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原文
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人。
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
西海之內,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沮葉。
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璿瑰、丹貨、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流沙之東,黑水之間,有山名不死之山。
2. 注釋
1. 東海之內:指東海範圍內的地區。
2. 北海之隅:指北方海域的一角。
3. 朝鮮、天毒:古代的兩個國家名稱。
4. 水居:以水為生或居住於水上。
5. 偎人愛人:親近人、愛慕人。
6. 西海之內:指西海範圍內的地區。
7. 流沙:古代傳說中的沙漠地帶。
8. 壑市:國名,位於流沙之中。
9. 沮葉:國名,位於流沙之西。
10. 鳥山:山名,有三條河流發源於此地。
11. 三水:指鳥山發源的三條河流。
12. 黃金、璿瑰、丹貨、銀鐵:各種珍貴的礦產資源。
13. 流于此中:這些資源流布於鳥山一帶。
14. 淮山:山名,擁有豐富的水源。
15. 黑水:古代傳說中的大河。
16. 朝雲之國、司彘之國:兩個國家的名稱,位於流沙之東、黑水之西。
17. 雷祖:黃帝的妻子。
18. 昌意:黃帝與雷祖之子。
19. 若水:昌意降居之地,傳說中的水域。
20. 韓流:昌意之子,形貌奇特。
21. 擢首:頭高聳。
22. 謹耳:耳朵端正嚴謹。
23. 人面:長有人類的面孔。
24. 豕喙:嘴巴像豬。
25. 麟身:身體像麒麟。
26. 渠股:大腿粗壯。
27. 豚止:腳像小豬。
28. 淖子:女子名,為韓流之妻。
29. 阿女:韓流之妻淖子的別稱。
30. 帝顓頊:韓流與阿女所生的兒子,為上古帝王之一。
31. 不死之山:山名,位於流沙之東、黑水之間。
3. 白話文
在東海之內,北海的一角,有兩個國家,名為朝鮮和天毒。這裡的人民居住在水上,他們喜愛親近他人,也很愛護人。
在西海之內,流沙之中,有一個國家名為壑市。
在西海之內,流沙的西邊,還有一個國家名為沮葉。
在流沙的西方,有一座鳥山,三條河流從這座山發源。這裡蘊藏著黃金、璿瑰、丹砂、銀鐵等珍貴的資源,並流布於此地。此外,還有一座淮山,這裡的水資源豐富。
在流沙的東邊,黑水的西邊,有朝雲之國和司彘之國。黃帝娶雷祖為妻,生下了昌意。昌意降居在若水,生了一個兒子名為韓流。韓流的身形極為奇特,他的頭高聳、耳朵端正、臉像人、嘴巴像豬、身體如麒麟、腿粗壯、腳如小豬。韓流娶了一位女子名叫淖子,也被稱為阿女,兩人生下了帝顓頊。
在流沙的東方,黑水之間,有一座名為不死之山的山。
4. 總結
這段描述了東海與西海內的幾個國家,如朝鮮、天毒、壑市、沮葉等。其中,朝鮮與天毒的人民生活在水上,性格親和。西方的鳥山擁有豐富的礦藏,而黑水附近則有朝雲之國、司彘之國,與黃帝的後代昌意、韓流、顓頊的故事相連。此外,還提到了神秘的不死之山,或許與長生不老的傳說有關。
二、
1. 原文
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國。有列襄之國。有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木食。
有鹽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
有九丘,以水絡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有窫窳,龍首,是食人。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
2. 注釋
1. 華山:山名,在青水之東。
2. 青水:河流名稱。
3. 肇山:山名。
4. 柏高:人名,能夠來往天地之間。
5. 黑水:古代傳說中的大河。
6. 都廣之野:廣闊的平原,位於黑水西南。
7. 后稷:古代農業之神,周朝始祖,被葬於都廣之野。
8. 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肥沃的豆類、稻米、黃米、黍類等作物。
9. 百穀自生:各種穀物自然生長。
10. 冬夏播琴:無論冬夏都可演奏琴音。
11. 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鸞鳥會自己歌唱,鳳凰會自行起舞。
