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性別與社會壓迫下的司法困境 #MeTo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大陸影視劇中,尤其是上星劇,總少不了「政令宣導」,而《不完美受害人》則肩負了《婦女權益保護法》的大內宣使命。

不同於傳統律政劇,本劇聚焦於性別壓迫、權勢性侵與社會對受害者的審視,試圖打破「完美受害人」的神話,為現實中的受害者發聲。

raw-image
勇敢說不!拒絕性騷擾🚫

一、父權體制下的多重壓迫:性侵、家暴、網暴的系統性共犯結構

1. 司法困境與權力不對等

  • 本劇從職場性侵案入手,進而延伸至校園性騷擾、家庭暴力、網路霸凌等議題,描繪了一個充滿層次的性別壓迫鏈條。
  • 司法系統的舉證困難,使受害者往往因證據不足而無法伸張正義。
  • 公安系統中的男性領導,要求女性員警「不能因性別決定立場」,這一細節不僅展現出法律的性別盲點,也體現了父權文化對司法審判的影響。

2. 受害者標準與道德審判

  • 在社會眼中,受害者必須是「無瑕」的,她們不能喝酒、穿著暴露、與加害者有過往關係,否則將被視為「不完美受害人」。
  • 這種標準源自於傳統父權價值觀—女性應該「維護貞操,以死相抵」,否則便是千夫所指的「蕩婦」。
  • 本劇直接點破這種偏見,質疑為何社會總是要求受害人解釋自己為何受害,而加害者的行為卻鮮少被追究?


二、角色塑造:林闞的掙扎與成長

1. 林闞(周迅):從辯護者到受害者的身份轉換

  • 前期,她作為成功律師,以理性和專業替強姦犯成功洗脫罪名,獲得權威律師獎項提名。
  • 中期,她因為揭露大學教授的性騷擾,卻被「河蟹」成婚外情往事,導致獎項被撤。
  • 後期,她意識到自己也曾是權力不對等關係下的受害者,選擇註銷律師證,幫助趙尋重新起訴成功的性騷擾。

2. 趙尋(林允):女性如何在司法系統中尋求正義

  • 她的案件揭示了受害者如何被質疑、被羞辱、被迫撤回指控的殘酷現實。
  • 在林闞的幫助下,她重新站上法庭,這不僅是個人勝利,更是對整個體制的挑戰。


三、父權文化的控訴:從法律到社會的審判機制

1. 司法與社會的雙重壓迫

  • 法律層面:舉證困難、權勢影響、司法體系的性別偏見。
  • 社會層面:輿論審判、受害者羞辱、網路霸凌。
  • 媒體操控:本劇呈現了大陸影視對性侵議題的審查機制,部分情節被模糊化,但仍然試圖保留對權力結構的批判。

2. 受害者如何反擊?

  • 本劇的勇敢之處在於,它沒有讓受害者淪為「悲情」的符號,而是透過法律與行動讓她們獲得話語權。
  • 林闞的角色轉變,象徵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從父權體制的代理人,轉變為挑戰父權的行動者。


四、結論:不完美受害人,才是真實的受害人

《不完美受害人》最重要的啟示是:受害者不需要完美,正義不應該有前提條件。

打破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揭露社會如何透過道德審判來弱化性侵議題。

挑戰父權體制下的法律困境,展示性侵案件在舉證、審判與社會輿論中的不公。

透過林闞的角色轉變,呈現女性意識的成長與司法改革的必要性。

我們怕傷害我們的人,濫用他們手中的權力。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要求受害人解釋為什麼會受害,而加害人為何加害卻無人問責?

