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名為努力的種子」

「種下名為努力的種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言

電腦屏幕的冷光映照在我疲憊的臉上,文檔裡那些被修改過無數次的段落無聲地嘲笑著我的自不量力。

面前放著第四杯已經冷透的咖啡,就像那些漸漸冷卻的創作熱情。

多麼諷刺,讓我們把這種近乎自虐的行為稱為「努力」,彷彿給它貼上這個標籤就能讓痛苦變得高尚。

而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寫作者,就像是在沙漠中固執地種植玫瑰的傻子,還自豪地稱之為「種下努力的種子」。



一、播種的幻覺

所謂的創作,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自欺欺人。

我們總是喜歡把寫作浪漫化,仿佛它是某種神聖的召喚。

「我有一個故事要講」——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自戀程度令人咋舌。

彷彿世界正屏息等待你那所謂的「獨特視角」和「不凡洞見」。

現實是,我們大多數人寫的東西,跟已經存在的千萬文字相比,並無新意。

我們不過是在重新編排那些早已被說過無數次的觀點,用略微不同的順序擺放那些早已被用爛的詞彙。

然後我們美其名曰「創作」,好像這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

所謂「播種努力」,不過是給自己的虛榮心找一個體面的說法。

我們喜歡告訴自己和別人「我正在寫一本書」,因為這聽起來比「我在浪費時間做一件可能永遠不會完成的事」體面得多。

播種的隱喻暗示著未來會有收穫,但統計數字殘酷地告訴我們,大多數種子最終都會夭折在硬盤的某個角落。



二、孤獨:自取其辱的選擇

寫作的孤獨被過度神化了。

好像只有那些能夠忍受長時間獨處的人,才有資格被稱為「真正的作家」。

事實上,這種孤獨往往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結果。

當你花費大量時間對著電腦屏幕,沉浸在自己構建的文字世界中,你自然會與現實世界脫節。

這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而是一種社交能力的退化。

最諷刺的是,我們這些選擇孤獨的人,最終創作出來的作品卻渴望被盡可能多的人閱讀。

我們拒絕與身邊的人交流,卻幻想與成千上萬的陌生讀者建立聯繫。

這種矛盾簡直荒謬至極。

而那些把孤獨視為創作必要條件的論調,不過是對自身社交障礙的美化。

「我需要獨處才能寫作」,翻譯成人話就是「我不知道如何與真實的人交往,所以我選擇與虛構的角色為伴」。




三、沉澱:拖延的藝術

「這個想法需要沉澱」是寫作者最常用的藉口之一,僅次於「我現在沒有靈感」。

所謂的「沉澱」,不過是拖延的高級說法。

當我們說一個想法需要沉澱時,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無法立即動手寫作找理由。

我們給自己的懶惰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假裝這是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相是,絕大多數的「沉澱時間」都被浪費在刷社交媒體、看無關緊要的視頻或者陷入毫無意義的焦慮中。

我們不是在深思熟慮,而是在逃避行動。

而最可笑的是,即使過了所謂的「沉澱期」,我們往往也沒有什麼新的想法或突破。

「等待靈感」是另一個可笑的神話。

那些真正多產的作家早就知道,寫作不是等待靈感,而是養成習慣。

靈感不是神賜的禮物,而是持續工作的副產品。

但這種現實太過殘酷,我們寧願相信自己是在進行某種神秘的創意沉澱,而不是單純地浪費時間。




四、努力的徒勞

寫作界最大的謊言是「堅持就會成功」。

事實上,努力與成功之間的相關性微乎其微。

市場不會因為你熬了多少個通宵就多給你一分錢。

讀者不會因為你投入了多少心血就多給你一分鐘的關注。

你可以花十年時間精心打磨一部作品,結果卻不如別人隨手寫的網路小說受歡迎。

這個世界充滿了努力但失敗的寫作者。

他們種下了名為努力的種子,卻收穫了無人問津的命運。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書籍出版,其中絕大多數都會沉入歷史的塵埃,無人問津。

那些傾注了作者全部心血的作品,最終的命運可能只是在二手書店的角落積灰,或者在數字圖書館的深處被永久遺忘。

而最可悲的是,即使知道了這個現實,我們還是會選擇繼續「播種」。

因為比起承認自己可能永遠平庸,我們寧願相信自己只是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結語

種下名為努力的種子,或許永遠不會開花結果。

但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播種、耕耘,在孤獨中沉澱,在沉澱中虛度光陰。

這不是因為我們有多麼堅韌不拔,而是因為我們害怕面對一個可能性:

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是那塊能夠孕育偉大作品的土壤。

寫作就像一場幾乎必輸的賭博,賠率低得可笑,風險高得驚人。

但我們還是前仆後繼地投入其中,不是因為我們有多麼勇敢,而是因為我們不願面對平庸的現實。

所以我們繼續種下那些可能永遠不會發芽的種子,自欺欺人地稱之為「努力」,然後等待一個可能永遠不會到來的收穫季節。

這就是寫作的荒謬之處——明知徒勞,卻依然前行;明知渺茫,卻無法放棄。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努力」——不是為了結果而做的投資,而是明知無望依然堅持的執著。」-ZPD

avatar-img
「暢所欲言」「快樂傳遞」
145會員
412內容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生的精彩不限於從螢幕中所看的 而是在你瞳孔看到的那一刻 它烙印在我們的心裡 文字也有溫度 試著寫給有需要的人 在有需要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過去幾個月來,我不斷地問自己: 為何我總是糾結於已經無法改變的往事? 為何我明白當下可貴卻依然讓它從指縫間溜走? 為何面對未來時既充滿期待又難掩恐懼? 而在這一切之中,我的努力與選擇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前言 創作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沿途風景瑰麗,卻也不乏荊棘與障礙。 對於每一位創作者而言,低潮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那種靈感枯竭、無法前進的感覺,彷彿被困在迷霧中,找不到方向。 不過,低潮並非終點,而是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驛站。 本篇文章分享內容為如何在低潮中自處,以及重新點燃創作熱情的方法。
當你沉浸於寫作或小說創作中,這種樂趣常常是難以言喻的。 當靈感如洪水般湧現時,文字仿佛自動流出,能夠在虛構的世界中自由遊走,這種感覺往往讓人全然入迷。
過去幾個月來,我不斷地問自己: 為何我總是糾結於已經無法改變的往事? 為何我明白當下可貴卻依然讓它從指縫間溜走? 為何面對未來時既充滿期待又難掩恐懼? 而在這一切之中,我的努力與選擇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前言 創作是一趟充滿未知的旅程,沿途風景瑰麗,卻也不乏荊棘與障礙。 對於每一位創作者而言,低潮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那種靈感枯竭、無法前進的感覺,彷彿被困在迷霧中,找不到方向。 不過,低潮並非終點,而是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驛站。 本篇文章分享內容為如何在低潮中自處,以及重新點燃創作熱情的方法。
當你沉浸於寫作或小說創作中,這種樂趣常常是難以言喻的。 當靈感如洪水般湧現時,文字仿佛自動流出,能夠在虛構的世界中自由遊走,這種感覺往往讓人全然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