12. 靈壽實華:一種長壽的靈木開花結果。
13. 若木:神樹,若水的發源地。
14. 禺中之國、列襄之國:兩個國家的名稱。
15. 靈山:山名。
16. 蝡蛇:一種赤色蛇,棲息在樹上,以樹木為食。
17. 鹽長之國:國名。
18. 鳥氏:該國人民擁有鳥的頭部。
19. 九丘:九座丘陵,由水環繞。
20. 陶唐之丘:丘名,與唐堯有關。
21. 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其他幾座丘陵名稱。
22. 建木:高大的神樹,青葉紫莖,黑色花朵黃色果實,高達百仞(約230米),無側枝。
23. 九欘、九枸:建木上的分支與樹葉,其果實像麻,葉子像蘆葦。
24. 大皞:伏羲氏的別稱。
25. 黃帝所為:黃帝所種植的樹木。
26. 窫窳:傳說中的怪獸,龍頭,會吃人。
27. 猩猩:長著人臉的青色野獸。
3. 白話文
在華山與青水的東邊,有一座山名為肇山。這裡有一個人名叫柏高,他可以在這座山上來回升降,甚至能夠到達天上。
在西南的黑水之間,有一片廣闊的土地,名為都廣之野。后稷被埋葬在這裡。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著豐富的豆類、稻米、黃米和黍類等作物,各種穀物無需種植便可自生。在這裡,無論冬天還是夏天,人們都可以演奏琴音。鸞鳥在此地自行歌唱,鳳凰也在這裡自發地起舞。靈壽樹開花結果,草木聚集生長。百獸在這片土地上成群棲息,而這裡的草木即使在冬天也不會枯死。
在南海內部,黑水與青水之間,生長著一種名為若木的神樹,而若水則從這裡發源。
這片土地上還有禺中之國和列襄之國。這裡有一座靈山,山上有一種紅色的蛇,它棲息在樹上,以樹木為食,名為蝡蛇。
此外,這裡還有鹽長之國,該國的人擁有鳥的頭部,他們被稱為鳥氏。
這片土地上有九座丘陵,被水環繞。它們分別名為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參衛之丘、武夫之丘和神民之丘。在這些丘陵上,生長著一種名為建木的神樹。這棵樹擁有青色的葉子和紫色的莖,開黑色的花,結黃色的果實,高達百仞,沒有側枝。樹上有九欘和九枸,它的果實像麻,葉子像蘆葦。相傳,大皞曾經來過這裡,而這棵樹是黃帝所種植的。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一種名為窫窳的怪獸,它擁有龍的頭部,並且會吃人。此外,還有一種青色的野獸,它擁有人的面孔,名為猩猩。
4. 總結
這段記載了多個奇特的地點和生物。肇山上有人能夠直達天界,都廣之野則是一片富饒神秘的土地,不僅後稷被埋葬於此,還擁有自生的五穀與祥瑞的生物,如鸞鳥和鳳凰。黑水與青水間的若木為神木,而九丘則環繞著水,其中生長著傳說中的建木,這棵樹與黃帝、伏羲等上古帝王有關。此外,還提到了多個神秘國度,如擁有鳥首的鹽長之國、擁有奇特蛇類的靈山,以及會吃人的窫窳和長有人臉的猩猩,這些內容展現了《山海經》中奇幻瑰麗的世界觀。
三、
1. 原文
西南有巴國。大皞生咸鳥,咸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有國名曰流黃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啗之。
有羸民,鳥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維,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
有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又有青獸如菟,名曰𡹤狗。有翠鳥。有孔鳥。
2. 注釋
1. 巴國:古代巴人的國家,位於西南地區。
2. 大皞:伏羲氏的別稱。
3. 咸鳥:一種神鳥,為伏羲的後代。
4. 乘釐、後照:巴人的祖先。
5. 流黃辛氏:國名,國土方圓三百里,主要產塵土。
6. 巴遂山:山名,澠水發源於此。
7. 澠水:河流名稱。
8. 朱卷之國:國名。
9. 黑蛇:黑色的蛇,擁有青色的頭部,以大象為食。
10. 贛巨人:長相奇特的巨人,長臂、人面、黑色身體並長有毛髮,腳後跟朝前,見人會模仿笑容,但會立刻逃走。
11. 黑人:身體黑色,長著虎的頭、鳥的腳,手持兩條蛇並吃掉它們。
12. 羸民:一種擁有鳥足的民族。
13. 封豕:巨大如山的野豬。
14. 苗民:一種民族。
15. 延維:一種神祇,長著人頭蛇身,身體如車軸般長,左右各有一顆頭,穿紫衣,戴著旃冠(裝飾有羽毛的帽子)。據說帝王若能獲得並食用延維,便能統治天下。
