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卡片盒筆記 ze11|壓縮,與解壓縮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假想一個情境,你看到了一篇長文,想萃取裡面的資訊(日後可能派得上用場),該怎麼「壓縮」成一張永久筆記呢?

這是本期主題,馬上開始吧!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壓縮

這次要拿來示範的文章是〈屯幣寶是什麼?再平衡要開嗎?幣圈版 ETF 幫你自動屯幣?,篇幅雖長,但我們可以先解析文章結構,再決定要怎麼「壓縮」它:

  • 定義 1|再平衡機器人
  • 釋例
  • 定義 2|一籃子代幣
  • 優勢
  • 注意事項
  • 實際操作

其中「定義 1」和「定義 2」的名稱本身就能引發豐富聯想,以及「注意事項」是整篇最乾貨的部分,這三塊我會優先保留。

至於「釋例」,它只是幫助理解定義,如果已經掌握概念,應隨時都能舉出新的例子,所以我不打算帶走;「優勢」也是類似情況,是定義中展示的良好特性,只是把它特別凸顯出來,也不打算收錄;「實際操作」的重點是動手做而不是記筆記,不收。

最後留下來的素材是:

  • 定義 1|再平衡機器人
  • 定義 2|一籃子代幣
  • 注意事項

開始壓縮成永久筆記!寫完後我才開始定標題,力求標題能「一句話涵蓋」卡片裡所有重要關鍵字,這也是「一張卡片只寫一件事」的落實。

raw-image




❏ 解壓縮

把寫好的卡片放著幾週,再拿出來看看。

當初那些沒記錄下來的「水分」,自己還能回想起來嗎?假裝面前有位朋友,試著解釋給他聽(費曼學習法)——如果能順利講解,這才代表已經真正融會貫通。

當你重新補充這些「水分」,卡片的內容就會自然擴展,展現出可塑性,不管是延伸成長文、簡報,甚至講稿,都能靈活運用!

摘要是一種評價與選擇。
摘要是壓縮記憶(經驗),重新創造的行為。
摘要是僅保留內容中的關鍵字,並將它編輯成自己的東西。
摘要即內化。

——《巨人的筆記》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5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5.8K會員
801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分享他在雙11前的購物規劃。他不僅推薦了自己喜愛的咖啡豆品牌(如李董、音樂家系列)與手沖器材,還分享了實用的挑豆技巧。同時,他記錄了一項個人實驗:剛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想測試透過分享真心喜愛的商品,是否能為自己的咖啡開銷「回血」。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出國旅行時,準備充分的行李能讓旅程更加輕鬆愉快!本文整理了大人旅行的全方位行李清單,從護照、信用卡到各種旅行好物一應俱全。特別是防盜小物、瞬熱熱水壺和過濾蓮蓬頭等必備單品,讓你的旅行更舒適、安全。此外,還介紹了蝦皮分潤計劃,讓你在購物的同時還能輕鬆賺取分潤,無論是準備行李還是購物分享,都是不錯的選擇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有收藏欲的人,偶像的戲劇光碟、雜誌、電影票,遊戲送的小飾品、小卡,小說送的明信片、小海報等等,都會是收藏的目標,有想過要在架子上,騰出一格專門用來放週邊,但展示方式和保存情況,實在是很需要深思熟慮的一件事,所以一直都只是粗略的,用A4文件盒分裝了一下 那天又一個心血來潮,總覺得這些週邊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有收藏欲的人,偶像的戲劇光碟、雜誌、電影票,遊戲送的小飾品、小卡,小說送的明信片、小海報等等,都會是收藏的目標,有想過要在架子上,騰出一格專門用來放週邊,但展示方式和保存情況,實在是很需要深思熟慮的一件事,所以一直都只是粗略的,用A4文件盒分裝了一下 那天又一個心血來潮,總覺得這些週邊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於如何進行斷捨離、整理收納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和體悟。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作者找到了新領悟。這篇文章是一篇感性的分享,能夠啟發讀者開始自己的整理收納旅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於如何進行斷捨離、整理收納的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和體悟。通過整理自己的物品,作者找到了新領悟。這篇文章是一篇感性的分享,能夠啟發讀者開始自己的整理收納旅程。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在數位的時代裡,電腦、手機、相機幾乎已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各種3C的儲存單位也從GB來到TB,文檔、照片、影片和各式各樣的程式、APP,海量的資料佔據每個人的資料庫,混亂的資料庫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容易打亂思緒,那麼我們該如何開始做數位整理呢?
Thumbnail
抓取對象檔案,自動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後產出一個壓縮檔案,如此便可節省硬碟使用空間
Thumbnail
抓取對象檔案,自動進行壓縮處理,壓縮後產出一個壓縮檔案,如此便可節省硬碟使用空間
Thumbnail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Thumbnail
卡片入庫的概念 好,那我們今天來講卡片EA,標題是卡片入庫。卡片入庫的意思是把寫好的卡片放到卡片盒之中。 卡片盒的功能 那卡片盒呢,它是一種話題,它是一種脈絡。同一張卡片在不同的卡片盒裡面會產生不同的價值。 卡片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你可以想像,例如說同樣一個,比如說習慣這個概念,如果你把它用在
Thumbnail
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標籤的用法,在整理收納的概念中,有時候我們會強調「標籤」的作法和重要性,一部份的人特別適合使用標籤這種卡片盒架構,來收納跟整理自己的知識內容。
Thumbnail
這一集我們深入探討標籤的用法,在整理收納的概念中,有時候我們會強調「標籤」的作法和重要性,一部份的人特別適合使用標籤這種卡片盒架構,來收納跟整理自己的知識內容。
Thumbnail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Thumbnail
本影片紀錄我於2024年1月2日晨間製作卡片盒筆記的過程。 5, 1, 3 記憶是由外向內,思考是由內向外 還沒想過將記憶與思考當作一對來思考。 的確,記憶由外向內,我們一天感知道的內容,透過記錄下來,成為可以內部吸收的養分。 而思考是由內向外,將吸收到的內容,用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審美,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