果咻一下,新年假期就過去了😂 照慣例嘛~本來四五就要更新一篇,就是又偷懶了,嘿嘿。
Thumbnail
過年、跨年,迎來的是新的能量——休息、旅行與歡慶過後,腦袋恢復彈性,有力氣打破僵固帶來的痛苦,迎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簡單而美好的儀式,懷抱對新生活的憧憬,許下心願,心想事成。願你我的企盼終將實現!
Thumbnail
哈囉~各位,我回來啦~ 時間真的過得飛快,才在那邊說新年我沒有要更新,結果咻一下,新年假期就過去了😂 照慣例嘛~本來四五就要更新一篇,就是又偷懶了,嘿嘿。
Thumbnail
過年、跨年,迎來的是新的能量——休息、旅行與歡慶過後,腦袋恢復彈性,有力氣打破僵固帶來的痛苦,迎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透過簡單而美好的儀式,懷抱對新生活的憧憬,許下心願,心想事成。願你我的企盼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