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屍:一帶一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曾經的計畫已經失敗了,中國證明了他們無法像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那樣建立世界性甚至是區域性的貿易體系。

失敗的時間點

我認為一代一路失敗的關鍵轉捩點是在2022-2023這段時間,那時候中國在南亞與非洲的勢力範圍大規模的爆發債務違約,以及中國不願再繼續進行債務減免,而被中國資金買下的國家也大規模擺爛,什麼都不要還給中國,並要求中國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不然資源啥的都不會給,實質上中國已經失去了影響力了,但打從一開始中國就只是想要靠錢而非武力來買下這些國家,但事實卻又再次證明了破鐵勝過黃金的法則,國際上沒有武力做後盾的金錢買賣只是送錢。

當然中國想要影響力不消退,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大規模的繼續送錢這樣就還能繼續從非洲國家要到貿易路線,以及在非洲各國建立一些中國僑民社群。但是由於2022年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2023年以巴戰爭的爆發,連帶導致中國需要將大量的資源投向戰區並頂著西方諸國的制裁。最終導致了維持一代一路的資金斷裂。

而這也確定了新軸心各國站隊的範圍,中國除了印度支那半島與中亞上的某些國家外,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打水飄了,整個中國資金圈也與新軸心在政治上的範圍內重合,也就是伊朗-俄羅斯-中國,三國軸心與其附庸。而這種隔離也導致了中國開始與非軸心國家陷入貿易戰,在關稅壁壘加深的情況下,已經崩潰的中國經濟朝向加速瓦解的情況進發。

長江後浪推前浪,紅龍死在沙灘上

長江後浪推前浪,紅龍死在沙灘上


殘局與其政治影響

首先中國,或是說習近平應對貿易練斷裂的政策,就是通過加大生產各種工業產品,並通過大幅的降低產品的可靠度與工人的待遇來壓低價格,希望能以此削弱西方的工業能力,於是大量的廉價產品傾銷世界,並又更加大了西方乃至於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壁壘,而又由於關稅壁壘保證了許多國家的工業基礎不被中國削弱甚至有復甦的跡象。這又導致了中國的虧本買市場壟斷的計畫失敗,並導致中國政府與社會的債務高升。

而另一點就是一代一路的失敗就是習近平經濟政策的失敗,這個失敗打擊了那些還留在中國殘尾的人的利益,並導致了對習的不滿,連帶使的習近平的政治權力開始瓦解。如果習近平不在這一兩年內對台開戰,那他很有可能會被拉下台。

最終,中國一代一路的失敗,代表中國想要在和平時期忍贏美國的機率大幅降低,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對外開戰並以試圖以此為理由重新實施列寧化政策;第二個選擇,繼續大抑制政策,直到中國中央政權退化為北京軍閥,無論選不選擇路線都會在兩三年內注定並僵化到不可更改,就如同習近平本人也無法扭轉中國在2010年代所做出的「棄塞防,只要海防」的錯誤路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right Chang-avatar-img
1 天前
你大概也是中國崩潰論的支持者,這幾年也沒少叫衰中過和老習的吧!?你有沒有審視反省過去言論和帶風向的內容,成事實的有多少!?再評估自己的水準是第幾流!
叮噹洛克-avatar-img
1 天前
笑笑~很有意思的幻想文
底下一堆小粉支ㄓㄓ叫 就看你們能撐到什麼時候
"台灣人Taiwanese"!加油!!✅️同意罷免共匪人‼️ 大罷免大成功拯救世界的"TAIWAN"
avatar-img
龜兔的沙龍
109會員
178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龜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7
這件事發生的比我想像中的還要來的早,雖然我跟其他人在幾個月前就猜測過,馬斯克在川普政府的工作只是暫時的,但是2025才剛過一半,他們就決裂也是相當快的。
Thumbnail
2025/06/07
這件事發生的比我想像中的還要來的早,雖然我跟其他人在幾個月前就猜測過,馬斯克在川普政府的工作只是暫時的,但是2025才剛過一半,他們就決裂也是相當快的。
Thumbnail
2025/04/05
習近平缺乏發動戰爭的能力,其權力正越來越像是名義上的領袖。同時,大量中國精英早已帶著大量的資源抵達了他國,並正在斷開中國的連結,以擺脫他們對於中國的義務。
Thumbnail
2025/04/05
習近平缺乏發動戰爭的能力,其權力正越來越像是名義上的領袖。同時,大量中國精英早已帶著大量的資源抵達了他國,並正在斷開中國的連結,以擺脫他們對於中國的義務。
Thumbnail
2025/03/29
陰謀論經常伴隨著現實的影子。本文探討「沉船計畫」理論,闡述中國精英如何將資源轉移至海外,並分析此現象如何影響中國內政外交。文章將中國精英外逃分為三個階段:造舟、縴夫、著港,探討習近平在阻止資源外流與維持政權穩定的兩難處境。
Thumbnail
2025/03/29
陰謀論經常伴隨著現實的影子。本文探討「沉船計畫」理論,闡述中國精英如何將資源轉移至海外,並分析此現象如何影響中國內政外交。文章將中國精英外逃分為三個階段:造舟、縴夫、著港,探討習近平在阻止資源外流與維持政權穩定的兩難處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本文第一段是介紹三位學者在《外交事務》上合寫的文章《全球化安魂曲:為何全世界會懷念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奇蹟》,三位作者認為全球化毫無疑問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現在卻基於種種原因,出現明顯的逆轉,那麼這對過去從這一波全球化高潮中獲益甚多的國家絕對影響是負面的。第二大段是同樣在《外交事務》上刊出的相反論點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全球化的困境最後還是會回到原物料產區,這並非是指製造業邏輯,而是距離。 今天會有全球化的出現,是因為有國際安全,所以海盜國家無法存在,追溯這個全球安定力量,就是美軍。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陳文茜  2024 時報出版 分類:散文  我們時代的答案不在美國當代,也不只在中國。而是全球競爭力,正在由西向東移。美國目前主導的反全球化是對歷史東西再平衡的戰略反擊。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軸心國,涵蓋歷史以及目前國際關係的相關訊息,特別強調了中國、俄羅斯、北韓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