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病能論第四十六,心得

黃帝內經素問: 病能論第四十六,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歧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沈細,沈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 胃有化膿性炎症,下部的脈沉細,在脖子的脈則強、寬、大。
  • 病因為胃部過熱,沒有排除,因此產生化膿性炎症。


帝曰:善。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歧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 睡臥不安寧者,通常五臟也有受損。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論在奇恒陰陽中。
  • 人不能養臥,跟肺臟有關係。吋口脈大。這此應是跟體位影響人體的體液流動有關。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沈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歧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沈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歧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 以上不議


帝曰:善。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寫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 以上不議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歧伯曰:生於陽也,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歧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帝曰:何以知之。
  歧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 以上不議


  帝曰:善。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歧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
  歧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 全身熱而無力,大汗流出,惡風,呼吸不順,病名為酒風,飲酒過多,毛細孔擴張又受風吹而致病。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金匱者,決死生也,
  揆度者,切度之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恒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 以上不議
avatar-img
醫毉心路
0會員
88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醫毉心路 的其他內容
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
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 脾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