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行〔2〕萬盛溪探游X十五份遺址解密(二)

kiki chen-avatar-img
發佈於走讀筆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時而現蹤、時而潛伏,穿越城市的角落,與周圍的街道和記憶交錯。

時光交錯的地景故事

來到景隆路與景興路交會的寬大路口,這裡出現了有趣的地景。
(一)百年古道三福街
早年還沒有景興路時,這裡有一條窄窄的三福街,是興福庄(十五分庄)居民前往景美老街的主要道路,是一條古道。古道多半依著地形開闢,自然彎曲,不如現代道路那樣筆直。隨著都市計畫實施,新道路陸續開通,三福街這條老路逐漸被取代,有些路段甚至消失。如今若想走完原路,只能繞行,已無法全線直通。

(二)大轉彎的興隆路
興隆路為何會在這裡大轉彎?其實原本規劃是要直通羅斯福路的,但因台電不同意施工穿越其用地,只能改道沿著山邊繞行。這條路在1964年通車後,成為主要幹道。現在的景興路當時都是農田,於1974年才開通,所以興隆路到這裡便出現九十度的大轉彎。

(三)奇趣的道路分段
那麼,興隆路一段和二段的分界點在哪裡呢?按理說,應該是在轉彎處,但這裡卻顯示,從興隆路一段260巷口開始變成二段。What?
何文賢老師觀察到,文山地區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道路的分段點很多是根據地景、地物來劃分,而不是根據大馬路來做分界

由於過去萬盛溪流經此地,景隆街和興隆路又是台車行駛的路線,當年在溪上設置了一座橋樑,河流也成了道路的自然分界。
因此,這一帶有個舊地名叫做「橋頭」,靜心小學附近的台車站,也以此命名為「橋頭站」。

(四)坐落水脈的宮廟
在馬路另一頭的一、二段分界點上,有一間「聖安宮」。不難看出它是佔地蓋起的宮廟,旁邊留了缺口,河水就從縫隙間流過。後方的公寓也順著河道興建,呈現折角狀。

即使沒有地圖,也能從這些細微處,察覺到都市裡曾經有水存在。

景興路尚未開通前,三福街是通往景美老街的古道

景興路尚未開通前,三福街是通往景美老街的古道


何文賢老師解釋興隆路九十度大轉彎的原因

何文賢老師解釋興隆路九十度大轉彎的原因


興隆路一、二段分界點在興隆路一段260巷口

興隆路一、二段分界點在興隆路一段260巷口


聖安宮蓋在萬盛溪河道上,後方可見折角公寓,便是河道的路徑

聖安宮蓋在萬盛溪河道上,後方可見折角公寓,便是河道的路徑


從地圖上可見到被截斷的三福街、大轉彎的興隆路,以及昔日蜿蜒的萬盛溪河道。

從地圖上可見到被截斷的三福街、大轉彎的興隆路,以及昔日蜿蜒的萬盛溪河道。


1966年台北市郊地形圖。圖中標示了河流與橋樑的位置,即今興隆路260巷口,也成了興隆路一二段分界

1966年台北市郊地形圖。圖中標示了河流與橋樑的位置,即今興隆路260巷口,也成了興隆路一二段分界


1964年航照圖,三福街、萬盛溪仍清晰可見,當時萬盛庄仍是一片農田

1964年航照圖,三福街、萬盛溪仍清晰可見,當時萬盛庄仍是一片農田


1921年地形圖,可見到三福街是通往景美的古道。白色圈圈處說明該址為台車、溪流與橋樑交會處

1921年地形圖,可見到三福街是通往景美的古道。白色圈圈處說明該址為台車、溪流與橋樑交會處


萬盛溪的探游之路
走進興隆路一段260巷,腳下就是從前的萬盛溪。沿著地勢自然蜿蜒,循著舊水路走起來,頗有探險的趣味。

走到接近巷底時,右手邊會看到一間仿地中海藍白風格的「樂藝生活」才藝教室。就在旁邊,一棟鐵皮屋出現了,前面是一條彎曲的紅磚小徑——沒錯,溪流就在這裡向右轉了個彎。

穿過這條紅磚小徑,會來到景興路二段23巷6弄。這裡的鋪面已經整修過,巷口也設了鐵欄杆,禁止車輛通行與停放,是一條友善行人的後巷街道。(只是對輪椅使用者就沒那麼方便了。)

