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北經

大荒北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3 分鐘

一、


1. 原文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間,附禺之山,帝顓頊與九嬪葬焉。爰有𩿨久、文貝、離俞、鸞鳥、凰鳥、大物、小物。有青鳥、琅鳥、玄鳥、黃鳥、虎、豹、熊、羆、黃蛇、視肉、璿、瑰、瑤、碧,皆出衛於山。丘方圓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為舟。竹南有赤澤水,名曰封淵。有三桑無枝。丘西有沉淵,顓頊所浴。


有胡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有悲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國,釐姓,黍食。有大青蛇,黃頭,食麈。


有榆山。有鯀攻程州之山。


2. 注釋


1. 東北海:指中國東北方向的大海。



2. 大荒:指遠離中原的廣袤無垠的荒野之地。



3. 河水:指大河流域。



4. 附禺之山:顓頊與其九位嬪妃的埋葬地。



5. 顓頊:五帝之一,黃帝之孫。



6. 九嬪:顓頊的九位嬪妃。



7. 𩿨久、文貝、離俞:皆為奇異生物。



8. 鸞鳥、凰鳥:傳說中的神鳥。



9. 大物、小物:不明生物,可能指大小不同的珍奇異獸。



10. 青鳥、琅鳥、玄鳥、黃鳥:各種神秘鳥類。



11. 虎、豹、熊、羆:猛獸。



12. 黃蛇:黃色的蛇。



13. 視肉:可能是某種動物或神秘生物。



14. 璿、瑰、瑤、碧:珍貴的玉石。



15. 衛於山:這些生物和寶石分布於山中。



16. 丘方圓三百里:這座山的面積極大,直徑三百里。



17. 帝俊竹林:帝俊的竹林,竹子巨大,可造船。



18. 封淵:赤色的水域。



19. 三桑無枝:一種奇特的樹,沒有枝幹。



20. 沉淵:深水潭,是顓頊沐浴的地方。



21. 胡不與之國:一個國家。



22. 烈姓:這個國家的人姓烈。



23. 黍食:主要以黍米為食。



24. 不咸山:一座山的名稱。



25. 肅慎氏:古代東北地區的部族。



26. 悲蛭:一種擁有四翼的生物。



27. 琴蟲:一種頭是野獸,身體像蛇的奇異生物。



28. 大人:一個人的名字。



29. 大人之國:一個以「大人」為首的國家。



30. 釐姓:這個國家的人姓釐。



31. 大青蛇:一種巨大的青色蛇。



32. 黃頭:蛇的頭部是黃色的。



33. 食麈:這條蛇以麈(即大型鹿類)為食。



34. 榆山:一座山的名稱。



35. 鯀:大禹之父。



36. 攻程州之山:曾在程州之山興建工程或作戰。




3. 白話文

在東北海之外,大荒之地的河水之間,有一座附禺山,這裡是帝顓頊和他的九位嬪妃的墓地。這裡棲息著各種奇異的生物,如𩿨久、文貝、離俞、鸞鳥、凰鳥,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大型和小型生物。山中還有青鳥、琅鳥、玄鳥、黃鳥,以及虎、豹、熊、羆、黃蛇等猛獸。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視肉」的生物,以及璿、瑰、瑤、碧等珍貴玉石,都分布在這座山中。


這座山的範圍約三百里,山的南方有一片帝俊竹林,竹子巨大,可以製作船隻。在竹林的南邊,有一片赤色的湖泊,名為封淵。這裡還有三棵沒有枝幹的桑樹。在山的西邊,則有一個名為沉淵的深水潭,傳說顓頊曾經在這裡沐浴。


