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太空人滯留九個月,這是《絕地救援》的現實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太空迷的我,中午讀到這則新聞,立刻想記錄下來。雖然今早才剛發表了《黃金的價值轉變:從文化象徵到科技材料》,探討黃金如何在人類歷史中扮演科技與價值的雙重角色。沒想到中午讀到這則 BBC 新聞,NASA 兩名太空人原本計劃短暫停留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8 天,卻因技術問題滯留了 9 個月,如今終於準備返航。不禁讓我聯想到電影 《絕地救援》(The Martian)。


2024 年 6 月 5 日,Suni Williams 和 Butch Wilmore 搭乘波音的 Starliner 太空船前往 ISS,執行為期 8 天的測試任務。 然而,太空船到達後,卻因推進系統故障與氦氣洩漏,無法安全返航。最終,NASA 決定讓 Starliner 無人駕駛返航,而兩位太空人則滯留在 ISS,等待更安全的回程方案。如今,9 個月後,他們終於準備搭乘 SpaceX Crew Dragon 太空船返回地球,預計於 3 月 18 日脫離 ISS,並於當天傍晚著陸。

 

讀到這則新聞時,我腦海中不禁浮現《絕地救援》的畫面。當年,馬克·瓦特尼(Mark Watney)因事故被困火星,靠著科學知識與求生意志等待救援。現實中,這兩位太空人雖然沒有身陷火星荒漠,也沒有靠種馬鈴薯活命,但他們的短期任務卻意外變成了漫長的 ISS 生活。他們帶上太空站的行李中,包括簡單的盥洗用品、衣物,甚至還有一副撲克牌和一枚富有紀念意義的戒指,或許當初誰也沒想到,這些物品會陪伴他們這麼久。

 

這次事件雖然沒有電影中的生存危機,但仍然讓人深思,當人類探索更遙遠的宇宙時,風險無所不在。 NASA 正在推動阿耳忒彌斯計畫( Artemis program),目標於 2025 年讓人類重返月球,而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國也在積極開展自己的探月計畫。然而,這次 Starliner 事件提醒我們,科技是否已經足夠成熟,讓我們安心踏上更遙遠的旅程?


如果類似的技術問題發生在月球甚至火星,太空人是否還能像這次一樣,在 ISS 等待救援?這次的 Starliner 事件雖然只是一次小插曲,但它讓我們再次意識到:太空探索不僅關乎抵達,更關乎安全返回。


這一次,我們成功讓太空人安全返家,希望3月18日一切順利,也希望這次的經驗,能為未來的太空探索提供更堅實的基礎,讓每一次遠行,都能帶領人類走的更遠,也回得更安全。


BBC報導連結

後記:台灣時間19日清晨5時許,太空人安全返抵地球。

Photo by Andrés Gómez on Unsplash

Photo by Andrés Gómez on Unsplash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然的沙龍
87會員
134內容數
真然的沙龍是一個專屬於思想與心靈的對話空間,讓自然、生活、藝術與哲思在文字中流動。從日常的故事到哲學深思,這裡是探索內心與世界的橋樑,邀請你一同感受平凡中的非凡之美。
真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雨後山中,蛛網上的露珠短暫停留,卻在陽光中閃閃發光。這篇從靜電力與對稱結構出發,談一場關於自然、美感、秩序與等待的微光哲思。
Thumbnail
2025/04/29
雨後山中,蛛網上的露珠短暫停留,卻在陽光中閃閃發光。這篇從靜電力與對稱結構出發,談一場關於自然、美感、秩序與等待的微光哲思。
Thumbnail
2025/04/22
從插花與香氛談起,進而精油、基因與記憶中那首《野玫瑰》。這是一朵玫瑰的科學與情感,也是一段關於美與保護的書寫。
Thumbnail
2025/04/22
從插花與香氛談起,進而精油、基因與記憶中那首《野玫瑰》。這是一朵玫瑰的科學與情感,也是一段關於美與保護的書寫。
Thumbnail
2025/04/15
那天,在音樂會的座位上,我聽到了《濁水溪溪水濁》。 「濁水溪溪水濁,流過山路嘛流過草埔…」 歌詞裡的濁水溪不只是地理上的一條河,而是承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4/15
那天,在音樂會的座位上,我聽到了《濁水溪溪水濁》。 「濁水溪溪水濁,流過山路嘛流過草埔…」 歌詞裡的濁水溪不只是地理上的一條河,而是承載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對宇宙深邃謎團的探索,即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隱喻著這個宇宙中,一個文明與另一個文明之間那宏偉的意義。發出信號,接收信號,戴著神秘儀器所做出古怪的神經行爲,其實是身爲孤島的人類爲獲得認同和真正交流的天真努力的一種浪漫化。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1976年,NASA的一名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個人臉形的建築,形狀如此規則的建築極有可能是人造的,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某種文明。 而後,NASA為了吸引公眾對於火星和自身的關註,將這張照片公之於眾,沒想到單這張人臉照片就成了一個大新聞,然而NASA似乎不希望太多的關
Thumbnail
如果穿越這個隧道 時光可以回溯 我想回到初識的那天
Thumbnail
如果穿越這個隧道 時光可以回溯 我想回到初識的那天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Thumbnail
在近一個世紀無止境的孤獨裏,Sputnik 2遇過無數顆人造衛星,短暫擦身而過後又再陷入永恆的孤獨,因為它們始終都會回到自己的軌道。
Thumbnail
在近一個世紀無止境的孤獨裏,Sputnik 2遇過無數顆人造衛星,短暫擦身而過後又再陷入永恆的孤獨,因為它們始終都會回到自己的軌道。
Thumbnail
當上校經歴了深入宇宙的漫長旅程,隨著通訊傳送時間越來越長,加上經常發生斷訊,上校逐漸忘了他所來自的地球。 遺忘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生的?上校並不確定,只是有幾條線索。 或許是從不再覺得太空食物難吃開始...
Thumbnail
當上校經歴了深入宇宙的漫長旅程,隨著通訊傳送時間越來越長,加上經常發生斷訊,上校逐漸忘了他所來自的地球。 遺忘是怎麼開始的?怎麼發生的?上校並不確定,只是有幾條線索。 或許是從不再覺得太空食物難吃開始...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說到太空碎片(aka太空垃圾),有些博物館裡還真的有收藏!
Thumbnail
說到太空碎片(aka太空垃圾),有些博物館裡還真的有收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