跟著何文賢老師,走進興隆路一段260巷昔日的萬盛溪水路

跟著何文賢老師,走進興隆路一段260巷昔日的萬盛溪水路


興隆路一段260巷「樂藝生活」才藝教室旁,出現鐵皮屋,溪水從這裡彎入

興隆路一段260巷「樂藝生活」才藝教室旁,出現鐵皮屋,溪水從這裡彎入


溪水流穿鐵皮屋與公寓之間的畸零地。何文賢老師分享萬盛溪在都市中呈現的五種樣貌。

溪水流穿鐵皮屋與公寓之間的畸零地。何文賢老師分享萬盛溪在都市中呈現的五種樣貌。

萬盛溪流過鐵皮屋與公寓之間的畸零地

萬盛溪流過鐵皮屋與公寓之間的畸零地

接著進入景興路二段23巷6弄,出入口設了鐵欄杆,禁止車輛進出,提供居民安全的行走空間

接著進入景興路二段23巷6弄,出入口設了鐵欄杆,禁止車輛進出,提供居民安全的行走空間

景興路二段23巷6弄,出入口設置鐵欄杆,禁止車輛進出,提供居民安全的行走空間

景興路二段23巷6弄,出入口設置鐵欄杆,禁止車輛進出,提供居民安全的行走空間


萬盛溪通過暫用巷道
何文賢老師分享,萬盛溪在都市中呈現出五種樣貌: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的一部分(因河道廢止,整合進建築物中),以及佔用。這五種形態,如今仍同時存在於萬盛溪沿線。

其中,「佔用」也可以雅稱為「暫用」,意指暫時借用空間,時間一到終究得歸還。像現在拉起施工布條的這條巷道,就是萬盛溪的舊河道。不久前,這裡還被一棟鐵皮屋長期暫用,直到最近才拆除,重新打通。

不過,這種暫用的情形在都市裡並不少見,反映了土地使用的彈性與變化,也是台灣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此外,何老師提到,他曾偶然目擊過,在這棟鐵皮屋前進行地下涵管維修的情況。當時地面挖開,一道梯子通往下方,裡面是一條大約170公分高的涵管,正是萬盛溪埋入地下後成為排水溝的樣子。這也證實了溪水至今依然在這裡汩汩流動。

萬盛溪沿著興隆路二段22巷9弄2號,黃色公寓旁的巷道流過

萬盛溪沿著興隆路二段22巷9弄2號,黃色公寓旁的巷道流過


何老師目擊鐵皮屋前正在進行下水道涵管維修。證實了萬盛溪仍在此地流動

何老師目擊鐵皮屋前正在進行下水道涵管維修。證實了萬盛溪仍在此地流動


2024年9月的 Google 地圖上,可見到興隆路二段22巷9弄2號,黃色公寓旁,一間鐵皮屋阻擋了巷道。

2024年9月的 Google 地圖上,可見到興隆路二段22巷9弄2號,黃色公寓旁,一間鐵皮屋阻擋了巷道。


萬盛溪通過興福公園
通過這條剛打通的巷道,眼前出現一座卵型的社區小公園---興福公園。高聳的南洋杉沿著公園邊緣環繞,彷彿城市裡的小綠州。而這一帶正是「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的最南端。[註:1]

