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是由市場裡買賣雙方交易共同決定,而買賣雙方必定是有不同的考量,才會做出買進與賣出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決定,哪一種決定才是正確的很難在短時間內就看清楚,要等一段時間之後,股市趨勢及產業或企業營運狀況有明顯轉變之後,才能判斷先前的買進或賣出是否正確。
一般投資人考量股票進場或退場的理由通常較受到市場當下氣氛的影響,股價上漲就看好,下跌就看壞,時間觀點容易侷限於股價短期的表現,大戶或投資機構的資金與股票數量均較龐大,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持股的調整,理論上必須拉長時間觀點,預留買進或賣出的時間,提早準備讓交易順利並盡量獲得最大利益。
若要拉長時間觀點提早準備,必須預估市場環境,什麼時期市場氣氛會比較熱絡,何時較容易出現利多或利空訊息並趁機逆勢操作,例如去年整體經濟情況較好,預估今年初會比較多正面的財報與股息利多,同時年初有季節慣例行情,會是有利於大戶主力拉高股價退場的時機(如果大戶準備要退場的話),一般人則看到季節行情與利多訊息而覺得是進場時機,於是大戶與散戶基於不同的考量,各取所需達成交易,當然這只是一種劇本,不是每次都是這樣安排,一般人需學習採取較適當的時間觀點,試著推測大戶的考量,相對有機會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