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思想:栽於溪水旁枝繁葉茂 A Tree by Stream Flourishes with Lush Foliage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靜心思想:栽於溪水旁枝繁葉茂 A Tree by the Stream Flourishes with Lush Foliage

raw-image


夜色沉靜,微風輕拂,窗櫺間書頁微微翻動。昨晚讀到《詩篇》第一篇,神的話在燈光下閃爍,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溫柔而深邃:「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讀到這段經文,不禁喚起我二十多年前的回憶。

那時,教會的弟兄姊妹在主日講道、主日學、小組查經和個人靈修中,都領受了許多來自神的啟示。然而,我們意識到,缺少一個將這些領受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橋樑——對神話語的切實回應。我們聽了,學了,卻缺乏一個載體,讓這些思考、感悟和經歷匯聚、流淌,滋養更多生命。

於是,創辦教會雜誌的想法應運而生。在一次教會退修會上,大家決定了這件事。彼時,讓我負責此項事工,我卻囿於理科背景,不擅文墨,更未涉足雜誌出版。然而,在主的引領下,我們幾位弟兄姊妹組成編輯小組,從約稿、採編、編輯修改,到排版、校對、印刷,摸索前行,步履維艱卻滿懷希望。

初擬刊名時,詩篇第一篇浮現大家心頭:「溪水旁,樹木茂盛生長,按時候結果子……」 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我們期盼,這本雜誌能如栽於溪畔的樹,為主結出果實,滋養弟兄姊妹的生命,助他們在主裡茁壯成長。因此,我們將雜誌命名為——《溪水旁》。

二十餘載光陰荏苒,這份季刊依舊堅持編輯、出版,一期又一期,傳遞神話語的甘甜,見證生命的成長。眾多弟兄姊妹在字裡行間得到安慰、激勵,在困境中重拾盼望,在迷茫中尋得方向。這份雜誌,早已超越書冊的範疇,化作一條流淌的溪水,在神的帶領下,澆灌乾涸的心田,喚醒沉睡的生命。

回首當初的決定,恰似詩篇的應許:「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這並非世俗意義上的順遂,而是一種來自內心的篤定——當我們扎根於神的溪畔,將根深深植入祂的話語,便不再懼怕風雨,不再擔憂枯萎。因為溪水永不乾涸,活水永恆湧流。

耳畔回響起那段話:「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這世間,太多漂泊無依的靈魂,如糠秕般被風吹散,隨波逐流,最終迷失方向。唯有將心安放於溪水旁,晝夜思想神的話語,生命方能如樹般,任憑時光流轉,依舊枝繁葉茂,在主的季節裡結出甘美的果實。

夜色愈發深沉,我輕合聖經,窗外微風依舊,如一雙無形的手,溫柔地托起這份靜謐。我默默祈禱:願我們的生命,如溪畔之樹,扎根於主的活水,葉不枯萎,按時結果,直至永恆。

raw-image

以下為溪水旁雜誌十週年時邀我寫的一篇回憶文字,貼在下面:


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寫在《溪水旁》創刊十週年


今年七月中旬收到教會姊妹寄來的電郵,提醒我去拿新出刊的第四十期《溪水旁》。八月初在一個退修會中又碰到雜誌總編肖榮姊妹,她告訴我《溪水旁》已經創辦十年了,問我能否寫點文字回顧這段旅程。當姊妹說出「十年」這兩個字時,我心中所浮現出來的是一個個因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救贖而改變的生命故事,以及一幅幅生命成長與心靈滋養的真實畫面。

潺潺溪水,潤澤十年。感謝神,藉著每一篇文字,使我們更加明白神的救恩,體會神的憐憫,看見神的帶領。行在神之道中的人是何等美好!

2004年5月的長週末,我們教會北堂的同工退修會在我家舉行。十幾位弟兄姊妹歡聚一堂,一同從神的話語開始靈修,跪下禱告,通宵分享,唱詩讚美,預備飯菜,感恩用餐。這絕對是從神而來、無與倫比的生命享受,讓我們體會到在地如同在天的美好情景。

在最後一天,大家談及弟兄姊妹平日領受神的恩典與屬天的福分,卻少有機會和渠道分享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奇妙作為。

神將一個異象放在弟兄姊妹心中:創辦一份刊物,為教會弟兄姊妹提供交流的平台,幫助靈命成長並推動福音事工。於是,大家開始思考刊名,當時閻忠海弟兄(現已為牧師)提及詩篇1:1-3:「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這幾句話深深觸動大家的心靈,「溪水旁」遂成為刊名,象徵我們在神裡面扎根、滋養、成熟並結出果子。

為了使刊物能夠持續發展,大家決定將《溪水旁》定為季刊,並計畫於當年感恩節前出版創刊號。當時,大家一致推舉我來負責這項事工,我沒有多想便答應了。然而,靜下心來細想後才意識到,無論是徵稿、撰稿、編輯、校對、審稿、排版、封面設計、印刷裝訂,乃至發行分送等各環節,我都毫無經驗。我心中充滿憂慮,心想自己是學生物的,是否真能勝任?