📌性騷擾的真實面貌:挑戰社會既定認知

在許多人眼中,兩性間的相處常被誤解為互動的遊戲,但當這種互動逐漸淪為權力的操弄與侵蝕,便容易讓人忽略真實的傷害。

性騷擾不是幽默逗趣的玩笑,而是對人格尊嚴的一次次侵蝕,社會中總有人會說「只是開個玩笑」,卻沒人願意正視那背後破碎的心靈與無法彌補的心理創傷。

這種以輕鬆戲謔包裝的傷害,正是我們必須勇於揭露的真相。當每個段落的字裡行間透露出對權勢性侵的零容忍,我們便能真正推動性別平等與心理健康的全面進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23
謝謝您的分享❤️
Elizabeth KT W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3
旅人小萌 ❤️謝謝您的支持!
avatar-img
聰聰 is 廣電所の研究生
3會員
80內容數
Elizabeth KT Wang 世新大學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研究生
2025/04/11
流量至上的時代,大陸影視劇早已突破僅靠官方基礎建設與人才培育的傳統模式,轉而在互聯網生態的驅動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與變革。 無論是劇情質感還是視覺呈現,如今的網劇早已具備在50吋以上4K電視上抗衡傳統電視劇的實力,更能精準迎合年輕世代的審美與觀影習慣。
Thumbnail
2025/04/11
流量至上的時代,大陸影視劇早已突破僅靠官方基礎建設與人才培育的傳統模式,轉而在互聯網生態的驅動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與變革。 無論是劇情質感還是視覺呈現,如今的網劇早已具備在50吋以上4K電視上抗衡傳統電視劇的實力,更能精準迎合年輕世代的審美與觀影習慣。
Thumbnail
2025/04/03
此片於2022年榮獲金雞獎最佳劇本,編導一體的邵藝輝,企圖以一種大膽又細膩的方式,講述了一群上海的熟齡男女,追尋愛情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4/03
此片於2022年榮獲金雞獎最佳劇本,編導一體的邵藝輝,企圖以一種大膽又細膩的方式,講述了一群上海的熟齡男女,追尋愛情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2/25
該劇以青春、愛情與時間循環為核心,將平行時空與成長弧光緊密結合。 本文將從編劇理論角度,分析該劇如何運用循環穿越來強化戲劇張力、推動角色成長,並賦予校園青春題材新的
Thumbnail
2025/02/25
該劇以青春、愛情與時間循環為核心,將平行時空與成長弧光緊密結合。 本文將從編劇理論角度,分析該劇如何運用循環穿越來強化戲劇張力、推動角色成長,並賦予校園青春題材新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大陸影視劇中,尤其是上星劇,總少不了「政令宣導」,而《不完美受害人》則肩負了《婦女權益保護法》的大內宣使命。 不同於傳統律政劇,本劇聚焦於性別壓迫、權勢性侵與社會對受害者的審視,試圖打破「完美受害人」的神話,為現實中的受害者發聲。
Thumbnail
在大陸影視劇中,尤其是上星劇,總少不了「政令宣導」,而《不完美受害人》則肩負了《婦女權益保護法》的大內宣使命。 不同於傳統律政劇,本劇聚焦於性別壓迫、權勢性侵與社會對受害者的審視,試圖打破「完美受害人」的神話,為現實中的受害者發聲。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本文就BBC製作的勝利夜店事件紀錄片作出評論,並抒發個人感受和談論個人看法。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韓國男星性侵女性下女性群體的分裂,本人讚揚並鼓勵勇於發聲和抗爭的女性,譴責捍衛男星的女粉絲。第二部分圍繞性罪行與誣告的話語展開,闡述個人見解;最後是女人鍛煉身體變得強壯的呼籲。
Thumbnail
本文就BBC製作的勝利夜店事件紀錄片作出評論,並抒發個人感受和談論個人看法。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韓國男星性侵女性下女性群體的分裂,本人讚揚並鼓勵勇於發聲和抗爭的女性,譴責捍衛男星的女粉絲。第二部分圍繞性罪行與誣告的話語展開,闡述個人見解;最後是女人鍛煉身體變得強壯的呼籲。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墜惡真相》可能比《可憐的東西》更直接的對抗父權。女性在家庭/婚姻裡究竟能不能是強勢的那一方?可不可以是能力比較好的那一方?是否可以像多數男性一樣選擇只顧自己?這部電影光是看這場被用作證詞的片段就值回票價!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Thumbnail
《惡女》終究展示了兩種惡:專屬於女性的,以及*「普世價值」的惡。前者虛假,卻實在帶來痛苦;後者真實,當事人卻毫無代價。正是這種反差指控了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甚至無關乎對錯,單憑浮光掠影就能定罪的膚淺。它餽贈觀眾的奧義,則是人應溫吞、無傷舒張自己的欲求,並捍衛自己舒張的權利;或者壓抑,期待不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