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號在舊金山灣。攝於1943年7月15日。
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CVL-22)是美國海軍的一艘輕型航空母艦,作為該級艦的首艦,她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該艦由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的船體改裝而成,由紐約造船公司建造,於1943年1月服役。她參加了對拉包爾和塔拉瓦的襲擊,後來被日本飛機的魚雷擊中,不得不於1944年1月至7月在舊金山進行維修。 修復後,她對呂宋和沖繩的目標發動了多次攻擊。獨立號是萊特灣海戰中擊沉日本機動艦隊殘餘艦隻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的一部分,並在蘇里高海峽擊沉了其他幾艘日本艦隻。直到日本投降,她被派去對菲律賓和日本的目標執行打擊任務。她完成了在日本海岸支援佔領軍的作戰任務,直到被指派作為魔毯行動的一部分將美國退伍軍人送回美國。 獨立號後來被用作十字路口行動原子彈試驗的目標,在被運回珍珠港和舊金山進行研究後,她後來在法拉隆群島附近沉沒。▪︎船艦數據
排水量:10662噸(標準);14751噸(滿載)
長:190米
寬:水線21.8/最寬33.3米
吃水:7.4米
動力:100000匹
裝置:4 x 通用電力公司渦輪機;4 x 鍋爐;4 x 推進器
航速:31節
航程:13000 海浬/15節
編製:1569人
武器:2 × 四聯裝40mm博福斯機砲;9 x 雙聯裝40mm博福斯機砲
艦載機:24 x F6F地獄貓戰鬥機;9 x TBM復仇者魚雷機

獨立號航母
|建置和部署
該船最初為輕型巡洋艦阿姆斯特丹號,1942年8月22日由新澤西州卡姆登的紐約造船公司下水,編號為 CV-22,於1943年1月14日1月14日1月143年服役。 獨立號是由巡洋艦改裝而成的新型航空母艦中的第一艘,她在加勒比海進行了試航訓練。隨後,她穿過巴拿馬運河加入太平洋艦隊,於1943年7月3日抵達舊金山。獨立號於7月14日啟航前往珍珠港,經過兩週的訓練演習後,與埃塞克斯號和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一起出航突襲馬庫斯島。9月1日,航空母艦飛機襲擊並摧毀了島上 70% 以上的設施。該航空母艦於10月5日至6日開始了下一次行動,對威克島進行了類似的襲擊,其編號為CVL- 22,1943年7月15日被重新編號。

獨立號航母
▪︎拉包爾和吉爾伯特群島的攻擊
10月21日,獨立號從珍珠港啟航前往聖埃斯皮里圖島。在11月11日對拉包爾進行的後續航空母艦攻擊中,該艦的砲手取得了首次勝利:擊落了六架日本飛機。此次行動後,獨立號航空母艦在聖埃斯皮里圖島加油,前往吉爾伯特群島,並於1943年11月18日至20日對塔拉瓦島進行了登陸前襲擊。有六架被擊落,但飛機發射了至少五枚魚雷,其中一枚擊中了航空母艦的右舷。由於受損嚴重,該船於11月23日駛往富納富提進行緊急維修。1944年1月2日,獨立號返回舊金山進行更永久性的維修。
▪︎夜間作戰改裝和訓練
該艦於1944年7月3日返回珍珠港,8月24日至29日,她離開埃尼威托克,繼續進行這項開創性的工作。該艦於8月29日隨一支大型特遣艦隊起航,參與帛琉行動和佩萊利烏海戰,目的在為10月對菲律賓的最後攻擊奪取基地。獨立號在這次行動中為第38特遣艦隊提供了夜間偵察和夜間戰鬥空中巡邏任務。