此外,這片大荒之地還有胡不與之國,這個國家的人民姓烈,主要以黍米為食。


在大荒之地的某處,有一座名為不咸的山,這裡住著肅慎氏部族。這裡還有一種生物叫做「悲蛭」,擁有四隻翅膀。另外,有一種長著野獸頭顱、蛇一般身體的蟲類,名為琴蟲。


這片大荒之地還住著一位名叫大人的人物。他所在的國家被稱為大人之國,這裡的人姓釐,也以黍米為主要食物。這片土地上還有一條巨大的青蛇,頭部是黃色的,以麈(大型鹿類)為食。


這裡還有一座名為榆山的山。此外,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在程州的山地進行某種工程或戰爭活動。


4. 總結

這段記載了東北大荒中的神秘地理與生物,包括顓頊及其嬪妃的墓地、珍奇異獸、神鳥、猛獸和珍貴玉石等。也提到胡不與之國、不咸山、肅慎氏、悲蛭、琴蟲、大人之國等,呈現出一個充滿奇異生物與神話傳說的世界。此外,還提及大禹的父親鯀曾在程州山進行活動,帶有一定的歷史色彩。




二、


1.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


有叔歜國。顓頊之子,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猎猎。


有北齊之國,姜姓,使虎、豹、熊、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檻大逢之山,河、濟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積石。


有陽山者。有順山者,順水出焉。有始州之國,有丹山。


有大澤方千里,群鳥所解。


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采,役采生脩鞈,脩鞈殺綽人。帝念之,潛為之國,是此毛民。


有儋耳之國,任姓,禺號子,食穀。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


2. 注釋


1. 衡天:山名。



2. 先民之山:古代先民曾居住的山。



3. 槃木千里:巨大的樹木,綿延千里。



4. 叔歜國:國名。



5. 顓頊:上古帝王,黃帝之孫。



6. 黍食:以黍米為主要食物。



7. 四鳥:四種猛獸,指虎、豹、熊、羆。



8. 猎猎:黑色蟲類,形狀如熊。



9. 北齊之國:國名,姜姓,亦使四鳥。



10. 先檻大逢之山:山名,河流匯入的地方。



11. 河、濟:指黃河與濟水。



12. 禹所積石:大禹治水時堆積的石頭。



13. 陽山:山名。



14. 順山:山名,順水從此流出。



15. 始州之國:國名。



16. 丹山:紅色的山。



17. 大澤:廣闊的湖泊,方圓千里。



18. 群鳥所解:群鳥在此棲息、活動。



19. 毛民之國:長滿毛髮的人所居住的國家。



20. 依姓:國民的姓氏。



21. 禹:大禹,治水英雄。



22. 均國:國名。



23. 役采:人物名。



24. 脩鞈:人物名。



25. 綽人:被脩鞈所殺的族人。



26. 帝:天帝。



27. 潛為之國:悄悄地為他們建立一個國家,即毛民之國。



28. 儋耳之國:國名,人民姓任,主食穀物。



29. 禺號子:禺彊的子孫。



30. 北海之渚:北海中的小島。



31. 禺彊:神祇,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青蛇,腳踩兩條赤蛇。




3. 白話文

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名為衡天的山。這裡還有一座先民曾經居住的山,並且生長著綿延千里的巨大樹木。


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名為叔歜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是顓頊的後代,他們主要食用黍米,並且驅使四種猛獸——虎、豹、熊、羆。此外,這裡還有一種黑色的蟲類,形狀像熊,名為猎猎。


此外,這片大荒之地還有一個國家名為北齊之國,國民姓姜,與叔歜國類似,他們也能驅使虎、豹、熊、羆四種猛獸。


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名為先檻大逢之山的高山。這裡是黃河和濟水流經並最終流入北海的地方。在這座山的西邊,有一座名為禹所積石的山,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堆積的石頭。


這裡還有陽山和順山,順水從順山流出。此外,還有一個國家名為始州之國,這裡有一座紅色的山,名為丹山。


在這片荒野中,還有一個方圓千里的巨大湖泊,無數的鳥類在此棲息、飛翔。


這片土地上還住著毛民,他們的身體長滿了毛,姓依,主要食用黍米,也能驅使四種猛獸。據說,大禹的後代均國生了役采,役采生了脩鞈,脩鞈殺死了一個叫綽人的人。天帝憐憫他,於是悄悄地為他們創建了一個國家,這就是毛民之國的由來。


