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能讓旋律漂浮的電子樂器
1928年,在法國的一場音樂展演上,一名音樂家坐在鍵盤前,彷彿在彈奏鋼琴,
但當他輕輕推動鍵盤旁的一條細線,音符開始滑動,旋律如絲綢般飄浮,
這不是鋼琴,也不是小提琴,而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電子樂器之一——Ondes Martenot。
這台由 Maurice Martenot 發明的電子樂器,
是第一個成功結合 鍵盤 與 滑音控制技術 的電子鍵盤樂器,
它的聲音介於大提琴、人聲和合成器之間,帶有飄忽的幽靈感。
這種特質讓它成為電影配樂、實驗音樂的靈魂樂器,至今仍充滿未來感。
🎹 電子鍵盤技術的突破
Maurice Martenot 原本是無線電工程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研究軍用無線電設備時,
發現電子波可以產生獨特的音調變化,於是他開始研究如何將這些波動應用到音樂中。
最終,他發明了 Ondes Martenot,並在1928年正式發表。
🎛️ Ondes Martenot 的三種演奏方式
- 鍵盤模式 🎹
- 可以像鋼琴或管風琴一樣彈奏固定音高的音符。
- 滑音環模式 🎻
- 鍵盤旁有一條「滑音環」(Ring Controller),演奏者可以用手指推動它,讓音符在音域間流動,製造柔滑的Glissando 效果。
- 表現控制 🎼
- 樂器附有一個「音量控制踏板」,可以用腳踩來控制音量強弱,營造類似弦樂器的動態表現力。
這些獨特設計讓 Ondes Martenot 擁有 人聲般的情感表現力,
比當時所有電子樂器都更具音樂性,也讓它成為一種「電子演奏藝術」。
🎞️ 電影配樂的最愛
Ondes Martenot 雖然沒有像 Moog 合成器一樣改變流行音樂,
但它成為了 電影配樂界的傳奇,尤其在科幻與恐怖片領域,它的幽靈般聲響營造出極具未來感的氛圍。
🎬 經典電影中的 Ondes Martenot:
- 《2001太空漫遊》(1968)
- Stanley Kubrick 的科幻神作,運用了 Ondes Martenot 營造神秘的未來感。
- 《幽靈公主》(1997)
- 久石讓在《幽靈公主》的配樂中使用它來營造史詩般的奇幻氛圍。
- 《異形》(1979)
- Jerry Goldsmith 的配樂中利用 Ondes Martenot 營造緊張、未知的外星氣氛。
🔮 這台1928年的電子樂器,為何仍然充滿未來感?
Ondes Martenot 的聲音不受傳統音律的限制,
它能讓旋律像絲綢一樣滑動、震顫、顫抖,營造出極其細膩的音色變化。
這種聲音表現,幾乎超越了傳統樂器的界限,
也讓它成為電影、現場演奏、甚至電子音樂製作中,最具未來感的樂器之一。
它比電子合成器更早,卻至今仍然像來自未來的聲音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