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北經

海外北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


1. 原文


海外自東北陬至西北陬者。


2. 注釋


1. 海外:指中國以外的區域,這裡特指《山海經》描述的神話地理範圍。



2. 東北陬:東北角,指海外地域的東北邊界。



3. 西北陬:西北角,指海外地域的西北邊界。




3. 白話文


海外地區從東北角一直延伸到西北角。


4. 總結


這句話簡要描述了海外地域的範圍,表示這一部分的記載涵蓋從東北角到西北角的區域,為接下來的內容鋪墊。





二、


1. 原文


無𦜹之國在長股東,為人無𦜹。


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𦜹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目國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國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國,人足反折。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谿。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 注釋


1. 無𦜹之國:一個特殊的國度,其居民天生沒有𦜹(可能指肚臍或某種身體特徵)。



2. 鍾山:一座神山,居住著神靈燭陰。



3. 燭陰:傳說中的神明,眼睛睜開就是白天,閉上就是黑夜,吹氣變成冬天,呼氣變成夏天。祂不需要飲食和休息,呼吸就能產生風,身長千里,長有人面蛇身,紅色,居住在鍾山下。



4. 目國:這個國家的人只有一隻眼睛長在臉的中央,也有人說他們擁有手足。



5. 柔利國:位於目國的東邊,居民只有一隻手和一隻腳,膝蓋向後彎曲,腳掌朝上。另一種說法稱此國為「留利之國」,當地人的腳是反折的。



6. 共工:傳說中的水神,曾與顓頊爭奪天位,被擊敗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7. 相柳:共工的部下,擁有九個頭,以吞噬九座山為生。相柳所經之地變為沼澤與溪流。



8. 大禹: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擊殺相柳,但相柳的血極為腥臭,污染了土地,使其無法耕種糧食。



9. 三仞三沮:形容禹為了處理相柳的屍體,將土地掘深三仞,再填平三次。



10. 眾帝之臺:大禹最終將相柳的屍體埋葬在這裡,形成一座供眾神居住的高臺。



11. 崑崙之北:崑崙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山,為諸神之地。



12. 相柳的形象:擁有人面蛇身,通體青色,長有九個頭。



13. 共工之臺:共工勢力的遺跡,相柳的後裔不敢向北方射箭,因為畏懼這座高臺。



14. 臺四方:共工之臺為四方形,四角各有一條虎色的蛇,蛇首朝向南方。




3. 白話文


無𦜹之國位於長股之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天生沒有𦜹(可能指肚臍或某種身體特徵)。


鍾山之神名為燭陰,當牠睜眼時,世界變成白晝;當牠閉眼時,世界變成黑夜。牠吹氣時會變成冬天,呼氣時會變成夏天。牠不吃不喝也不休息,呼吸之間就能產生風。燭陰的身體長達千里,擁有人的臉和蛇的身軀,通體赤紅,居住在鍾山之下。鍾山位於無𦜹之國的東方。


目國位於鍾山的東方,這裡的人只有一隻眼睛長在臉的中央,也有說法認為他們仍然擁有手和腳。


柔利國位於目國的東邊,這裡的居民只有一隻手和一隻腳,膝蓋向後彎曲,腳掌朝上。有另一種說法,稱這個國家為「留利之國」,當地人的雙腳是反折的。


共工的部下名為相柳,擁有九個頭,經常吞噬九座山中的生物。相柳所經之地,皆化為沼澤和溪流。大禹殺死相柳,但相柳的血腥臭無比,使土地無法種植糧食。於是大禹挖了三仞深的坑,填埋三次,最終將此地建成「眾帝之臺」,供神靈居住。這座臺位於崑崙山的北方,在柔利國的東方。


相柳擁有人面蛇身,通體青色,擁有九個頭。相柳的後裔不敢向北方射箭,因為畏懼共工之臺。共工之臺位於他們的東方,形狀為四方形,四角各有一條虎紋色的蛇,蛇的頭部朝向南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介紹了《山海經》中北方的奇異國度與神話生物。無𦜹之國的居民缺乏某種身體特徵,燭陰則是一位掌控晝夜與四季的巨大神靈。目國和柔利國的人類形態奇特,展現出中國古代神話中對不同人種的想像。相柳是共工的部下,擁有九個頭,吞噬大片土地,使之變成沼澤,最終被大禹殺死並埋葬於「眾帝之臺」。這段記載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對異族、自然現象以及神話戰爭的想像,也展現了大禹治水的功績。




