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大筆資金投放廣告,結果成效極差!投廣前你應該先知道的事!(上)

花了大筆資金投放廣告,結果成效極差!投廣前你應該先知道的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陣子因為公司遇到廣告投放的問題,特別去了解了一下,才發現投廣常見的一些誤解,像是觸及人數越多越好,結果真正打中受眾的才2%,92%的預算都在觸及非客群,錢完全就是白白浪費了。

觸及人數怎麼算

先講一下觸及人數怎麼算,划到之後不論有沒有停留,都會算進去觸及人數。也就是說這個數據可以參考,但不要太依賴。

廣告渠道受眾定向

通常在投放廣告的時候,預算有限的情況,不會考慮傳統媒體,而是選擇社群平台作為宣傳渠道,可是正常PO文、PO影片,卻會發現效果很差,有幾個地方需要留意。

Facebook:

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各年齡層皆有),不會禁止用戶、商家將客戶引導至其他平台,適合提升品牌曝光和導流。

要特別留意的地方是,一般投放廣告如果沒有做好,最後的投放廣告對象90%以上會是男性,且以65歲以上的族群為主,因此要使用FB投放廣告一定要先搞清楚你的受眾年齡、性別、興趣。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FB後台可以直接針對大類別進行廣告投放,但這樣做基本上就跟把錢丟進大海沒兩樣!為什麼呢?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當你想要賣保養品,你直接投放保養相關大類別,這時候你的投放受眾包含了:保健食品、健康、美容保養、身體保養、寵物保養、汽車保養...以上都是保養,但都跟保養品無關!有時候更細的標籤會因為平台的分類問題,而出現在大家意想不到的類別,想當然廣告投放效果會很糟。

最重要的事情是:每一次投放廣告完,一定要不斷的修正、校正投放類別!

而不是傻傻地明知沒有轉化率,還為了觀看數字好看,完全沒有把廣告預算花在你的客群上。然後根據網路上的數據,平均每一千次的觸及人次會帶來1次產品或資訊點擊。

Instagram:

是一種視覺導向的社群平台,以年輕女性居多,對美妝、時尚類的內容參與度較高

特別適合美妝產品呈現,透過精美圖片、短影片、現實動態可以生動地展示產品效果和使用方式。品牌也可以利用IG的購物標籤讓用戶直接點及購買。美妝品牌也常在IG上跟KOL合作或分享用戶產生內容,建立品牌社群聲量。

Google Ads:

Google廣告除了大家常看到在網頁兩側的廣告之外,還涵蓋搜尋廣告。搜尋廣告能觸及主動搜尋相關產品的潛在消費者,通常大家Google任何軟體、商品,你看到的前兩個搜尋建議就是這類的廣告。這類的轉換率相對較高,Google搜尋廣告平均點擊率落在2~3%。

此外,Google的展示廣告也包含在Youtube的影片前、中播放短片廣告,或在其他廣告投放橫幅Banner廣告,覆蓋面廣,有助於廣告再行銷及品牌知名度提升。

Tiktok:

這邊講的Tiktok並不是抖音,兩者是不同的APP,務必注意這一點,因為對於行銷來講,這兩者的操作方式不同。

Tiktok適合增加年輕族群對品牌的印象,以短影音為主,強調娛樂性病毒傳播。這類的平台適合美妝類的創意短片,比如快速化妝教學、妝前妝後對比或流行挑戰。

品牌方可以在Tiktok舉行挑戰,並給用戶獎勵,比如參加之後有機會得到產品,或者會有購物金、折扣金等,讓用戶主動參與活動。

不建議花錢拍攝正式的廣告PO到Tiktok上面,因為不符合平台的喜愛,觀眾也不愛看,如果真的有正式的廣告,可以嘗試以Google Ads投放。

Youtube:

Youtube雖然是影音平台,但是搜尋量非常龐大,很多人會把Youtube當作搜尋引擎使用。特別是需要文字以外的產品心得、評測、教學的時候。

Youtube適合6~10分鐘的影片,可以增加品牌給觀眾的信任度。也可以透過Youtube Ads投放廣告,設定精準受眾,增加廣告的效果。

預算分配可參考60/40黃金法則

品牌曝光60%:

將大部分的預算投入能大幅觸及目標受眾的渠道和活動。例如:FB、IG的觸擊率或影片觀看型廣告、製作Tiktok話題挑戰或與網紅合作拍攝短片,以及Youtube上的品牌形象廣告等。

銷售轉換40%:

將剩餘預算聚焦在直接導購的廣告活動上,包括:Google搜尋關鍵字廣告、FB或IG的點擊網站或轉換目標廣告,以及各平台的再行銷廣告。這部分預算目的在於鎖定已產生興趣或購買意圖的消費者,轉化為實際訂單。

這些比例並非一成不變,可隨實際情況調整。如果品牌知名度目前很低,前期可以提高品牌曝光預算至70%,待聲量提升之再逐漸增加轉換投放。在大型檔期(如周年慶)前,可暫時提高轉換投放比例以迅速衝刺銷量。整體目標是讓品牌曝光為銷售蓄水,轉換活動則將關注轉為購買,兩者協同最大化預算效益。

內容策略(平台廣告形式與創意)

不同平台適合的內容形式各有差異,以下針對短片、圖像、直播等廣告類型制定策略,並提供創意範例:

短片廣告

以15~30秒的直式影片為主,強調抓住眼球和分享性。內容上可以採用快速濾鏡變裝、妝容前後對比、產品使用教程等形式。例如發起品牌挑戰:5秒完妝挑戰,鼓勵用戶跟拍模仿。需要留意的是這類的短片廣告素材風格要年輕、活潑、親切,最好能配合當前Tiktok上正流行的話題或曲目,增加爆紅機率。像美國品牌e.l.f.曾打造專屬歌曲發起#EyesLipsFace挑戰,在Tiktok上獲得數一次觀看與參與,帶動品牌知名度飆升。

