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風吹欖山:祂在晨光中復活 He Rises Again from the Dark Night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那時我以為,這就是結局了。 不是因為沒有奇蹟,而是我不再相信奇蹟會為我發生。禱告像風中的灰,飄起又落下,什麼也改變不了。
可就在那樣無聲的夜裡,神開始工作。 不是轟然震動,而是微小的開始—— 從墳墓深處,一絲不可見的光,開始撕裂死亡的幕布。
若耶穌未曾復活,我們所信的便是虛妄。 一切宣講都是空的,我們仍在罪中,仍屬於死亡。 若祂沒有走出墳墓,十字架只是一場悲劇,教會不過是幻影,福音也不過是一場好人好事的演講。
但,祂復活了。這一切,在復活的清晨翻轉。 黑夜不再無解,死亡不再是句點,絕望不再壓倒一切。
因祂復活,那穿透墳墓的能力如今仍在繼續,在我這卑微塵土之身,在你微弱的心跳裡,在教會聚集的敬拜中,祂活著,我們也活過來了。
在晨光之前
凌晨四點,風從東方吹來。我披著睡意未醒的衣裳,在窗邊坐著,看見星星們靜靜地沉沒。它們沒有聲音,也不燃燒,只像漫長黑夜裡的哨兵,在最後一刻守望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個聲音輕輕在耳邊問我:「你知道祂復活了嗎?」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這夜與昨日不同,夢中不再有裂縫,失去的人影也不再滴水穿石地穿過我胸口的空洞。只剩微光,一層一層,像溫柔手掌覆蓋冰封多年的泥土。
有人在黑暗裡走來,祂穿著白衣,雙手仍有釘痕。祂沒有發出聲音,卻在沉默中讓整個空間發出光。不是刺目的,不是強勢的,是某種溫熱的呼吸,彷彿心臟終於想起自己可以跳動。
我站起來。腳踝還殘留昨夜夢中的泥濘,肩膀像背負著千年的石頭。但祂看著我,只是一眼,我便學會了輕盈——不是飛翔,而是寬恕。
井底與呼喚
破曉之前的夜是最深的,沉得像一口封了數千年的井。井底有我的懼怕、有無數次崩潰時吞下的聲音、有那些沒來得及說的愛與道別。我曾試圖逃離這井,以為外面的風會帶我到別處,直到有天我聽見井口傳來水的聲音,不是下雨,是有人低頭探望時,眼淚滴了下來。
那滴眼淚裡,有釘痕、有荊棘、有十字架上的無聲呼喊。祂說:「我為你下到井底,現在我從這裡升起,要你也起來。」
我站在井邊,看見那不再是陷阱,而是通往地心的一道門。復活不是讓傷口消失,而是讓我們帶著釘痕,仍能擁抱彼此。
有時我會想,那口井是不是也是某種墳墓?不是裝著屍體的,而是裝著曾經的我:害怕愛、懼怕失敗、不敢相信恩典的我。如今,祂不再把我留在那裡。
晨霧中的名字
在祂復活的那日,有人跑向墓地,心中滿是絕望的悲鳴。她以為這世上再無可能,因為她曾目睹一切:那鞭打、那羞辱、那釘在木頭上的沉默。她以為結局早已寫好,眼淚也早已哭盡。
可當她看見那敞開的石門,墓室內無人的空白,心中第一個閃過的念頭不是希望,而是:怎麼可能?