記得教會的文牧師為此不斷召集大家禱告,勉勵我們;師母亦在同工會中為我們鼓勵。牧師曾說:「凡神的事工,祂所需要的只是已被改變的生命,以及一顆完全獻上的心,其餘則交給聖靈動工。表面上看似我們在做,實則是神親自成就。教會的事工不同於世上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困難中,世人倚靠自己,而我們則要依靠神。我相信當你們禱告尋求神時,祂必帶領你們,讓你們知道當行的路。」

於是,我們憑著信心從零開始,深信神的感動必有祂的美意。我們迅速組建《溪水旁》編輯團隊,開始策劃、徵稿、編輯,按既定目標前行。

《溪水旁》創刊號在幾位同工的齊心協力下順利出版。當時,200份雜誌皆是用教會的影印機一頁一頁印製,然後手工折疊裝訂,趕在感恩節前送到各堂會。

第一期發行後,我們收到許多回饋,無論是內容、格式、欄目設計或校對等,都有具體的建議。自第三期起,我們開始確立主題,每期設置不同欄目,並改用Microsoft Word軟體排版。

十年來,神的恩典與帶領歷歷可見:

——從最初全黑白印刷,到如今封面彩印;

——從每期200份增至1000份;

——從最初的五人編輯團隊,發展至涵蓋徵稿、編輯、校對、印刷、分發、網頁製作等分工明確的同工團隊;

——從隨機選定主題,到如今全年四期圍繞年度大主題;

——從單一的國語堂負責,到如今全教會(國語、粵語、英語)共同參與。

這一切讓我們親身經歷神五餅二魚的神蹟,也見證了神如何改變人的生命,使生命影響生命。《溪水旁》將神救恩的信息轉化為文字,使讀者不僅能讀出內容,更能體會神的道與生命的光。

任何一期《溪水旁》的編輯過程,都充滿掙扎與探索、恐懼與欣慰、安靜與喜悅,成為每一位同工生命的一部分。雖然不總是光榮的得勝,但神的恩典卻在我們的不足與軟弱中顯得完全。

《神國》雜誌第35期曾提及,文字事奉即是文字牧養。今日的《溪水旁》正如一座文字教會,讀者如同會友,作者與編輯則是同工。參與服事時,人重於文字,對神、對人、對己的真誠勝於一切。當服事同工認識到以文字牧養讀者的責任時,內在與外在的改變便隨之而來。

十年的旅程既短暫又漫長。在神的永恆中,它不過是瞬間,但這十年卻足以見證神如何滋養生命,使人的內心因著他人的溫暖與柔軟而改變。

只要樹栽在溪水旁,它就會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溪水旁》這十年來,忠實地分享結出的果子,成為他人的祝福,見證神改變人心的力量。我們在這條屬靈的道路上,一路經歷試煉與考驗,雖有風雨與眼淚,卻也有感動與光亮。因著主的恩典,我們與神同行,並肩奔走天路。

十歲的《溪水旁》,已然成為許多人的心靈溪水,滋養並醫治無數生命。回顧這十年,數算神的恩典,不禁熱淚盈眶。願神繼續使用這份刊物,使更多人的生命因著神的道而得著滋養,向著神的標竿直跑,直到見主面的那日。

榮耀歸於聖父、聖子、聖靈!