短片廣告完成後可頭放在Tiktok信息流、IG Reels 廣告版位、Youtube Shorts推廣,以快速累積大量瀏覽。

圖片廣告:

以高品質的單張圖片或多圖輪播形式呈現,適合強調產品賣點、活動訊息。配合FB動態消息、IG貼文串流,以及Google展示聯播網的網站Banner位置,持續曝光品牌和產品賣點。

直播推廣:

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直播內容資源,將其納入廣告策略。一方面,直播預熱:在直播開始前幾天夠過廣告宣傳預告吸引粉絲預約觀看。另一方面,直播期間可以視為一種即時廣告。提供限時優惠鼓勵下單,例如僅限直播當下使用的專屬折扣碼可享有9折。

口碑內容與合作:

在各平台融合UGC(用戶產生內容)和網紅合作的素材,以增加廣告說服力和互動性。運用網紅和顧客內容來提升真實性,比如邀請美妝KOL試用新品,並製作教學影片,或分享一般用戶使用產品的真人成果。

執行上可以進行KOL合作,挑選與品牌調性相符的美妝Influencers,邀請其產生品牌相關內容,比如心得貼文、妝容影片,並授權將內容用於廣告投放。這種意見領袖背書的廣告更能引起目標受眾共鳴。另一部分是UGC徵集:鼓勵消費者參與話題標籤活動分享使用心得,再將優質UGC素材整合到廣告中。

總之,在廣告內容中融入第三方視角,能讓品牌形象更親近真實,進而提高廣告互動率和轉換率。


下篇繼續分享,行銷與廣告投放的內容。

avatar-img
小貝的多媒體學習日記.Beibei's diary
14會員
52內容數
🖥️電繪、平面設計、攝影、動畫🌟 歡迎來到我的方格子帳號!我是一名影片相關從業人員,累計將近4年工作經驗。 在這裡我會分享有關設計、影片的概念,希望幫助到剛開始學習的朋友。 與其他的創作者不同的是,我會分享一些比較細微的內容,如果有興趣,歡迎訂閱和留言,讓我們一起成長! 我的理念是學以致用,期待可以持續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麥克風 #錄音 #雜音 #免費 #錄音品質 #OBS #Audacity #剪映 #鐵三角 原本想提升錄音品質,結果買了兩倍價格的麥克風,錄音品質整個爛透了!沒想到換一堆軟體錄音測試才發現小丑是我自己! 內文有錄音品質範例。
前陣子為了影片配音的問題困擾,畢竟要收錄乾淨的聲音就已經很困難了,這時候想要找AI語音包,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甚至免費的語音包網站、軟體有以下幾個:剪映、威力導演、Google、Siri、Clipchamp、Flexclip、Azure AI,這些網站不是聲音太死板就是口音問題,所以我找了台灣口音的配音
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負責公司直播的架設,當中我有使用到了幾種不同的平台、設備,並分析了當中的差異,比如直接使用一體機直播,或是使用手機架設直播,或者使用DJI Osmo Pocket 3加上OBS的直播差異,還有蝦皮直播、FB直播以及LINE直播的差異。
前陣子工作上,有同事發現公司FB粉專上的影片畫質都很低,目測只有480p,而且畫質選項只有SD,大家都只聽過HD,對於SD實在很陌生,經過調整與測試,後來終於解決這個問題。 SD是什麼?解析度怎麼看?影片的尺寸怎麼看?
學習設計常常聽到的PNG是什麼?網路上有哪些免費的PNG資源呢?
Adobe試用之後馬上取消訂閱被扣錢?「我想說試用看看,就先註冊,等後來試用快要結束,我就提前退訂,結果Adobe竟然要我付違約金...」網路上很多這樣的苦主,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Adobe嗎?其他軟體威力導演、DaVinci、Clipchamp、剪映、Capcut也會嗎?
#麥克風 #錄音 #雜音 #免費 #錄音品質 #OBS #Audacity #剪映 #鐵三角 原本想提升錄音品質,結果買了兩倍價格的麥克風,錄音品質整個爛透了!沒想到換一堆軟體錄音測試才發現小丑是我自己! 內文有錄音品質範例。
前陣子為了影片配音的問題困擾,畢竟要收錄乾淨的聲音就已經很困難了,這時候想要找AI語音包,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甚至免費的語音包網站、軟體有以下幾個:剪映、威力導演、Google、Siri、Clipchamp、Flexclip、Azure AI,這些網站不是聲音太死板就是口音問題,所以我找了台灣口音的配音
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負責公司直播的架設,當中我有使用到了幾種不同的平台、設備,並分析了當中的差異,比如直接使用一體機直播,或是使用手機架設直播,或者使用DJI Osmo Pocket 3加上OBS的直播差異,還有蝦皮直播、FB直播以及LINE直播的差異。
前陣子工作上,有同事發現公司FB粉專上的影片畫質都很低,目測只有480p,而且畫質選項只有SD,大家都只聽過HD,對於SD實在很陌生,經過調整與測試,後來終於解決這個問題。 SD是什麼?解析度怎麼看?影片的尺寸怎麼看?
學習設計常常聽到的PNG是什麼?網路上有哪些免費的PNG資源呢?
Adobe試用之後馬上取消訂閱被扣錢?「我想說試用看看,就先註冊,等後來試用快要結束,我就提前退訂,結果Adobe竟然要我付違約金...」網路上很多這樣的苦主,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Adobe嗎?其他軟體威力導演、DaVinci、Clipchamp、剪映、Capcut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