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正逐步揭示雌性的多樣性與關鍵角色,並賦予其應有的關注與認可。
人類社會中常見的刻板印象,將雄性1刻畫為繁殖與生存主導者的觀點,與大自然的真實情況截然不同;自古以來,雌性在物種演化中其實扮演著核心角色。不僅是卵的承載者或哺育後代的母親,雌性是領袖、策略家,亦是複雜社會中的創新者。從大象群體中母象的領導地位,到蜘蛛的求偶行為2,乃至某些無需雄性的繁殖系統,雌性在大自然中扮演的角色多元且關鍵。
但是,這種想法並不總是科學家的視角,他們的觀點長期受到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尤其是維多利亞時代,在提出進化論的查爾斯・達爾文的研究中,可窺探當時的價值觀。如今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開始以較平衡而宏觀的視角看待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甚至加以顛覆3它們,揭示出動物界中雌性角色意想不到的面向。
達爾文以自然選擇(sélection naturelle)徹底改變4了人類對自然的理解,但仍受限於當時深植的社會觀念。他認為,在性選擇的過程中,雌性天性貞潔5,不主動參與競爭,而是被動地從雄性之間的競爭勝者中挑選最強壯或最具吸引力的雄性進行繁殖,使雌性被簡化為旁觀者,而雄性則爭奪繁衍後代的權利,一旦勝者確定,雌性的角色便僅限於哺育後代。這一概念,即「性擇 (sélection sexuelle)」,與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規範相吻合——當時的女性被視為順從、低調,且對性不甚關心6。
然而,近年的研究修正了這種傳統觀點,揭示了雌性在進化過程中更為主動的角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大衛·克魯斯(David Crews),憑藉四十年的研究,對「雄性自始至終都是進化的一部分」的觀念提出質疑7。根據他的研究,大約 6 億至 8 億年前,最早的生命體其實是雌性,並透過無性生殖8進行繁殖。雄性則直到約 3.5 億年前,隨著有性生殖的出現、配子大小的分化,才開始演化而來。這一變化促使生物發展出新的行為,以促進兩性間的相遇與繁殖。
也就是說,雄性其實是由雌性演化而來,其最初的角色僅是促進繁殖,以提升基因多樣性,避免物種因病原體或其他環境因素而滅絕9。這一觀點徹底顛覆了傳統對雌雄角色的理解。事實上,雄性並非天生具備主導地位,而是為了「服務」雌性的繁殖需求而逐步演化而來。
大衛·克魯斯更進一步指出,即便在雄性的生物學構造中,依然可見這種原初「雌性」的痕跡。例如,他發現睪丸內含有雌激素受體(récepteurs aux œstrogènes),而雌激素傳統上被視為與雌性相關的激素。這顯示出,在進化歷史中,雌激素比睪固酮(testostérone)更為古老,並且在生殖器官的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無論是對雌性還是雄性而言都至關重要。
如果說達爾文認為雌性根據雄性的如力量或美貌等外在特徵來選擇伴侶,那麼研究則表明,這選擇過程遠比想像中更為複雜且具彈性。雌性不僅在尋找「最佳基因」,她們的擇偶行為還會根據自身年齡、環境,甚至生育能力而調整。
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自長尾葉猴(Singe langur)。這些猴群中的雌性會與多名雄性交配,以混淆親子關係,從而降低幼崽遭到殺害的風險,因為在許多物種中,雄性常有弒殺非親生幼崽的行為10。這種策略性行為不僅出現在長尾葉猴,也見於許多其他動物,如黑猩猩,顯示出雌性在確保後代11存活方面,並非被動接受命運,而是積極做出決策。
許多研究同樣揭示,雌性的「忠貞」在自然界中並非普遍現象。以鳥類為例,它們能夠區分「伴侶關係」與「繁殖」這兩個概念。儘管許多鳥類的社會結構表面上看似一夫一妻制12,但基因分析研究顯示,大多數雌性在擁有固定伴侶的同時,仍會與多名雄性交配,以增加後代的基因多樣性。然而,牠們往往會隱藏這些行為,以維持與主要伴侶的關係。這一發現強調了基因多樣性與幼崽生存的重要性,也顛覆了關於雌性貞潔的刻板印象。
在母系社會中,雌性的主導地位不僅僅是社會權力的展現,更是經過演化調適後的結果,使她們能夠進一步鞏固對雄性的優勢。在大象群體中,年長的母象作為族群的族長,在家庭存續與長期凝聚力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她的權威並非來自蠻力,而是源於她的經驗與記憶。她是象群生活的支柱,特別是在危機時刻,引領族群找到必要資源。年輕母象會留在原生群體中,在她的指導下學習,並融入一個以合作與相互扶持為基礎的階層體系。斑點鬣狗(Hyène tachetée)則展現了另一種社會結構的複雜性,雌性不僅擁有主導地位,甚至顛覆了傳統的性別角色:體型比雄性更大、更具攻擊性,還負責領地防禦,並透過戰鬥、威嚇、甚至羞辱來維持秩序。