興福公園的名稱來自於這裡所屬的興福里,昔稱「興福庄」,過去曾是大片農田。現在所在的位置,正是當年興福庄的中心位置,也是附近最早的聚落。

沿著興福公園外圍,溪水兵分兩路,一條往南一條往東。往東側萬盛溪上游走去,卵型公園前方有一條寬窄不一的道路。右手邊是一棟五層樓的公寓,旁邊有塊空地,供車輛停放。

為何房子沒有完全蓋滿,而留出一塊空地呢?這是因為萬盛溪從景華街147巷左側的白色大樓處流下來(再往前就是靜心中學),經過這個停車區轉了個彎,河道就自然變寬,當河道封蓋變土地後,畸零地就出現,成了今天的停車空間。

穿過無名後巷,來到興福公園

穿過無名後巷,來到興福公園

興福公園

興福公園

興福公園內有簡單的遊樂設施,能讓附近孩童嬉戲。

興福公園內有簡單的遊樂設施,能讓附近孩童嬉戲。


興福公園彎曲的弧線,正是萬盛溪的流動方向

興福公園彎曲的弧線,正是萬盛溪的流動方向


萬盛溪從左方白色大樓後方流出,在停車空地處轉彎而出現畸零地(水利地)

萬盛溪從左方白色大樓後方流出,在停車空地處轉彎而出現畸零地(水利地)


興福公園一帶為「依山水圳」策略區的南端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南端起點-興福公園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南端起點-興福公園


會元洞清水祖師廟
從興福公園折回,走到興隆路二段22巷9弄。T字路口處有座「會元洞清水祖師廟」,當地人習慣稱它為「興福祖師廟」或「萬隆祖師廟」,是這裡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清水祖師廟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1789年)。當時,來自福建安溪的許標重與堂兄許標性渡海來台,在景美十五分(今福興里、興安里)一帶開墾,並將家鄉會元洞坂頂宮的清水祖師、靈者尊王許遠等神明請來供奉。

1984年,許家的祭祀公業提供土地,開始興建一棟兩層樓的建築,並於1987年完工。建築的一樓是許氏宗祠「四美堂」,二樓則是祖師廟,供奉清水祖師、靈者尊王許遠以及法主聖君張慈觀。

每年農曆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的誕辰,廟會熱鬧非凡,吸引了大量信眾前來參拜,還有陣頭及布袋戲演出。祖師廟的二樓,正是觀賞陣頭演出的最佳位置。

2006年,廟宇加建了氣派的牌樓,並在廟前鋪上花崗石地磚。當時,里長希望將此地打造成「興福里咖啡巷」的休憩空間,並定期舉辦假日市集。不過,由於周邊停車問題,市集僅舉辦過一次,無法持續進行。然而,祖師廟依然是社區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許家祭祀公業捐地興建的「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一樓為許氏祠堂「四美堂」

許家祭祀公業捐地興建的「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一樓為許氏祠堂「四美堂」

許家祭祀公業捐地興建的「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一樓為許氏祠堂「四美堂」

許家祭祀公業捐地興建的「會元洞清水祖師廟」、一樓為許氏祠堂「四美堂」

二樓正殿中央供奉清水祖師,左配神為靈著尊王許遠,右配神為法主聖君張慈觀

二樓正殿中央供奉清水祖師,左配神為靈著尊王許遠,右配神為法主聖君張慈觀


許炳南是景美地區早年擔任官職最高的地方仕紳。祖師廟落成時,他為門聯題字,也特別將這份榮耀獻給當時的長官。可見到監察院長余俊賢、以及時任台北市長許水德的名字。

祖師廟門聯上的題字

祖師廟門聯上的題字


有別於一般道路,廟埕前精美的花岡石舖面,原本希望打造「興福里咖啡巷」假日市集和休憩空間

有別於一般道路,廟埕前精美的花岡石舖面,原本希望打造「興福里咖啡巷」假日市集和休憩空間


2006年新建金碧輝煌的牌樓

2006年新建金碧輝煌的牌樓


土壟間-興福米廠
祖師廟山門斜對面,興隆路二段大馬路上,有間看起來不起眼的傳統老店,掛著「興福米廠」的招牌。店裡堆滿一袋袋布袋裝白米,貨架上擺著油鹽醬醋、罐頭雜貨的老字號商行,其實它是新福庄第一間碾米廠。