此外,這片荒野還有一個名為儋耳之國的國家,這裡的人民姓任,主要以穀物為食。他們是禺彊的子孫。


在北海的一個小島上,有一位神祇,名叫禺彊。他的身體是鳥,卻長著人類的臉,耳朵上掛著兩條青蛇,腳下踩著兩條赤蛇,形象奇異非凡。


4. 總結

這段描述了大荒之地的地理和生物,記載了衡天、先檻大逢之山、禹所積石、陽山、順山等地理位置。提到了叔歜國、北齊之國、始州之國、毛民之國、儋耳之國等國家,並記錄了它們的居民特徵與生活方式。此外,也提及了天帝創立毛民之國的神話,以及神祇禺彊的奇特形象,整體呈現出一個充滿奇幻與神秘色彩的世界。





三、


1.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樻,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又有神衘蛇操蛇,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名曰彊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又有無腸之國,是任姓,無繼子,食魚。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是因以為臺。在崑崙之北。


有岳之山,尋竹生焉。


2. 注釋


1. 北極天樻:山名,位於大荒之地,海水向北流入此地。



2. 九鳳:神名,擁有九個頭,人的臉,鳥的身體。



3. 衘蛇操蛇:嘴裡銜著蛇,手裡握著蛇。



4. 彊良:神名,虎頭人身,有四蹄,手臂很長。



5. 成都載天:山名,意為承載著天空。



6. 珥兩黃蛇: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



7. 把兩黃蛇:手裡握著兩條黃蛇。



8. 夸父:古代傳說人物,后土的後代,試圖追趕太陽。



9. 后土:大地之神。



10. 信:后土的兒子,夸父的父親。



11. 日景:太陽的光輝。



12. 禺谷:傳說中太陽落下的地方。



13. 捋飲河:用手掬起河水喝。



14. 大澤:指廣闊的湖泊。



15. 應龍:神話中的龍,曾協助黃帝作戰。



16. 蚩尤:上古戰神,黃帝的對手。



17. 無腸之國:一個特殊的國家,國民沒有腸子。



18. 任姓:國民的姓氏。



19. 無繼子:沒有後代繼承。



20. 相繇:共工的臣子,擁有九個頭,蛇的身體,會環繞自身。



21. 歍、尼:意為吐出與吞下。



22. 源澤:水源與沼澤地。



23. 不辛乃苦:這片土地不辛辣,卻極為苦澀。



24. 百獸莫能處:所有野獸都無法生存。



25. 禹湮洪水:大禹治理洪水。



26. 三仞三沮:三仞深、三層堤壩。



27. 群帝:眾多神祇。



28. 臺:高台。



29. 崑崙之北:位於崑崙山的北方。



30. 岳之山:山名。



31. 尋竹:一種特殊的竹子。




3. 白話文

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山名叫北極天樻,海水向北流入這裡。這裡有一位神祇,擁有九個頭,人的臉,鳥的身體,名字叫九鳳。此外,還有另一位神,他的嘴裡銜著一條蛇,手裡握著一條蛇,外形為虎頭人身,擁有四蹄,手臂特別長,名為彊良。


在這片荒野之中,還有一座山叫成都載天,意為承載著天空。這裡住著一個名叫夸父的人,他的耳朵上掛著兩條黃蛇,手裡也握著兩條黃蛇。夸父是后土的後代,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逐太陽的光輝。他一直追趕太陽,最終在禺谷趕上了太陽。然而,他喝乾了一條河的水仍然覺得不夠,又想跑向大澤去喝水,還沒到達就因為極度乾渴而死在了途中。應龍曾經殺死蚩尤,又殺死了夸父,之後飛往南方居住,因此南方經常下雨。


