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子園福德宮】
浮洲位於湳仔溝和大漢溪兩河流域,土壤肥沃,早期居民以種植蔬菜、竹筍等維生,逢年過節村民祭天酬神,都是到「歡圓宮」去祭拜。
後來因火車鐵軌橫跨大觀路,民眾到歡園宮祭拜得翻越鐵路,導致意外頻傳,為方便鐵路另一端居民祭祀,地方士紳在1958年間籌款,於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處另建新廟,並從王厝「歡圓宮」迎福德正神香火及分尊到此地安座。1994年正式登記為「歡子園福德宮」。
不過,新北市政府在2014年時,將此地劃為都市更新計畫的商業用地,福德宮未來將遭到徵收拆除命運。歡子園福德宮建廟雖然只有5-60年,不過卻承襲了歡圓宮百年香火,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2009年,主委向政府提出古蹟保存申請,可惜因缺乏歷史證物,文史專家也認為宮廟建築較無特色,沒有保存價值,很遺憾未通過申請。
不過說到歡子園福德宮的歷史證物,其實倒是有這樣一個物件--輪番牌。
輪番牌是甚麼呢?古時候皇帝就寢要翻牌子,來決定伺寢的妃子,而宮廟的輪番牌,則是村莊裡各家輪值擔任爐主的交接牌。這面木牌迄今有一百多年歴史,目前立放在神像的身後。
歡子園福德宮。大觀路一段38巷156弄39號
歡子園福德宮。供奉福德正神
歡子園福德宮。立放在神像身後的百年古物「輪番牌」
1996年歡子園福德宮增建了左右廂殿,左殿供奉「天上聖母」、右殿供奉「西秦王爺、保儀大夫、保儀尊王」。天上聖母就是媽祖,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西秦王爺、保儀大夫、保儀尊王是誰呢?
西秦王爺是掌管戲曲、音樂之神。看到供奉西秦王爺,代表這裡有北管樂團。
西秦王爺右手邊的保儀大夫,是地方信仰神,也就是俗稱的「尪公」。浮洲曾流傳一段尪公的神奇的故事。
從前浮洲的菜園常遭一種紅蟲侵害,導致作物收成欠佳,以前又沒有像現在有農藥、除蟲劑,可以撲滅蟲害,農民十分苦惱。
某日,有一村民在午睡時被託夢,要他去水返腳(汐止)那邊一間忠順廟,找一位黑面的神明,可解決問題。
村民醒來之後,就趕忙去跟村長講,雖然不知是否為真,但眾人對紅蟲束手無策,心想不妨一試,於是一行人浩浩蕩蕩,沿著淡蘭古道一直走,終於找到了忠順廟,請求保儀大夫幫忙。
保儀大夫請回來後,這位村民當晚又被託夢。
夢裡受託,要大家在田旁邊挖一些深溝,村民不明原因,但也照著指示,大家著手挖溝。溝挖好之後,便由兩人扛抬尪公,開始在田中遶境巡視。
遶境結束後,這天就開始下起了大雨,把紅蟲全部從菜園裡沖下,並且流到溝裡,再排到大嵙崁溪,整條大嵙崁溪都被染成紅色!
沒多久,飛來一群白鷺鷥,把河裡的紅蟲吃得一乾二淨,不但蟲害處理掉了,河水也乾乾淨淨,從此之後,尪公就成了當地的重要信仰。
據載,那天是農曆十月十七日,之後成為浮洲地區的重要祭祀日,每年大拜拜,出巡繞境遍及三抱竹、歡子園、渡船頭等三個村庄。
右殿供奉「西秦王爺、保儀大夫、保儀尊王」。
通過歡子園福德宮,鄰近一棟三合院古厝,屋頂雖然以鐵皮覆蓋,但建築結構完整,就連大門都維持著傳統木門樣式,相當難得。
外觀樸實的三合院古厝「善德居」
外觀樸實的三合院古厝「善德居」
外觀樸實的三合院古厝「善德居」,步口廊簷下設有「壽樑」
外觀樸實的三合院古厝「善德居」
尪公帶走紅蟲,文明帶來甚麼?
漫步茉莉花巷,頹圮的三合院古厝,夾雜著鐵皮屋工廠,很難想像新北板橋如此繁榮的城市,還存在這般古樸的街景風貌。
其原因是浮洲地區過去屬於淡水河洪水管制平原,長年以來受制於限建規定,所以維持著1950年代都市邊緣的樣貌,也成了戰後新移民的落腳地。直到堤防建設完成,淹水現象逐漸減少,新北市政府開始積極規劃轉型。
2011年政府推動興建「合宜住宅」,板橋浮洲屏雀中選。近年,新北市政府更通過「都市變更計畫」,預計在五至十年內,將茉莉花巷一帶的老屋全數拆除,重新將浮洲打造成閃亮的經貿園區。
甘鄲老師說:聽到這一個消息,就想趕快帶大家來看看。或許再過一兩年,這些老屋與在地文化,通通會消失!