早年這一帶叫「三塊厝」,是昔日福建安溪積德鄉人林新起與周、陳兩姓族人一起開墾而成的聚落,當時還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收割後,村民得扛著米,沿著三福街走到景美去輾米,路途遙遠又辛苦。一直到1948年,陳家在這裡開設了「興福米廠」,大家終於能在庄頭就近處理稻米,省下不少力氣。

隨著都市發展、稻作減少,碾米需求越來越低,興福米廠也隨著時代轉型為稻米與南北雜貨的批發零售店,如今已由第三代接手經營。

身穿桃紅色洋裝的陳太太,是陳家第二代的媳婦,聊起往事滔滔不絕:「以前叫『土壟間』,車前路本來有兩間碾米廠,早就收起來了,現在沒人種稻米啦。」

她說店已經開了77年,當年剛接手時,附近連像樣的馬路都沒有,興福路還只是輕便車在跑的路線,門前常有車伕經過,她先生總會煮茶請他們喝一杯。

「我公婆是善人,以前人家沒錢買米也沒關係,都讓人記帳,一年才收一次,整個庄頭都知道我們可以賒帳。」
她笑著說:「要不是我們,孩子怎麼長得大?」
這句話半開玩笑,卻也道出陳家長年在地熱心、樂善好施,難怪受到街坊鄰里的敬重。

興福庄第一家碾米廠「興福米廠」有77年歷史

興福庄第一家碾米廠「興福米廠」有77年歷史

興福庄第一家碾米廠「興福米廠」有77年歷史,現由第三代接手。早期的碾米機還留在店內做紀念

興福庄第一家碾米廠「興福米廠」有77年歷史,現由第三代接手。早期的碾米機還留在店內做紀念

興福米廠現已轉型為稻米、南北雜貨批發零售店。稻米是精選來自濁水溪的優質稻米。

興福米廠現已轉型為稻米、南北雜貨批發零售店。稻米是精選來自濁水溪的優質稻米。

第二代媳婦陳太太自豪地回憶陳家的在地善行。

第二代媳婦陳太太自豪地回憶陳家的在地善行。


和伯公紀念會館
轉進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大約50公尺處,會看到一座藏在大樓裡,低調卻很有故事的「和伯公紀念會館」,是為了紀念一位地方善人——羅阿和。

羅阿和是日本時代的人,生性和善、樂於助人,受到街坊鄰里敬重。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過世後留下的土地卻被人侵占。有人替他伸張正義,鄰里也感念他的好,不但幫他收葬、設香爐,還在1931年蓋了一座小廟(當時稱和伯公廟)來祭拜他。

後來因興隆路拓寬,小廟在1964年遷建,2004年再遷到興隆路二段25巷1號。不過之後又遇上房子都更,舊廟得拆除,於是新大樓騰出後方空地,於2014年完成現在的「和伯公紀念會館」,讓大家能繼續緬懷他的善行。

雖然和伯公出身平凡,但地方上早已把他視為守護神。廟裡供奉他的金身與墓碑,神桌下還安放著骨灰甕。牆上刻著「眾等永久奉祀」,是一個特別的民間信仰,也是一段由在地人傳承下來的溫暖故事。

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

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

和伯公紀念會館

和伯公紀念會館

和伯公的雕像和墓碑

和伯公的雕像和墓碑

萬盛溪流過無名後巷
聽完和伯公的故事後,回望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西側6號住家門旁,有一塊被圍起來的斜角畸零地。這裡曾是萬盛溪的河道,與興隆路一、二段交界處的260巷銜接,也就是聖安宮旁邊那一條縫隙。