碧藍航線 獨立
▪︎菲律賓
9月,快速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定期轟炸菲律賓,為入侵做準備。由於這段時期日軍沒有發動反攻,獨立號轉入常規白天作戰,攻擊呂宋島的目標。10月初在烏利西環礁補給後,主力艦隊於10月6日出擊沖繩。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航空母艦襲擊了沖繩、台灣和菲律賓。日本空中反擊被擊退,「獨立號」除了提供夜間戰鬥機和偵察機外,還派出日間攻擊機群提供防禦保護。 10月23日,當航空母艦戰鬥群駛向菲律賓以東時,正如海軍上將卡尼後來回憶的那樣,顯然「腳下發生了一件規模宏大的事情」。事實也確實如此,日本艦隊三管齊下,試圖擊退美國在萊特灣的灘頭堡。10月24日,由海軍少將博根指揮的獨立號第 38.2 特遣隊飛機在錫布延海發現了栗田的攻擊部隊,隨後航空母艦發動了一系列攻擊。第 38.2 特遣隊和其他特遣隊的飛機擊沉了戰艦武藏號,並使重型巡洋艦妙高號失去戰鬥力。之後獨立號搭載夜間艦載航空大隊,但在24日對栗田部隊的襲擊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當天晚上,哈爾西上將決定指揮第 38 特遣艦隊向北航行,尋找小澤上將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獨立號的夜間搜索飛機發現了日本北方艦隊的艦艇並對其進行跟踪,直到10月25日黎明,日本航空母艦才發動了攻擊。在萊特灣海戰的第二部分中,四艘日本航空母艦全部沉沒。同時,美國重型艦艇取得了勝利,確保了蘇里高海峽的安全;一支護航航空母艦艦隊在薩馬島海戰中擊敗了栗田的剩餘艦艇;獨立號與 TF38 一起航行,摧毀了海軍上將小澤治三郎在恩加尼奧角附近的北方繞行艦隊。此戰實際上意味著日本海軍作為主要威脅的終結,戰後,「獨立號」繼續為 TF 38 對菲律賓的襲擊提供搜索飛機和夜間戰鬥機掩護。 11月9日至14日,「獨立號」返回烏利西環礁進行拖延已久的休整和補給,但很快便啟程前往菲律賓海域執行夜間襲擊和防禦行動。這一階段持續到1944年12月30日,特遣艦隊再次從烏利西環礁出擊並向北移動。1945年1月3日至9日,航空母艦支援了林加延島戰役在呂宋島的登陸,隨後哈爾西率領他的艦隊前往南中國海。隨後幾天,飛機襲擊了台灣以及印度支那和中國沿海的空軍基地。這些支援菲律賓戰役的行動標誌著該航空母艦夜間作戰的結束,她於1945年1月30日啟航前往珍珠港進行維修。
▪︎沖繩
1945年3月13日,獨立號返回烏利西環礁,並於隔天開始對沖繩島的軍事行動。她於3月30日至31日進行了入侵前的襲擊,並在4月1日襲擊後留在島外提供戰鬥空中巡邏和攻擊飛機的補給。在日本對入侵部隊發動的絕望攻擊中,她的飛機擊落了無數敵機。獨立號一直停留在沖繩附近至6月10日啟航前往萊特島。 7月和8月,該航空母艦參加了針對日本的最後航空母艦攻擊。8月15日戰爭結束後,獨立號飛機繼續在大陸上空進行偵察飛行,定位戰俘營並掩護盟軍佔領軍的登陸。該船於1945年9月22日從東京出發,10月31日經塞班島和關島抵達舊金山。
▪︎魔毯行動
獨立號於1945年11月15日加入魔毯行動艦隊,負責運送退伍軍人返回美國,直至1946年1月28日再次抵達舊金山。

美國「獨立號」航空母艦測試時損壞船尾左舷
|十字路口行動的核武靶艦
返國後,1946年1月參與十字路口行動,也就是大型核武試驗,她在行動中作為靶艦。獨立號雖未在核試中沉沒,卻受嚴重的輻射污染,最終在同年7月29日於瓜加林環礁進行第二次核試,並在8月28日退役,拖往舊金山進行調查。1951年1月29日,之後就作為核廢料於費拉隆群島一帶海域對她發射兩枚魚雷,進行雷擊沉沒。

1946年7月1日,在十字路口行動中,美國「獨立號」航空母艦尾部著火,被阿貝爾原子彈試驗擊中

兩艘拖船準備將「獨立號」航空母艦拖出並鑿沉。
|沉沒和殘骸
這艘高放射性的船體後來被轉移到珍珠港,然後轉移到舊金山進行進一步測試。1951年1月29日,她最終在加州海岸的法拉隆群島附近沉沒。 隨後,獨立號的沉沒引發了爭議,因為據稱沉沒時船上裝載了數桶放射性廢物,這些廢物隨後污染了法拉隆群島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商業漁業。然而,在2015年,人們認為「任何公共健康風險都很小」,正如這段時間之後所預料的那樣。

十字路口行動的核武試爆
2009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奧克阿諾斯探險者號利用深水多波束聲納勘測,確認了獨立號殘骸位於法拉隆群島蒙特利灣國家海洋保護區內,水深2,600英尺(790公尺)。2015年3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在保護區船隻R/V Fulmar上,使用自主水下航行器Echo Ranger對沉船進行勘測,並採用Echoscope三維成像聲納拍攝了一系列影像。該船直立停泊,略微向右舷傾斜,大部分飛行甲板完好無損,但在通往下方機庫甲板的飛行甲板上有大洞。沒有檢測到放射性污染的跡象,儘管機庫甲板內的廢物桶仍然可見,並且有些已經生鏽。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一位發言人稱,沉船「令人驚奇地完好無損」。

沉船位置
2016年,深海考古學家詹姆斯·P·德爾加多(James P. Delgado)領導的一項任務與海洋探索信託基金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合作,使調查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沉船殘骸。該團隊使用機器人探測車,自65年前美國獨立號航空母艦沉沒以來首次對其進行了勘測,並將拍攝的影片上傳到網路上。在調查殘骸時,研究人員發現了至少一架格魯曼地獄貓飛機存在的證據,以及一架SB2C-4 地獄俯衝者的殘骸和40毫米和20毫米防空武器。
|榮譽與獎項
獨立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共榮獲八顆戰鬥之星。

碧藍航線 獨立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