此外,這片荒野中還有一個國家,名為無腸之國。這裡的人姓任,他們沒有腸子,無法生育後代,主要以魚為食。


共工的臣子名叫相繇,他擁有九個頭,蛇的身體,盤繞著自己。他能夠吞吐九地的土壤,他所經過的地方會變成沼澤,這片土地沒有辛辣味,卻極為苦澀,所有的野獸都無法在此生存。大禹治理洪水時,殺死了相繇。然而,相繇的血腥臭無比,使這片土地無法種植穀物,並且因為積水過多而不適宜居住。大禹最終用三仞深的堤壩來圍堵洪水,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池塘,眾多神祇因此在此地建立了一座高台,這個地方位於崑崙山的北方。


在這片大荒之地,還有一座名為岳之山的山,這裡生長著一種特殊的竹子,名為尋竹。


4. 總結

這段描述了大荒之地的特殊山川與生物。其中,北極天樻山有九鳳與彊良兩位神祇,成都載天山記錄了夸父追日的故事,揭示了他因為渴死的經過,以及應龍殺死夸父後南方多雨的緣由。此外,還提及無腸之國,這裡的人沒有腸子,無法生育後代,主要食魚。共工的臣子相繇被大禹所殺,但他的血液污染了土地,使該地成為無法耕種的荒地。最後,記錄了一座名為岳之山的山,這裡生長著尋竹,顯示出《山海經》中對奇異動植物的描繪。





四、


1.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海水入焉。


有係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嚮。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有人方食魚,名曰深目民之國,昐姓,食魚。


有鍾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


2. 注釋


1. 不句:山名,位於大荒之地,海水流入此山附近。



2. 係昆之山:山名,與共工有關。



3. 共工之臺:共工所建的高臺,可能與水患有關。



4. 射者不敢北嚮:指射箭的人不敢面向北方,可能與神祇或禁忌有關。



5. 青衣:指藍色的衣服。



6. 女魃:黃帝的女兒,傳說能驅散風雨,導致乾旱。



7. 蚩尤作兵:蚩尤製造兵器,發動戰爭。



8. 應龍:神話中的龍,黃帝的助手,能操控水源。



9. 冀州之野:戰爭發生的地點,在古代冀州平原。



10. 畜水:應龍積蓄水源。



11. 風伯、雨師:掌管風和雨的神。



12. 縱大風雨:放出狂風暴雨來幫助蚩尤作戰。



13. 下天女曰魃:黃帝派遣天女魃下凡。



14. 魃不得復上:魃無法回到天上。



15. 所居不雨:魃所居住的地方不再下雨,導致乾旱。



16. 叔均:上古人物,向帝王報告魃的情況。



17. 赤水之北:指赤水河的北方。



18. 田祖:農業之神,叔均被尊為田祖。



19. 魃時亡之:魃曾一度失蹤。



20. 神北行:命令神靈向北遷徙。



21. 除水道,決通溝瀆:開闢水路,使溝渠相通。



22. 深目民之國:一個國家,居民眼睛深陷。



23. 昐姓:該國人的姓氏。



24. 鍾山:山名。



25. 赤水女子獻:一位居住在赤水附近的女子,穿著青色衣服。




3. 白話文

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山名叫不句山,海水流入這片山區。


這片荒野中還有一座山叫係昆之山,山上有共工所建的高臺。這個地方有一條禁忌,弓箭手不敢朝向北方射箭。這裡還有一位穿著青色衣服的女子,她的名字是魃,是黃帝的女兒。當蚩尤製造兵器,發動戰爭攻打黃帝時,黃帝命令應龍在冀州的平原上迎戰蚩尤。應龍積蓄了大量水源,而蚩尤則請來風伯和雨師降下狂風暴雨。為了對抗這場暴雨,黃帝派遣天女魃下凡。魃的出現讓風雨停止,最終蚩尤被殺。但魃無法回到天上,她所居住的地方從此不再下雨,導致乾旱。