16. 鸞鳥、鳳鳥:祥瑞之鳥,鸞鳥會自己歌唱,鳳鳥會自行起舞。
17. 鳳鳥的象徵意義:
首(頭)上有「德」字
翼(翅膀)上有「順」字
膺(胸口)上有「仁」字
背(背部)上有「義」字
若鳳鳥出現,天下將會太平和諧。
18. 𡹤狗:一種外形似兔的青色野獸。
19. 翠鳥、孔鳥:兩種鳥類。
3. 白話文
在西南地區,有一個國家名為巴國。相傳伏羲(大皞)生下了一種名為咸鳥的神鳥,咸鳥生下乘釐,乘釐又生後照,後照成為了巴人的始祖。
在這片地區,還有一個國家叫流黃辛氏,其國土方圓三百里,當地出產的是塵土。此外,這裡還有巴遂山,澠水便發源於此。
這片土地上還有朱卷之國。在這個國家裡,有一種黑色的蛇,頭部為青色,以大象為食。
在南方,生活著一種名為贛巨人的生物。它擁有人類的面孔,手臂很長,身體是黑色的,並覆蓋著毛髮。它的腳後跟朝前,當它看到人類微笑時,會模仿對方的笑容,但隨後立刻逃走。
另外,這裡還有一種全身黑色的生物,它擁有虎的頭、鳥的腳,雙手各持一條蛇,並正在吃掉它們。
這片地區還住著羸民,他們擁有鳥的腳。此外,還有一種名為封豕的巨大野豬,身形如山一般龐大。
這裡還有一種名為苗民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存在一位名為延維的神祇。它擁有人的頭部和蛇的身體,身體的長度如車軸一般,左右各有一顆頭。它身穿紫色的衣服,頭戴裝飾有羽毛的帽子。據說,如果帝王能夠獲得延維並食用它,就能統治天下。
此外,這裡還生活著鸞鳥和鳳鳥。鸞鳥會自行歌唱,而鳳鳥則會自行起舞。鳳鳥的頭部刻有「德」字,翅膀上寫著「順」字,胸口有「仁」字,背部則有「義」字。據說,當鳳鳥出現時,天下便會太平和諧。
這片地區還有一種青色的野獸,它的外形類似於兔子,名為𡹤狗。此外,這裡還有翠鳥和孔鳥兩種鳥類。
4. 總結
這段記載了西南及南方地區的國家、族群、神話人物與奇異生物。西南的巴國與巴人起源於伏羲一脈,顯示出巴文化的神話傳承。此外,這片地區還有流黃辛氏、朱卷之國等地,並存在如黑蛇食象、贛巨人、黑人(虎首鳥足)、羸民、封豕等奇異生物。這些記載不僅反映了古人對異族與神獸的想像,也展示了古代巴蜀與南方地區的獨特文化信仰。鳳鳥與鸞鳥的出現,則進一步強調了祥瑞之兆,延維則是一個與帝王統治相關的神話角色,可能象徵著權力與神秘力量的結合。
四、
1. 原文
南海之內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
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于海。有五彩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
北海之內,有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名曰相顧之尸。
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2. 注釋
1. 南海:指中國南方的海域。
2. 衡山、菌山、桂山:南方的三座山。
3. 三天子之都:傳說中的一座山,意指三位天子的居所。
4. 蒼梧之丘:位於南方的山丘。
5. 蒼梧之淵:指蒼梧地區的深水之地。
6. 九嶷山:位於長沙零陵(今湖南省),相傳為舜帝的陵墓所在。
7. 蛇山:北海中的一座山。
8. 蛇水:從蛇山發源,向東流入海洋的河流。
9. 翳鳥:擁有五彩羽毛的鳥,飛翔時能遮蔽整個地區。
10. 不距之山:北海的一座山。
11. 巧倕:傳說中的能工巧匠,相傳與魯班並列。
12. 相顧之尸:指一群帶著武器、被捆綁的人,他們被稱為「相顧之尸」。
13. 伯夷父:傳說中的先祖。
14. 西岳:指西方的山岳。
15. 先龍:傳說中的生物,被視為氐羌族的祖先。
16. 氐羌:古代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17. 乞姓:指氐羌族的姓氏。
3. 白話文
在南海之內,有衡山、菌山和桂山。此外,還有一座名為「三天子之都」的山。
在南方,蒼梧之丘和蒼梧之淵之間,聳立著九嶷山。相傳舜帝的陵墓就位於此山,該地區屬於長沙零陵的範圍。
在北海之內,有一座名為蛇山的山,蛇水從這裡發源,向東流入大海。在這片地區,還有一種五彩斑斕的鳥,它們的數量極多,飛翔時能遮蔽整個地區,人們稱之為「翳鳥」。此外,還有一座名為不距之山的山,而傳說中的工匠巧倕被埋葬在此山的西邊。
在北海之內,還有一群被反綁著的盜匪,身上帶著武器,並一直保持戒備的狀態,人們稱這些為「相顧之尸」。
傳說伯夷父誕生了西岳,而西岳又生下了先龍。先龍是氐羌族的祖先,後來這些人形成了「乞姓」的部族。
4. 總結