三、


1. 原文


深目國在其東,為人舉一手一目,在共工臺東。


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


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縣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兩虎在其東。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博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


禹所積石之山在其東,河水所入。


2. 注釋


1. 深目國:位於共工臺東方的國家,這裡的居民只有一隻眼睛,並且只舉起一隻手。



2. 共工臺:相傳為共工勢力的遺跡,象徵水神共工的影響範圍。



3. 無腸之國:位於深目國東方,這裡的人身材高長,但天生沒有腸子。



4. 聶耳之國:位於無腸之國的東方,這裡的人用雙手捏住自己的耳朵,並驅使兩隻有花紋的老虎。他們居住在海水中的懸浮地帶,周圍有許多奇異的水生生物。



5. 夸父: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巨人,曾與太陽賽跑,最終因口渴而亡。



6. 河渭:指黃河與渭河。夸父曾試圖飲乾這兩條河流,但仍無法解渴。



7. 大澤:北方的一片巨大湖泊,夸父想去那裡飲水,但在途中渴死。



8. 鄧林:夸父死後,他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森林,名為鄧林。



9. 博父國:位於聶耳國的東方,這裡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握著青蛇,左手握著黃蛇。



10. 鄧林的東方:有兩棵巨大的樹木,其中一棵被稱為「博父」。



11. 禹所積石之山:大禹治水時所堆積的大石山,位於博父國的東方,是河水匯入的地方。




3. 白話文


深目國位於共工臺的東方,這裡的居民只有一隻眼睛,並且舉起一隻手。


無腸之國位於深目國的東方,這裡的人身形高長,但天生沒有腸子。


聶耳之國位於無腸之國的東方,這裡的人用雙手捏住自己的耳朵,並且驅使兩隻有斑紋的老虎。他們居住在海水中的懸浮地帶,周圍有許多奇異的水生生物。這兩隻老虎的棲息地位於聶耳之國的東方。


夸父與太陽競跑,直奔太陽。途中感到極度口渴,於是飲用黃河和渭河的水,然而仍無法解渴,便向北方的大澤奔去。但他還未抵達,就在路上渴死了。他死後丟下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森林,被稱為鄧林。


博父國位於聶耳國的東方,這裡的人身材巨大,右手握著一條青蛇,左手握著一條黃蛇。


在博父國的東方,有兩棵巨大的樹木,其中一棵被稱為「博父」。


禹所積石之山位於這兩棵樹的東方,是河水匯流的地方。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述了北方地區的奇異國度與神話故事。深目國的人只有一隻眼睛與一隻手,無腸之國的居民沒有腸道,聶耳之國的人用雙手捏住耳朵,並且驅使老虎,展現了古人對異族的奇異想像。夸父追逐太陽,最終因口渴而死,變成森林,這個神話體現了人類對自然力量的挑戰與無奈。博父國的人身材高大,持蛇為器,可能象徵某種神秘的力量。最後,大禹積石的山顯示了他治水的功績,強調了河水流向與地理變遷的重要性。





四、


1. 原文


拘纓之國在其東,一手把纓。一曰利纓之國。


尋木長千里,在拘纓南,生河上西北。


跂踵國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一曰大踵。


歐絲之野在大踵東,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桑無枝,在歐絲東,其木長百仞,無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東,洲環其下。


務隅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一曰爰有熊、羆、文虎、離朱、𩿨久、視肉。


平丘在三桑東,爰有遺玉、青鳥、視肉、楊柳、甘柤、甘華,百果所生,在兩山夾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名曰騊駼。有獸焉,其名曰駮,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


北方禺彊,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2. 注釋


1. 拘纓之國:位於某地的東方,這裡的人手持纓(可能是某種飾物或工具)。



2. 利纓之國:拘纓之國的另一種名稱。



3. 尋木:一種高達千里的巨樹,生長在拘纓之國的南方,位於黃河的西北地區。



4. 跂踵國:位於拘纓之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體型高大,且雙足特別巨大,也被稱為「大踵」。