2014年10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3/19
嗨,晨安!感謝您的分享!可請問何為“退休會”?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0
林漢清 在北美有很多在林中湖邊修建的教會退修營地 retreat camp,小木屋cabin,支帳篷區,廚房,公共洗手間wash/restroom,划船🚣船塢,游泳🏊‍♀️區,hiking trails等很周全的設施。我自己的教會會在夏天和冬天組織至少兩次的這樣營會。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3/20
很高興看到Eric 再發文,喜歡你引用聖經的話寫文章。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1
李英華 謝謝🙏
❤️❤️❤️
avatar-img
Eric H的沙龍
220會員
356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Eric 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2025/04/18
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廚房的地磚上,靜靜的,像一首無聲的詩。窗邊的風鈴偶爾晃動,發出透明的聲音。白色的餐盤泛著柔和的光,一如我們心中那潔淨的盼望。而你——我們的小Noah,舌尖還發著奶音,卻在那個靜謐的午後,說出了一句彷彿讓大家也屏息的禱告
Thumbnail
2025/04/18
午后,陽光斜斜地灑在廚房的地磚上,靜靜的,像一首無聲的詩。窗邊的風鈴偶爾晃動,發出透明的聲音。白色的餐盤泛著柔和的光,一如我們心中那潔淨的盼望。而你——我們的小Noah,舌尖還發著奶音,卻在那個靜謐的午後,說出了一句彷彿讓大家也屏息的禱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夜色沉靜,微風輕拂,窗櫺間書頁微微翻動。昨晚讀到《詩篇》第一篇,神的話在燈光下閃爍,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溫柔而深邃:「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Thumbnail
夜色沉靜,微風輕拂,窗櫺間書頁微微翻動。昨晚讀到《詩篇》第一篇,神的話在燈光下閃爍,如同夜空中的星辰,溫柔而深邃:「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Thumbnail
秉夜愛燃心速逑 情濃蜜日月如梭 平雷一聲魚雁沉 落霞不見孤騖愁
Thumbnail
秉夜愛燃心速逑 情濃蜜日月如梭 平雷一聲魚雁沉 落霞不見孤騖愁
Thumbnail
靈韻之聲 在靜謐的夜晚,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空氣中流淌,撫慰著每一顆疲憊的心靈。 這種力量無聲無息,卻能穿透靈魂,帶來深刻的共鳴。 它如同微風,輕輕拂過心田,留下溫暖與安慰的痕跡。
Thumbnail
靈韻之聲 在靜謐的夜晚,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空氣中流淌,撫慰著每一顆疲憊的心靈。 這種力量無聲無息,卻能穿透靈魂,帶來深刻的共鳴。 它如同微風,輕輕拂過心田,留下溫暖與安慰的痕跡。
Thumbnail
我擁抱林間月夜 在我眼眸的月亮 首次如此皎潔 如此古典 如此溫柔 彈著火熱似古琴 聲音迴響 你我的心口 悄悄地 走向小園花間路 從容展讀書信 你的話是相思樹種子 種植滿滿柔情 等待 萌芽綻放一首月夜相思曲 只屬於你我愛的禮物
Thumbnail
我擁抱林間月夜 在我眼眸的月亮 首次如此皎潔 如此古典 如此溫柔 彈著火熱似古琴 聲音迴響 你我的心口 悄悄地 走向小園花間路 從容展讀書信 你的話是相思樹種子 種植滿滿柔情 等待 萌芽綻放一首月夜相思曲 只屬於你我愛的禮物
Thumbnail
夜色確實像極了倒著走的況味,她笑著也跟風了起來,祈禱奇蹟也會跟著來。白晝時寫了一半的詩稿,就隨興地舖在腳下的花田,聽說經過這番的儀式可以離開現實,時效是下一次滿月的來臨。 而另一半空白的稿紙,才是一首完整的詩。 她靜置在一條河裡,並不是因為她有極佳的水性。松鼠說道:妳在河裡的線條都沒
Thumbnail
夜色確實像極了倒著走的況味,她笑著也跟風了起來,祈禱奇蹟也會跟著來。白晝時寫了一半的詩稿,就隨興地舖在腳下的花田,聽說經過這番的儀式可以離開現實,時效是下一次滿月的來臨。 而另一半空白的稿紙,才是一首完整的詩。 她靜置在一條河裡,並不是因為她有極佳的水性。松鼠說道:妳在河裡的線條都沒
Thumbnail
花燈盡放 迎祝福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花燈盡放 迎祝福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沉淀著許久那一份無聲 終於不再吵鬧紛擾了 而是一個心靈上的安靜 隨著綠葉變化成枯葉 的過程當中 看望著花花草草由綠轉變成枯色 像那人情人暖 一片黯淡 最終成為凋零碎片
Thumbnail
沉淀著許久那一份無聲 終於不再吵鬧紛擾了 而是一個心靈上的安靜 隨著綠葉變化成枯葉 的過程當中 看望著花花草草由綠轉變成枯色 像那人情人暖 一片黯淡 最終成為凋零碎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