我們也是這樣的吧,對於好消息的第一反應不是相信,而是懷疑;對於恩典的第一反應不是感恩,而是不配。
她回過頭,看見園中的那個人,一開始她不認得。光線讓人無法直視,晨霧仍纏繞著草叢與腳邊的石頭。他輕聲喚她的名字:「馬利亞。」她的靈魂忽然甦醒,像冬天裡被忘記澆灌的植物,在一聲呼喚中重新長出枝葉。
這就是祂的方式。祂不是高聲疾呼、不是責備批判,而是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刻,用我們熟悉的語調、我們熟悉的名字,把我們從灰燼中叫起來。
那空墳與一滴眼淚
祂復活了,也許不是為了證明神蹟,而是為了證明我們仍被愛。那個空墳,不只是死亡的結束,也是人生絕望敘事的顛覆。
我的母親說,她年輕時在一場車禍裡失去了姐姐。多年以後,她仍常夢見那個女孩,在夢裡微笑、唱歌,說:「我沒走遠,只是在光裡。」
小時候我不懂,光怎麼能藏住一個人?後來我明白,那是另一種存在——不是身體,不是影子,而是一種不能被時間吞沒的「活著」。
祂從死裡復活,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死亡不能再作王了,悲傷有盡頭,失去的人將再次相見,分離只是暫時的。即使那條路上滿佈荊棘與沉默,但盡頭的光已為我們鋪設好。
那光中有一張熟悉的桌子,桌上有餅與酒,有無聲的等待。祂不急著證明祂的神性,只想讓我們知道——我們不必再孤單。
祂坐在我床邊
有一晚我夢見祂坐在我床邊,低頭為我包紮腳上的傷。祂的動作輕得像風,我問祂:「你不是王嗎?為什麼願意為我這樣做?」
祂微笑說:「我從來不是那種王,我來是要與你一同疼、一同走路、一同等春天回來。」
後來我醒來,腳上的傷仍在,但疼痛變得可以忍受了。心裡有一盞燈,也許很小,但它亮著,像是有人住在裡面,不再讓我一個人走過漫長黑夜。
祂的復活,不只改變死亡的定義,也改變「陪伴」的樣貌。不是施捨的陪伴,而是同在——在病房裡、在失戀後、在無人知曉的深夜裡。
祂不是從高處說「起來」,而是蹲下來,與我一起跪在痛裡說:「我陪你。」
光裡的新生
如果你問我,祂的復活改變了什麼?
我會說,是空氣。是呼吸裡多了一種名為「可能」的東西,是那種即使千瘡百孔,也想再愛一次、再相信一次的能力。
祂的復活不是一段歷史,也不是宗教的標語,而是一扇門。門後有一張溫暖的桌子,有永不乾涸的酒與餅,有熟悉的笑聲,有那個會呼喚你名字的聲音。
祂的復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新生。
祂來了,在黎明最柔軟的時候。沒有喧囂,沒有煙火,只有光,與微微濕潤的泥土香味。
在我們以為愛已經死去的地方,祂說:「不,我還活著。」
結尾:復活的清晨,仍在照耀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信的便是徒然,
我們仍死在過犯裡,仍活在自己的牢籠中,
仍是黑夜裡無助哀哭的靈魂。
但因祂復活——我們如今擁有了一切。
我們有了福音:不是好消息,而是最好的消息
死亡被擊敗,罪的權勢被解除,
我們不再是被丟棄的浪子,而是被迎接回家的兒女。
我們有了信仰:不是建立在感覺上的宗教情緒,
而是建立在歷史上真實發生的那一刻,
空墳墓說話了,那早晨的天使見證了,
門徒的生命見證了——如今我們也在見證。
我們有了教會:不是一群自以為義的人彼此取暖,
而是一群見過復活榮光的罪人彼此扶持,
我們在失敗中彼此祝福,在軟弱中彼此擁抱,
因為我們知道,那位活著的主,仍與我們同行。
所以我仍在路上,但不再孤單;
仍會流淚,但有盼望;
仍會軟弱,但不致失望;
因為那位在晨光中復活的耶穌,如今活在我裡面。
祂的復活不是一個過去的事件,
而是一個永恆的開始。
每一個悔改的靈魂、每一場無聲的禱告、
每一雙重拾勇氣的手——
都因那空墳墓而得以重新活過來。
祂復活了,
所以我也能活。
祂復活了,
所以我也有永不止息的盼望。
復活的清晨,從未遠離,
就在這一刻,照亮我們仍在行走的路。
2025-04-20復活節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