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量級 Andy老師
近來「重量級 Andy 老師」事件引發了創業圈的廣泛討論,許多創業者開始重新審視合夥人選擇與股權分配的重要性。這起事件突顯了創業初期股權結構不合理可能導致的衝突,甚至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在創業過程中,股權分配通常圍繞三大核心:出資(資金投入)、出勞務(技術與營運)、資源引進(通路、人脈與市場機會)。如果沒有適當的分配,容易造成權責不清、利益分配不均,最終可能導致團隊分裂。
本篇文章將透過出資、勞務、資源引進三大核心來分析股權分配的合理模式,並結合「重量級 Andy 老師」事件,讓創業者能更有系統地規劃合夥股權結構,避免未來潛在的爭議與經營風險。如您有政府補助計畫申請、創業計畫書撰寫或其他創業方面的問題 歡迎 立即預約諮詢
更多公司設立、財務管理及計畫書撰寫相關課程,也可參考並點擊我們的ACCUPASS活動通
一、股權分配的三大核心:出資、出勞務、資源引進
1. 出資:資金投入 vs. 股權佔比
**傳統的股權分配方式,往往以「誰出資最多,誰持股最多」的方式進行。**這在資本密集型產業(如製造業、房地產、硬體科技)較為常見。然而,在許多新創公司中,除了資金,技術、營運與市場開發能力往往是企業成功的關鍵,若單純以出資比例決定股權,可能會忽略這些重要貢獻。
📌 何時適合依出資比例分配股權?
- 初創企業的資金需求高,例如設備、店面租賃、研發費用等
- 合夥人之間角色單純,主要負責資金運作
- 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技術或市場競爭優勢,企業成敗高度依賴資金
📌 實例:
假設甲、乙、丙三人合夥創業,開設一間高端手工甜點店,總資金需求 300 萬元:
- 甲 出資 150 萬元(50%)
- 乙 出資 100 萬元(33.3%)
- 丙 出資 50 萬元(16.7%)
若按照傳統的出資模式,甲應該持有 50% 股權,乙與丙分別持有 33.3% 與 16.7%。但若丙負責甜點技術與配方研發,且是團隊的核心技術者,那麼這樣的分配是否合理?
這類情況下,應適度調整股權,確保技術與營運貢獻者的合理回報,讓團隊更有向心力。
2. 出勞務:技術與營運的價值如何量化?
許多成功的新創公司,創辦人不一定是最有資金的人,而是憑藉技術專業、管理能力、市場開發能力來換取股權。這類股權分配方式在SaaS、AI、電商、顧問服務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特別常見。
📌 何時適合依勞務貢獻分配股權?
- 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技術、營運、行銷或市場開發能力
- 合夥人無法提供大量資金,但能貢獻關鍵專業技能
- 企業的成功高度依賴創辦人的長期參與,而非單純的資金支持
📌 實例:
假設甲、乙、丙決定開發一款 AI 智能客服軟體:
- 甲 提供 200 萬元資金(出資)
- 乙 是 AI 工程師,負責技術開發(出勞務)
- 丙 是市場營運專家,負責商業模式、行銷推廣(出勞務)
如果單純以出資比例,甲可能應該持有 100% 股權,但這樣的安排顯然不合理。合理的股權分配可能是:
- 甲(出資)持有 50% 股權
- 乙(技術開發)持有 30% 股權
- 丙(市場營運)持有 20% 股權
這樣的結構確保了技術與市場開發者的合理報酬,避免公司未來運營時因為利益分配問題而發生衝突。
3. 資源引進:通路、人脈與品牌影響力的價值
除了資金與勞務,新創企業的成長往往依賴業務開發能力、人脈關係、媒體資源。例如,如果某位合夥人擁有龐大粉絲群,或能帶來穩定的合作夥伴與訂單,那麼他的貢獻應該如何體現在股權上?
📌 何時適合依資源引進能力分配股權?
- 企業的主要業務來自人脈與合作機會,而非純產品或技術
- 某位合夥人能帶來大量客戶、投資人或市場曝光機會
- 企業高度依賴品牌影響力、網紅經濟或聯盟行銷
📌 實例:
假設甲、乙、丙共同創業,開設一家跨境電商品牌:
- 甲 投資 300 萬元(出資)
- 乙 擁有供應鏈管理經驗,負責商品選品與物流(出勞務)
- 丙 是知名網紅,擁有 50 萬粉絲,能提供穩定流量與銷售(資源引進)
在這種情況下,丙雖然沒有資金投入,但他的影響力可以直接轉化為營收,因此股權可能分配如下:
- 甲(出資)40%
- 乙(營運)30%
- 丙(流量與通路資源)30%
這樣的股權分配確保了所有人的價值被合理認可,並激勵合夥人共同努力。
四、從重量級 Andy 老師事件學到的教訓
「重量級 Andy 老師」事件的核心問題在於合夥關係的信任與股權分配的合理性。這起事件提醒我們,創業初期一定要清楚劃分股權,並簽訂明確的股東協議,以確保未來運營穩定。
📌 避免股權糾紛的三大原則:
- 股權應根據出資、勞務、資源綜合考量,避免一方權力過大。
- 避免 50/50 或 33.3/33.3/33.3 平均分配,以免決策陷入僵局。
- 預留部分股權作為未來激勵機制,讓公司能夠靈活運作。
**創業初期的股權分配決策,將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希望透過這篇分析,幫助創業者建立穩健的合夥關係,避免重蹈覆轍!
台灣夯創業——透過各種創業工具型課程,解決您的各種創業疑難雜症
創業成功除了資金到位,其他諸如在財務及稅務管理、法律及智慧財產佈局等元素亦是重要關鍵之一,而台灣夯創業正是您最值得信賴的夥伴!我們專注於政府創業補助申請、創業工具型課程以及相關諮詢輔導,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團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步。我們提供完整的創業資金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找到適合的資金來源,並量身打造創業講座、補助申請輔導方案,陪伴創業者從零到一,成功實現創業夢想!無論是SBIR、SIIR、台北市 SITI、國發基金天使計畫,還是青年創業貸款,我們都擁有成功申請的過件計畫書範例供您下載參考。
更多創業課程報名,也可參考並點擊我們的ACCUPASS活動通
請點擊 新設公司及稅務規劃課程
請點擊 專利商標申請及智財佈局課程
其他社會時事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