河道跨過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繼續往和伯公紀念館前方的小巷走。巷口的公寓圍牆上掛著路牌,寫著「興隆路二段25巷由此進入」,但箭頭指向的方向卻恰恰相反,讓人有些困惑。總之,這條不規則的無名後巷,就是萬盛溪往下游的方向。


途中,我們還踢到一塊粗壯的水泥條,看起來像是過水橋的橋基或護欄。繼續往前走,在公寓後巷中轉了個彎,便通往興隆路251巷10弄。

走出巷弄,眼前豁然開朗,跨過興隆路一段251巷,這裡有個下沉式的景豐公園。萬盛溪就從公園中央流過。

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6號住家門旁的空地,通往興隆路二段上面的盛安宮。這裡就是萬盛溪的河道

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6號住家門旁的空地,通往興隆路二段上面的盛安宮。這裡就是萬盛溪的河道


通過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萬盛溪流往和伯公紀念館前方的小巷子

通過興隆路一段271巷4弄,萬盛溪流往和伯公紀念館前方的小巷子


萬盛溪流過萬隆路一段241巷4弄與251巷之間的無名後巷

萬盛溪流過萬隆路一段241巷4弄與251巷之間的無名後巷

途中踢到一條水泥塊,疑似路基或橋梁護欄。

途中踢到一條水泥塊,疑似路基或橋梁護欄。

在無名後巷探索溪流,真是太有趣了!

在無名後巷探索溪流,真是太有趣了!

萬盛溪在無名後巷轉了個彎,通往興隆路251巷10弄

萬盛溪在無名後巷轉了個彎,通往興隆路251巷10弄


興隆路251巷10弄

興隆路251巷10弄


離開興隆路251巷10弄,來到興隆路一段251巷。河流流往對面的景豐公園

離開興隆路251巷10弄,來到興隆路一段251巷。河流流往對面的景豐公園

景豐公園原是河道遺址,因此整體呈下沉式地形。萬盛溪就從中央流過

景豐公園原是河道遺址,因此整體呈下沉式地形。萬盛溪就從中央流過


景豐公園原是河道遺址,因此整體呈下沉式地形

景豐公園原是河道遺址,因此整體呈下沉式地形


響應全球減塑潮流,台北市在各大公園內設置直飲台,鼓勵民眾減少瓶裝水使用。每座直飲台上貼有 QR Code,可掃描查詢飲水來源與水質等公開資訊。

響應全球減塑潮流,台北市在各大公園內設置直飲台,鼓勵民眾減少瓶裝水使用。每座直飲台上貼有 QR Code,可掃描查詢飲水來源與水質等公開資訊。


萬盛溪的河道從景豐公園中央穿過,並向公園的西北角流出。接著,沿途出現了一連串的畸零地,這些都是河道的遺跡。


從景豐公園望向方才走來的萬盛溪河道。我就站在河道上!

從景豐公園望向方才走來的萬盛溪河道。我就站在河道上!


河流往公園的西北角流出

河流往公園的西北角流出


往公園西北角出口走出

往公園西北角出口走出


公園西北角出口,通往後巷畸零地。這些都是萬盛溪河道

公園西北角出口,通往後巷畸零地。這些都是萬盛溪河道

公寓大樓旁的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河道

公寓大樓旁的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河道

這些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流域

這些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流域

這些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河道。從小樹叢中間,準備穿過興順街。

這些畸零地都是萬盛溪河道。從小樹叢中間,準備穿過興順街。


義芳化工廠舊址
穿過興順街,右側一棟嶄新的大樓,左側則是成排的老公寓。萬盛溪沿著地勢緩緩彎曲,呈自然弧形流向下游。

循著這一條路走著,可看到一大片停車場,這區域曾是「義芳化工廠」廠房與員工宿舍。圓弧形的道路下方是萬盛溪的河道,工廠當初設址於此,是為了方便排放汙水,但也因此曾對水源造成污染。