這段文字記載了南海、北海及蒼梧地區的一些重要山川與傳說。其中,南方的九嶷山是舜帝的陵墓所在,說明舜帝南巡歸葬的傳說。北海的蛇山與蛇水,展現了該地的自然特徵,而翳鳥則是一種象徵性的奇異生物。不距之山與巧倕的葬地暗示著這裡可能是古代工匠的活動範圍。相顧之尸的描述可能與某種懲罰方式或戰爭中的俘虜有關。此外,伯夷父、西岳與先龍的關係說明了氐羌族的神話起源,顯示出《山海經》對於不同民族源流的記載。
五、
1. 原文
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
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
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
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儛。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2. 注釋
1. 幽都之山:位於北海的山。
2. 黑水:黑色的河流。
3. 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黑色的鳥、蛇、豹、虎和長尾的黑狐。
4. 大玄之山:一座黑色的大山。
5. 玄丘之民:住在黑色丘陵上的人。
6. 大幽之國:幽都地區的一個國家。
7. 赤脛之民:小腿為紅色的民族。
8. 釘靈之國:居民膝蓋以下長有毛,並有馬蹄,擅長奔跑的國家。
9. 伯陵:炎帝的孫子。
10. 鼓、延、殳:伯陵與緣婦的三個兒子,與音樂和禮樂制度有關。
11. 黃帝、駱明、白馬、鯀:黃帝的後代傳承,鯀是治水的大禹之父。
12. 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與舟車技術相關的神話人物。
13. 少皞、般:少皞的後代,發明了弓箭。
14. 羿、彤弓、素矰:羿得到帝俊所賜的紅弓和白箭,幫助治理下國。
15. 晏龍、琴瑟:晏龍發明了琴瑟。
16. 帝俊八子:帝俊的八個兒子,開始了歌舞的文化。
17. 三身、義均、巧倕:義均開始了工藝技術的發展。
18. 后稷、叔均、牛耕:后稷開始農業,叔均開始了牛耕。
19. 炎帝、赤水、祝融、共工、后土:炎帝後代與水土治理相關的神話人物。
20. 洪水滔天、鯀、息壤、羽郊、禹:洪水傳說,鯀偷取息壤治理洪水,被祝融所殺,後生大禹,最終平定九州。
3. 白話文
在北海之內,有一座名為幽都之山的山,黑水從這裡流出。山上有黑色的鳥、蛇、豹、虎和長尾黑狐。還有一座大玄之山,居住著玄丘之民。這片地區還有大幽之國,以及赤脛之民。
在釘靈之國,居民的膝蓋以下長滿了毛,並且擁有像馬一樣的蹄子,奔跑速度極快。
炎帝的孫子伯陵,與吳權的妻子緣婦結婚,緣婦懷孕三年後生下鼓、延和殳。他們最早開始製造鐘鼓,並發展音樂。
黃帝的後代駱明,生下了白馬,而白馬的後代就是治水的鯀。
帝俊的後代禺號生下淫梁,淫梁生番禺,番禺開始製造船隻。番禺的後代奚仲發明了車,奚仲的後代吉光開始以木製車。
少皞的後代般,開始製造弓箭。
帝俊賜給羿紅色的弓與白色的箭,讓他幫助下國人民,羿開始為百姓解決困難。
帝俊的後代晏龍,發明了琴瑟。
帝俊還有八個兒子,他們開始了歌舞文化的傳承。
帝俊的後代三身,生下義均,義均開始了工藝技術的發展。他開創了工藝,讓百姓學習各種技術。后稷開始種植百穀,而他的孫子叔均開始使用牛來耕田。大比赤陰開始建立國家。禹的父親鯀最早開始治理土地,並劃分九州。
炎帝的妻子是赤水之子的後代,她生下炎居,炎居生下節並,節並生下戲器,戲器生下祝融。祝融來到江水地區,生下共工。共工生下術器,術器頭方形且高大,他重新整理土地,使其適合居住在江水一帶。共工的後代后土,生下噎鳴,噎鳴生下了十二個孩子。
洪水氾濫成災,鯀偷取天帝的「息壤」來填堵洪水,沒有得到天帝的允許。天帝命令祝融在羽郊處處決鯀。但鯀死後又復活,生下大禹。於是,天帝命令大禹完成治理土地的工作,最終劃定了九州的範圍。
4.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記載了北海地區的地理環境,以及各種神話民族與國度,如幽都之山、大幽之國、赤脛之民等。此外,記錄了一系列與古代技術發展有關的傳說,包括船隻、車輛、弓箭、鐘樂、工藝、農耕等的發明起源,顯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過程。最後,洪水神話與鯀、禹的治水故事說明了大禹治水的重要性,並記載了炎帝、祝融、共工、后土等人物的傳承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