歡子園社區
歡子園社區
地方要轉型、要繁榮,密密麻麻的商辦大樓,真的是現代化進步的象徵嗎?強調低密度開發,與自然共存的浮州合宜住宅,卻一口氣蓋了4600戶,對土地的衝擊、交通的影響、上萬住戶排放的汙水,眼前的大漢溪,還能保有現在的清澈嗎?
更別說政府去脈絡式粗暴的土地開發政策,榮工棒球場就這樣走入歷史。茉莉花巷的未來,恐怕只剩下一面看板,以寥寥數行文字帶過了。
浮洲合宜宅(圖片來源:日盛幸福站官網)
河川的腎臟:浮洲人工濕地
越過人行陸橋,來到大漢溪畔,帶狀的公園綠地,除了有自行車道,還規劃了藝術公園、寵物公園、籃球場等老少咸宜的休閒設施,此外,更有一大片人工濕地,是新北市環保局為了淨化大漢溪,所規劃的八座人工濕地之一。浮洲濕地是面積最大,淨化效能最高的濕地。
在講解濕地之前,甘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請問大家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情是做甚麼?」
「上廁所!」「尿尿!」「喝水!」「刷牙!」大家的答案,大同小異。
不過,甘老師說,他起床第一件事是「開張眼睛」。(笑)
玩笑歸玩笑,起床第一件事的確要張開眼睛,然後排放汙水。汙水流到下水道,透過汙水處理廠沉澱過濾、分解淨化後,再排放到河裡。
但是隨著都市人口的密集增加,汙水越排越多,河流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此時,濕地就像是一座過濾器,默默的為我們處理生活污水,過濾水中化學及污染物質,淨化水質,可說是河川的腎臟。
新北市政府在大漢溪一共配置了八處人工濕地,2009年完工的浮洲人工濕地,是台灣處理水量最大的濕地,藉由大漢溪高灘地上礫石、植栽、草澤的生態和空間規畫,沉澱過濾板橋地區的部分民生污水。
而這八座人工濕地,正是甘老師在環保局任內所規劃設計的重要工程。
濕地同時孕育眾多植物,提供動植物、鳥類的棲地,也作為儲存洪水、調節水位的屏障,在生態網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更讓居民有親水綠意的休閒場所。
甘老師真的很有遠見,規劃了這麼棒的生態濕地,比一些只追求能見度,胡亂砸錢的"亮點"建設來得有意義多了!
快跟著甘老師,踏入浮洲人工濕地,認識植物與水鳥,欣賞這令人驚豔不已的自然生態美景吧!
蓖麻
洋紫荊(豆科羊蹄甲屬植物)
桑樹。蠶寶寶最愛吃的葉子,果實變成紫紅色摘食,非常甜而多汁
姑婆芋:姑婆芋是靠果蠅授粉,這株姑婆芋正好可見到它的各種型態。
姑婆芋:姑婆芋是靠果蠅授粉,這株姑婆芋正好可見到它的各種型態。
從茂密的樹林,步入水澤邊。甘老師講解濕地裡的生態,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黑冠麻鷺、白腹秧雞... 這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
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濕地叢林,聆聽蟲鳴鳥叫,彷彿心靈也跟著被淨化了。
血桐,低海拔地區常見植物,枝條折斷處汁液初為無色透明,氧化後後則呈血紅色而得名
姿態萬千的水柳
姿態萬千的水柳
構樹,又稱鈔票樹、鹿仔樹,為臺灣本土的先驅植物
苦楝樹,到春天會開粉紫色的小碎花,從前農夫看到苦楝開花就知道春天來了,可以準備插秧,所以又名「插秧花」。
浮洲從最初的荒埔到茉莉飄香的繁華時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衰落,隨之而來的是工商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浮洲也積極規劃並建設了人工濕地,成為重要的生態修復和水質淨化場所。
然而,如何在滿足未來發展需求的同時,保護並延續當地的人文脈絡與自然環境,仍是當前政府與民眾需共同深思和努力的課題。
◎感謝主辦單位及導覽老師(2022/3/30)
主辦單位: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
導覽老師:甘偉文老師(甘鄲老師,新北市政府環保局導覽解說志工隊長,自然步道協會常務理事及志工,社大講師)
◎參考資料:
1.文化資產局:板橋劉氏祖厝
2.發現板橋之美
3.板橋老照片
4.浮洲啟動/公視
5.檢索湳仔溝的生命圖象
6.漫遊番仔園第一座紅磚房
7.都市計畫易淹水地區減洪環境改造策略研究
8.保儀大夫的信仰
9.日盛幸福站:浮洲合宜宅
10.臺灣建築物介紹/曾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