如今,河流已經地下化,設有大型涵管,為了避免車輛對涵管造成壓力而損毀,這段路僅限行人通行,禁止車輛進入。

通過興順街,右側是嶄新的大樓,左側則是一排老公寓和一大片停車場。

通過興順街,右側是嶄新的大樓,左側則是一排老公寓和一大片停車場。


萬盛溪的路徑

萬盛溪的路徑

萬盛溪的路徑

萬盛溪的路徑

萬盛溪的路徑

萬盛溪的路徑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及正對面停車場為「義芳化學工廠」舊址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及正對面停車場為「義芳化學工廠」舊址


沿著這條人行步道,穿過一重重灰暗的老舊公寓群,城市的面貌彷彿瞬間轉變,綠意乍現——眼前是近年重新整建的文山景美運動公園。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背倚著青山,遼闊的草原綿延至山邊,綠意盎然、設施完善,是最受民眾喜愛的森林公園。然而,在這片如茵草皮下,卻埋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石器時代的古物曾在此出土,並引發了一段跨越半世紀曲折的歷史追尋……

(未完....精彩故事請見下一篇)

★延伸閱讀:文山行〔2〕萬盛溪探游X十五份遺址解密(三)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


※附上本篇(二)行踏路線圖!(桃紅色、藍色線條都是萬盛溪)

raw-image


raw-image



感謝文山社大 何文賢老師領路解說

◎行踏路線: 捷運萬隆站2號出口 →十五分站舊址→臺北變電所 →橋頭、聖安宮 →興福公園→會元洞 →興福米廠 →和伯公紀念會館 →景豐公園 →景美運動公園、十五分遺址 →萬盛橋、後巷依山小綠洲空間 →萬盛公園 →羅斯福路五段97巷明渠


※註1: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來源:依山水圳

自民國104年開始以本市環繞盆地且都市化的依山發展地區作為示範場域。透過探討區域山系、水系、生態紋理、都市景觀以及人文歷史等議題,研提依山地區的綠系統空間論述。

景美地區在此論述下,將以在地文化及歷史的脈絡為起點,將台灣早期水圳農田之間的依存關係在現今都市化的今天,透過轉化參與機制為各種以「水圳環境」為主題的創意行動,擴大民眾公共議題關注,進而提出以「在地性」以及「好生活」為主軸的空間再生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水圳遺線做為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核心。


