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曾經的計畫已經失敗了,中國證明了他們無法像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那樣建立世界性甚至是區域性的貿易體系。
失敗的時間點
我認為一代一路失敗的關鍵轉捩點是在2022-2023這段時間,那時候中國在南亞與非洲的勢力範圍大規模的爆發債務違約,以及中國不願再繼續進行債務減免,而被中國資金買下的國家也大規模擺爛,什麼都不要還給中國,並要求中國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不然資源啥的都不會給,實質上中國已經失去了影響力了,但打從一開始中國就只是想要靠錢而非武力來買下這些國家,但事實卻又再次證明了破鐵勝過黃金的法則,國際上沒有武力做後盾的金錢買賣只是送錢。
當然中國想要影響力不消退,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大規模的繼續送錢這樣就還能繼續從非洲國家要到貿易路線,以及在非洲各國建立一些中國僑民社群。但是由於2022年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2023年以巴戰爭的爆發,連帶導致中國需要將大量的資源投向戰區並頂著西方諸國的制裁。最終導致了維持一代一路的資金斷裂。而這也確定了新軸心各國站隊的範圍,中國除了印度支那半島與中亞上的某些國家外,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打水飄了,整個中國資金圈也與新軸心在政治上的範圍內重合,也就是伊朗-俄羅斯-中國,三國軸心與其附庸。而這種隔離也導致了中國開始與非軸心國家陷入貿易戰,在關稅壁壘加深的情況下,已經崩潰的中國經濟朝向加速瓦解的情況進發。

長江後浪推前浪,紅龍死在沙灘上
殘局與其政治影響
首先中國,或是說習近平應對貿易練斷裂的政策,就是通過加大生產各種工業產品,並通過大幅的降低產品的可靠度與工人的待遇來壓低價格,希望能以此削弱西方的工業能力,於是大量的廉價產品傾銷世界,並又更加大了西方乃至於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稅壁壘,而又由於關稅壁壘保證了許多國家的工業基礎不被中國削弱甚至有復甦的跡象。這又導致了中國的虧本買市場壟斷的計畫失敗,並導致中國政府與社會的債務高升。
而另一點就是一代一路的失敗就是習近平經濟政策的失敗,這個失敗打擊了那些還留在中國殘尾的人的利益,並導致了對習的不滿,連帶使的習近平的政治權力開始瓦解。如果習近平不在這一兩年內對台開戰,那他很有可能會被拉下台。
最終,中國一代一路的失敗,代表中國想要在和平時期忍贏美國的機率大幅降低,現在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對外開戰並以試圖以此為理由重新實施列寧化政策;第二個選擇,繼續大抑制政策,直到中國中央政權退化為北京軍閥,無論選不選擇路線都會在兩三年內注定並僵化到不可更改,就如同習近平本人也無法扭轉中國在2010年代所做出的「棄塞防,只要海防」的錯誤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