5. 歐絲之野:位於大踵國的東方,一名女子跪在樹旁進行「歐絲」的動作,可能是紡織或取絲。



6. 桑無枝:位於歐絲之野的東方,一種高達百仞(約240米)的桑樹,但沒有樹枝。



7. 范林:一片方圓三百里的森林,位於三桑(可能指三棵巨桑)以東,其下有許多小島環繞。



8. 務隅之山:這座山埋葬著帝顓頊(上古五帝之一),他被葬於山的陽面,而他的九位嬪妃則葬於陰面。據說此地有熊、羆、文虎、離朱、𩿨久、視肉等奇獸。



9. 平丘:位於三桑以東,此地盛產珍貴玉石、青鳥、視肉(可能是一種奇特的動物)、楊柳、甘柤(甜柿)、甘華(芳香植物)以及各類果樹。此地坐落於兩座山谷之間,有兩座巨丘,故名「平丘」。



10. 騊駼:一種形似馬的異獸,生活在北海之內。



11. 駮:白馬狀的異獸,長有鋸齒狀的牙齒,能捕食虎豹。



12. 蛩蛩:全身素色(白色),形似馬的奇獸。



13. 羅羅:一種青色的猛獸,形似老虎。



14. 禺彊:北方的異族,長著人類的臉、鳥的身體,耳飾兩條青蛇,腳下踩著兩條青蛇。




3. 白話文


拘纓之國位於某地的東方,這裡的人手持纓。一說這個國家也被稱為「利纓之國」。


尋木是一種巨大的樹木,高達千里,生長在拘纓之國的南方,位於黃河的西北方。


跂踵國位於拘纓之國的東方,這裡的居民體型高大,雙足也特別巨大,因此也被稱為「大踵」。


歐絲之野位於大踵國的東方,這裡有一名女子跪在樹旁進行歐絲(可能是紡織或取絲的動作)。


桑無枝位於歐絲之野的東方,這裡的桑樹高達百仞(約240米),但沒有樹枝。


范林位於三桑的東方,範圍約三百里,林下有許多島嶼環繞。


務隅之山上埋葬著帝顓頊,他被葬在山的陽面,而他的九位嬪妃則葬於陰面。這裡還有熊、羆、文虎、離朱、𩿨久、視肉等奇獸。


平丘位於三桑的東方,這裡盛產珍貴的玉石、青鳥、視肉(可能是一種奇特的動物)、楊柳、甘柤(甜柿)、甘華(芳香植物)以及各種果樹。這個地方位於兩座山谷之間,中間有兩座巨大的丘陵,因此被稱為「平丘」。


北海之內有許多奇異的野獸。例如,騊駼是一種形似馬的動物;駮是一種白馬狀的野獸,長有鋸齒狀的牙齒,能夠捕食虎豹;蛩蛩是一種全身白色、形狀類似馬的異獸;羅羅則是一種青色的猛獸,外形像老虎。


在北方有一種名為禺彊的生物,它擁有人的臉、鳥的身體,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下則踩著兩條青蛇。


4. 總結


這段記載描繪了北方奇異的國度和生物,包括以手持纓為特徵的拘纓之國、巨樹尋木、擁有巨大雙足的跂踵國,以及以桑樹和絲織為特徵的歐絲之野。還記載了帝顓頊與其嬪妃的墓葬地務隅之山,以及盛產各類珍奇果樹的平丘。此外,北海地區出現了多種奇異生物,包括能食虎豹的駮,以及人面鳥身、佩戴青蛇的禺彊,這些生物可能反映了古人對神話世界的想像與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7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 1. 原文 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 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沮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璿瑰、丹貨、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
一、 1. 原文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爰有𩿨久、文貝、離俞、鸞鳥、凰鳥、大物、小物。有青鳥、琅鳥、玄鳥、黃鳥、虎、豹、熊、羆、黃蛇、視肉、璿、瑰、瑤、碧,皆出衛於山。丘方圓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為舟。竹南有赤澤水,名曰封淵。有三桑無枝。丘西有
一、 1. 原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一、 1. 原文 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 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沮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璿瑰、丹貨、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
一、 1. 原文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爰有𩿨久、文貝、離俞、鸞鳥、凰鳥、大物、小物。有青鳥、琅鳥、玄鳥、黃鳥、虎、豹、熊、羆、黃蛇、視肉、璿、瑰、瑤、碧,皆出衛於山。丘方圓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為舟。竹南有赤澤水,名曰封淵。有三桑無枝。丘西有
一、 1. 原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