◎參考資料:
1.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文山社大
2.和伯公廟
3.景美發展史沿革
4.依山小綠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來興隆路的大彎是因為這樣啊~~👍👍👍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8
跳鼠飛行日記 對啊,而且又是一個奇妙的分段點!
感謝姐姐仔細介紹~~~聖安宮好像常常看到有人在下象棋呢!
kiki ch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8
林燃(創作小說家) 是喔~ 你景美真的很熟耶!居然注意到很多在下棋
avatar-img
Kiki Chen的沙龍
40會員
50內容數
Kiki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2025/04/21
從雙溪匯流的沙洲地形、眷村居民築起的堤防「生命線」,到低碳綠社區的誕生—萬和里與萬福國小周邊的轉變,不僅見證都市發展軌跡,也是一座城市如何與自然共生、與過去對話的縮影。
Thumbnail
2025/04/21
從雙溪匯流的沙洲地形、眷村居民築起的堤防「生命線」,到低碳綠社區的誕生—萬和里與萬福國小周邊的轉變,不僅見證都市發展軌跡,也是一座城市如何與自然共生、與過去對話的縮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沿著護城河旁的人行步道漫步,兩側綠樹成蔭,古色古香的老建築隨處可見,當風輕輕吹過時,更可聽見樹葉沙沙作響,沿岸偶有座椅與裝置藝術穿插其中,走累了也有地方能稍做休息。周圍商圈更有許多風格小店,四處走走逛逛別有一番樂趣!每到週末,整治後的護城河周圍成為許多市民的好去處,親子、情侶、朋友
Thumbnail
沿著護城河旁的人行步道漫步,兩側綠樹成蔭,古色古香的老建築隨處可見,當風輕輕吹過時,更可聽見樹葉沙沙作響,沿岸偶有座椅與裝置藝術穿插其中,走累了也有地方能稍做休息。周圍商圈更有許多風格小店,四處走走逛逛別有一番樂趣!每到週末,整治後的護城河周圍成為許多市民的好去處,親子、情侶、朋友
Thumbnail
鳳山溪位於高雄,是一條以前水質不佳的溪流,經過市政府多年的整治,如今成了附近居民運動、遛寵物、遛小孩的好去處。文章記載作者對鳳山溪的印象和感受。
Thumbnail
鳳山溪位於高雄,是一條以前水質不佳的溪流,經過市政府多年的整治,如今成了附近居民運動、遛寵物、遛小孩的好去處。文章記載作者對鳳山溪的印象和感受。
Thumbnail
大溪前往鶯歌的路上,沿途的風景如詩如畫。這裡的農村風景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卷,尤其是三峽與大溪之間的山巒,更是美得讓人陶醉。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山巒,彷彿一條綠色的波浪,緩緩向天邊延伸。每當清晨或傍晚,陽光斜照在山巒上,映出一層層金黃的光輝,讓人不禁為這大自然的美景所讚嘆。 這裡的農田與水
Thumbnail
大溪前往鶯歌的路上,沿途的風景如詩如畫。這裡的農村風景宛如一幅天然的畫卷,尤其是三峽與大溪之間的山巒,更是美得讓人陶醉。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山巒,彷彿一條綠色的波浪,緩緩向天邊延伸。每當清晨或傍晚,陽光斜照在山巒上,映出一層層金黃的光輝,讓人不禁為這大自然的美景所讚嘆。 這裡的農田與水
Thumbnail
小葉欖仁、鳳凰木、桃花心木、粉紅花旗木......原來在永康還能看見這樣的風景,還有其中有一段路大花紫薇和阿勃勒一起盛開,大概是今年五月看見的風景,還有好幾次的雨過天青,遠方的山變得好清晰。
Thumbnail
小葉欖仁、鳳凰木、桃花心木、粉紅花旗木......原來在永康還能看見這樣的風景,還有其中有一段路大花紫薇和阿勃勒一起盛開,大概是今年五月看見的風景,還有好幾次的雨過天青,遠方的山變得好清晰。
Thumbnail
新竹關西位於台灣北部,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而遠眺鳳山溪絕對是一場身歷其境的視覺盛宴。站在關西的高處,眺望遠方,你會看到壯麗的山脈和一條縈繞曲折的河流,那就是鳳山溪。 鳳山溪源自中央山脈,流經新竹縣的山區,緩緩流向平原地帶,最終注入大海。溪水清澈見底,沿岸的樹木蓊鬱生姿,彷彿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畫。站
Thumbnail
新竹關西位於台灣北部,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而遠眺鳳山溪絕對是一場身歷其境的視覺盛宴。站在關西的高處,眺望遠方,你會看到壯麗的山脈和一條縈繞曲折的河流,那就是鳳山溪。 鳳山溪源自中央山脈,流經新竹縣的山區,緩緩流向平原地帶,最終注入大海。溪水清澈見底,沿岸的樹木蓊鬱生姿,彷彿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畫。站
Thumbnail
新威森林公園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傍著由北向南而流的荖濃溪西岸,此溪就在附近彎向西南奔去。這個公園裡儘管有很多種類的樹木,卻以桃花心木數量最多,也以其美景而聞名。上個月下旬,正好有機會參加朋友組織的旅遊團,前往探訪。
Thumbnail
新威森林公園位於高雄市六龜區,傍著由北向南而流的荖濃溪西岸,此溪就在附近彎向西南奔去。這個公園裡儘管有很多種類的樹木,卻以桃花心木數量最多,也以其美景而聞名。上個月下旬,正好有機會參加朋友組織的旅遊團,前往探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