叔均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後來天帝將魃安置在赤水河的北方,而叔均則成為了農業之神,受到人們的祭祀。然而,魃有時會離開安置地,當人們想要驅逐魃時,他們會下令:「神靈向北遷徙!」並且先清理水道,讓溝渠相互貫通。


此外,這片荒野中還有一個國家,名為深目民之國。這裡的人姓昐,他們主要以魚類為食。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一座叫鍾山的山。這裡住著一名穿著青色衣服的女子,名叫赤水女子獻。


4. 總結

這段描述了不句山、係昆之山、共工之臺以及一些與戰爭相關的故事。其中,黃帝的女兒魃在與蚩尤的戰爭中被派遣下凡,阻止了蚩尤的風雨,最終導致蚩尤戰敗。然而,魃無法返回天界,導致她所在的地區乾旱,後來被安置在赤水之北。此外,還記載了一些特殊的國家,如深目民之國,其居民眼睛深陷,主要以魚為食,還有一位住在鍾山的神秘女子——赤水女子獻。





五、


1.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順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肉食。有赤獸,馬狀無首,名曰戎宣王尸。


有山名曰齊州之山、君山、鬵山、鮮野山、魚山。


有人一目,當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有繼無民,繼無民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西北海外,流沙之東,有國曰中䡢,顓頊之子,食黍。


有國名曰賴丘。有犬戎國。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犬戎。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百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2. 注釋


1. 融父山:山名,位於大荒之地。



2. 順水:指流經融父山的河流。



3. 犬戎:古代部族,以白犬為祖先,嗜食肉類。



4. 苗龍:黃帝的後代。



5. 融吾:苗龍之子。



6. 弄明:融吾之子。



7. 白犬:犬戎的祖先,有雌雄之分。



8. 戎宣王尸:一種無首的馬狀赤色野獸。



9. 齊州之山、君山、鬵山、鮮野山、魚山:一系列山的名稱。



10. 一目:長有單眼的異人。



11. 威姓:一目人的姓氏。



12. 少昊:中國上古五帝之一。



13. 繼無民:一個特殊的族群。



14. 無骨子:繼無民的後代,沒有骨骼,以吸食氣息和魚為生。



15. 中䡢:位於流沙之東的國家,顓頊的後代統治,居民以黍為主食。



16. 賴丘:國名。



17. 犬戎國:犬戎族所建立的國家。



18. 人面獸身:犬戎的神靈,擁有人類面孔與獸類身體。



19. 黑水:古代傳說中的大河。



20. 苗民:顓頊的後代,有翅膀,以肉食為主。



21. 章山:苗民居住的山。



22. 衡石山、九陰山、泂野之山:大荒中的幾座山。



23. 若木:傳說中的神樹,樹幹赤色,葉子青色,花朵也是赤色。



24. 牛黎之國:國名。



25. 儋耳之子:無骨之人,牛黎之國的居民。



26. 章尾山:山名,位於赤水之北。



27. 燭龍:傳說中的神祇,人面蛇身,全身赤色,雙目垂直排列,閉眼則黑暗,睜眼則天明,掌管風雨。




3. 白話文

在大荒之地,有一座山名叫融父山,順水流經此地。這裡住著一個部族,名為犬戎。相傳黃帝生下了苗龍,苗龍生下融吾,融吾生下弄明,弄明生下一條白犬,這條白犬擁有雌雄兩性,它的後代便成為犬戎族。犬戎族以肉食為主。此外,這片土地上還有一種奇異的赤色野獸,它的身體像馬,但沒有頭,名叫戎宣王尸。