在某些動物社群中,權力由雌雄共同分享,在治理與集體生存中各自扮演著關鍵角色。最新研究顯示,在許多哺乳動物社群中,權力往往呈現平衡狀態,甚至雌雄之間的主導地位會隨情境交替變化。例如,在狼群中,雄雌共同領導,權力均衡,難以確定究竟誰居於主導地位。
性別與生殖的生物學並非僅限於嚴格的二元模式13。如今,科學正逐步認識到雌性在動物界的多樣性與重要性。此外,女性科學家的增加以及女性主義運動的影響,也促進對雌性的研究,並讓其關鍵角色獲得更多關注與認可。
Lexique:
1. Un mâle et une femelle:名詞與形容詞同型,指生物學上的雄性與雌性,如un lion mâle雄獅;另外一組形容詞masculin及féminin,則指社會、語言、文化上的性別概念,如un nom masculin 陽性名詞,或une intuition féminine 女性直覺。
2. Des comportements de séduction:求偶行為。séduction (n.f.) 誘惑,魅力,動詞是séduire (v.t.)。
3. Nuancer et contredire:
[1] Nuancer (v.t.) 使具有細微差別,在本文表示重新審視某個概念、觀點或表達變
得更加細膩、有層次,而不是絕對或極端。名詞是nuance (n.f.) 細微差別,輕
微修正。
[2] Contredire (v.t.) 反駁,字根contre表相反,反對。
4. Révolutionner:(v.t.) 引起革命,形容詞révolutionnaire。
5. Chaste:(adj.) 貞潔的,名詞chasteté (n.f.)。
6. 原文Ce concept, appelé « sélection sexuelle », était en phrase avec les normes sociales de l’époque victorienne, où les femmes étaient perçues comme soumises, discrètes et peu intéressées par la sexualité:
[1] 先找出這句話的主詞是concept (n.m) 觀念,主要動詞是était。en phrase avec
與⋯⋯一致。
[2] 過去分詞appelé:
i. 原形動詞是appeler (v.t.) 取名,命名。
ii. 原句是Ce concept, qui est appelé……(被稱為),語法上習慣把關係代名
詞 + être的組合(qui est)直接省略,使句子更簡潔。
[3] 關係子句où les femmes……… par la sexualité.:
i. 關係代詞où可以代替時間或地點,此處是指「l’époque victorienne維多利亞
時代」這個時間背景。
ii. Être perçu:被認為,percevoir (v.t.) 感覺,察覺。
iii. 形容詞Soumis 順從的、discret 低調謹慎的(注意陰性形容詞變è)及
intéressé 對⋯⋯感興趣的(注意「被吸引」être intéressé par 和因對某事
有興趣而「主動參與」s’intéresser à不同)。
7. Remettre en question:對⋯⋯提出質疑。
8. Le clonage:(n.m.) 無性繁殖,複製人。
9. Décimer:(v.t.) 屠殺,滅絕。源自拉丁文decimare,表示每十人中,抽一人處死。
10. Un infanticide:(n.m.) 弒嬰,字根 -cide 來自拉丁文caedere,意思是「殺害、屠殺、砍伐」,其他詞如殺人homicide(homo人)、弒妻uxoricide(uxor妻子)及種族滅絕genocide(genos種族、族群)。
11. Une progéniture:(n.f.) 後代。
12. Monogame:(adj.) 一夫一妻制的,字根mono-單一的、唯一的, -gamo表示婚姻,polygame則為多配偶制,poly-即有多重之意。
13. Binaire:(adj.) 二元的,雙重的。
本文節錄:
Tatiana Kačan, « Règne Animal ; le pouvoir insoupçonné des femelles » in L’éléphant N˚49, Hiver 2025, pp.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