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於2022年榮獲金雞獎最佳劇本,編導一體的邵藝輝,企圖以一種大膽又細膩的方式,講述了一群上海的熟齡男女,追尋愛情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電影在「愛情故事」的範疇內尋找現代都市情感的脈絡,也試圖挑戰傳統敘事,想打造成一部兼具「電影美學」與「生活哲學」的當代商業片,但,有成功嗎?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海報設計人。
🧩敘事結構:碎片化敘事與角色群像
本片採用了碎片化的非線性敘事,以多線交錯的方式展開角色群像描繪,這種敘事結構使得角色之間的情感互動更具層次,也更符合都市愛情的即興感與流動性。電影開場並沒有明確的主線劇情,而是透過零碎的對話與生活片段,逐步拼湊出人物的情感關係,這種敘事方式讓觀眾有如窺視一場場私密對話,猶如坐在上海某個弄堂的露天咖啡館中,聽著旁桌的談話,拼湊出一個個愛情故事的輪廓。
電影的時間流動感
許多場景看似不經意地跳躍,卻又在不經意間形成呼應,例如:老白與蓓蓓的幾次互動,看似偶然,實則環環相扣,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拼貼」手法,這種手法類似費里尼的電影風格,導演並未刻意強調傳統的戲劇衝突,而是透過影像與對話營造出一種似真似幻的生活流派。
🧩角色塑造:都市情感的現代寓言
電影中的五位主要角色,皆可視為當代都市愛情的某種類型學代表,他們的情感困境與心理狀態,構成了一幅現代都市寓言。
- 李小姐—帶著女兒獨立生活,她代表了一種新時代女性的堅韌與溫柔,她的情感世界在母職與個人需求間擺盪,反映了現代社會對女性多重身份的期待與矛盾。
- 蓓蓓—兒子已成人,讓她有機會重新探索自我,她的故事線象徵了一種熟齡女性的愛情覺醒,在過去的母職身份之外,她渴望在個人情感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
- 格洛瑞亞—她的富裕與孤獨形成鮮明對比,她的角色像是一種對上流社會婚姻神話的解構,展現了女性在富裕背後的心理困境。
- 老白—作為上海典型的「爺叔」形象,他遊走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他的情感世界透露出一種帶有文化衝突的優雅與尷尬。
- 老烏—他的幽默與不羈,則為整部電影帶來了一絲詩意,他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費里尼電影中那些充滿哲學意味的邊緣人物。
這些角色不僅代表不同的社會身份與階層,也在不同層面上詮釋了「愛情與都市」的多重樣態,使得電影在娛樂性之外,也帶有一定的社會洞察力。
🧩電影美學:費里尼式的現代都市詩意
從視覺風格上看,本片對光影、構圖與色彩的運用,與費里尼的電影風格有著某種程度的神似,無論是弄堂內的細碎光影,或是畫室中的暖色調,都帶有一種懷舊與現代交錯的情緒氛圍。
導演運用了費里尼式的「電影詩意」手法,透過大量的靜態鏡頭與隱喻性畫面,營造出角色內心世界的細膩變化。
電影音樂也極具匠心,爵士樂的運用,使得整體氛圍更顯慵懶與即興,這與費里尼電影中那種帶有哲學意味的城市漫遊感相呼應。
🧩結論:致敬還是表層模仿?
《愛情神話》是否真在向費里尼致敬?或僅是停留在表層的模仿?
電影在敘事手法與美學風格上,確實有許多與費里尼相似之處,例如:多線敘事、碎片化蒙太奇、角色群像與都市詩意;然而,在敘事深度與哲學思辨層面,本片仍未能達到費里尼那種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剖析。
編導試圖在電影中引入柏拉圖的「靈魂三分說」:情慾、精神、理性,並分別以節制、勇氣、智慧來詮釋三位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初衷無疑是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情感象徵與美學表達。然而,這樣的嘗試最終因人物塑造流於樣板而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戀愛の格式 #女性作品 #戀愛影劇 #Queen方格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