在這片大地上,還有許多山,如齊州之山、君山、鬵山、鮮野山、魚山。


這裡還住著一種奇異的人,他們只有一隻眼睛,長在臉的中央,他們姓威,是少昊的後代,以黍為主食。


另一種族群名為繼無民,他們姓任,沒有骨骼,依靠吸食氣息和魚類維生。


在西北海外,流沙的東方,有一個國家叫中䡢,這裡的人民是顓頊的後裔,主要以黍為食。


還有一個國家叫賴丘,這片土地上還有犬戎國。犬戎國有一位神靈,擁有人的臉、獸的身體,它的名字也是犬戎。


在西北海外,黑水的北方,有一群長有翅膀的人,他們叫做苗民。顓頊生下了驩頭,驩頭的後代便是苗民,他們以肉類為食,百姓眾多。他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章山。


在大荒之地,還有幾座山,分別是衡石山、九陰山和泂野之山。這些山上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樹,樹幹是赤紅色,葉子是青色,花朵也是紅色,這種樹叫做若木。


此外,這片土地上還有一個國家叫牛黎之國,這裡的人民沒有骨骼,他們是儋耳的後代。


在西北海之外,赤水的北方,有一座山叫章尾山。這裡住著一位神靈,他擁有人類的臉,蛇的身體,全身赤紅,雙目直立排列,當他閉眼時,天地便陷入黑暗;當他睜眼時,世界恢復光明。他不吃東西,不睡覺,也不休息,負責掌管風雨。他被稱為「燭九陰」,也被稱為「燭龍」。


4. 總結

這段描述了犬戎的起源,黃帝的後代如何孕育出這個以白犬為祖先的族群,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此外,還記載了單眼人、一種沒有骨骼的族群、長有翅膀的苗民、赤色神樹若木等奇異事物。最引人注目的是燭龍,他的睜眼與閉眼掌控著天地的明暗,被視為神秘而強大的存在。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4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 1. 原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一、 1. 原文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䟣踢。有三青獸相并,名曰雙雙。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貝、離俞、𩿨久、鷹、賈、委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有滎山,滎水出焉。黑水之南,
一、 1. 原文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東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有小人國,名靖
一、 1. 原文 海內東北陬以南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境內,或傳說中的四海之內。 2. 東北陬:指東北方的邊陲地區,「陬」意為角落、邊遠之地。 3. 以南者:指位於該地區以南的地方。 3. 白話文 位於海內東北角以南的地區。
一、 1. 原文 海內西北陬以東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及其周邊地區。 2. 西北陬:指位於海內的西北角落。 3. 以東者:指從西北角往東的地區。 3. 白話文 海內從西北角往東的地區。 4. 總結 這是一個地理
一、 1. 原文 海內西南陬以北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與「海外」相對。 2. 西南陬:指中國西南角落的地區。「陬」意為角落、邊遠之地。 3. 以北:向北的方向。 3. 白話文 中國境內,從西南角往北的地區。
一、 1. 原文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有人名曰石夷,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一、 1. 原文 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䟣踢。有三青獸相并,名曰雙雙。 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窮焉。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貝、離俞、𩿨久、鷹、賈、委維、熊、羆、象、虎、豹、狼、視肉。 有滎山,滎水出焉。黑水之南,
一、 1. 原文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 大荒東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張其兩耳。 有小人國,名靖
一、 1. 原文 海內東北陬以南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境內,或傳說中的四海之內。 2. 東北陬:指東北方的邊陲地區,「陬」意為角落、邊遠之地。 3. 以南者:指位於該地區以南的地方。 3. 白話文 位於海內東北角以南的地區。
一、 1. 原文 海內西北陬以東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及其周邊地區。 2. 西北陬:指位於海內的西北角落。 3. 以東者:指從西北角往東的地區。 3. 白話文 海內從西北角往東的地區。 4. 總結 這是一個地理
一、 1. 原文 海內西南陬以北者。 2. 注釋 1. 海內:指中國及其周邊地區,與「海外」相對。 2. 西南陬:指中國西南角落的地區。「陬」意為角落、邊遠之地。 3. 以北:向北的方向。 3. 白話文 中國境內,從西南角往北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