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來了!台灣的商業/產業挑戰在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s)

人形機器人技術的進展,多家公司開發的雙足機器人未來可能會應用於工業、生產、物流,甚至是家用場景。

目前各機器人的技術能力各有優勢,例如:H1 和 EVE 速度較快,可能適合需要移動迅速的任務; Phoenix 和 Apollo 負載能力較高,適合搬運工作; 及Figure 01 和 Optimus Gen 2 可能更適合一般工作環境,如倉庫或生產線。

raw-image

圖是目前市場上比較開發公司、尺寸、重量、速度、負載能力和運行時間等規格。(圖片來源: 有關投資人眼光的LinkedIn article by Bill Gross)


1. 機器人樣貌

  • 雙足人形機器人,按照高度標示(從約 5 到 6 英尺)。
  • 機器人都有不同設計,有的具人形外觀,有的像工業用機器人。


2. 主要開發公司

  • Electric Atlas(Boston Dynamics)
  • Figure 01(Figure AI)
  • Phoenix(Sanctuary AI)
  • Apollo(Apptronik)
  • Optimus Gen 2(Tesla)
  • Digit(Agility Robotics)
  • H1(Unitree Robotics)
  • EVE(1X Technologies)


3. 規格

  • 高度與重量:高度 5’6” 到 6’1”(約 167-185 公分),重量 103 至 189 磅之間。
  • 速度:H1(7.4 mph)和 EVE(8.9 mph)是最快的,而 Tesla 的 Optimus Gen 2 速度相對較慢(1.3 mph)。
  • 負載能力:各機器人負載能力不同,大部分在 30-55 磅(約 15-25 公斤)之間。
  • 運行時間:部分機器人的續航時間標示,例如 Figure 01 可運行 5 小時,EVE 可運行 6 小時,但其他機器人的續航時間未提供。


台灣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與現況


台灣的機器人產業雖然尚未有突破性產品,但隨著 AI 技術發展與全球市場需求增加,未來台灣有機會在智慧機器人領域取得更大突破。目前可預期的供應鏈優勢,包含半導體、精密機械、AI軟體等技術支援。


工業機器人

台灣的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製造業、自動化生產線、電子產業,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工業機器人以中小型機器人為主,主要供應電子業、金屬加工、汽車零件生產等產業。
  • 產業鏈完整,包括機器人本體製造、關鍵零組件(伺服馬達、減速機)、控制系統與AI技術。


相關企業

  1. 台達電(Delta Electronics):開發智能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應用於電子、食品、金屬加工等產業。
  2. 上銀科技(HIWIN):全球知名的精密機械與機器人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產品包括**協作機器人(Cobot)**與自動化解決方案。
  3. 亞德客(Airtac):氣動元件大廠,提供工業機器人關鍵零組件。


服務機器人

用於醫療、物流、餐飲、智慧家庭等領域,台灣企業積極發展相關產品。
  • 醫療機器人發展迅速,如手術輔助機器人、復健機器人等。
  • 智慧服務機器人導入商業場景,例如機器人導覽員、送餐機器人。
  • 物流與倉儲機器人市場成長,如無人搬運車(AGV)、智能倉儲系統。


相關企業

  1. 精鋼機器人(iCHEF):研發智能送餐機器人,已進駐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市場。
  2. 華碩(ASUS)Zenbo:曾推出家用AI機器人 Zenbo,可作為語音助理、娛樂中心、照護機器人。
  3. 研華科技(Advantech):開發醫療機器人與智能物流機器人,應用於醫院與倉儲管理。
  4. 鈦思科技(Touché Solutions):研發 AI 對話機器人,應用於客服、語音助理等領域。


AI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

企業與學術機構正在發展具備AI技術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智能對話機器人等。
  • 台灣尚未有類似 Tesla Optimus、Figure 01 等雙足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產品,但已有相關仿生機器人技術研究,並應用於醫療、教育與工業領域。


相關機構/組織

  1. 工研院(ITRI): 研發智能機器人技術,如 AI 視覺辨識、自主導航、語音互動技術。
  2. 國立成功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 : 研發醫療機器人、仿生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技術。
  3. HTC : 以 VR 與 AI 技術開發虛擬助理機器人,應用於商務與教育領域。


未來:台灣在機器人領域的機會與挑戰


台灣的商業與產業發展對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一定的轉變,但在宏觀層面仍面臨一些關鍵挑戰與不足,影響其在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競爭力。


1. 缺乏完整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在全球機器人市場中,扮演供應鏈角色,而非終端產品的主要競爭者。

現況:
  • 台灣強項在於工業機器人(如協作機器人、自動化設備)與服務機器人(如送餐、醫療機器人),但在人形機器人(如 Tesla Optimus、Figure 01)領域發展緩慢。
  • 關鍵零組件仍依賴進口,如高精度減速機(Harmonic Drive)、高扭力伺服馬達、感測器(如 LiDAR)等,台灣雖有相關技術,但難以突破國際大廠的壟斷。
挑戰:
  • 整機開發不足:台灣企業多專注於關鍵零組件,而缺乏大規模投入完整人形機器人開發的公司。
  • 高端製造能力待提升:雖然台灣有半導體與精密機械優勢,但機器人關鍵零組件仍仰賴日、美、德企業,如日本的減速機、德國的機械手臂技術等。


2. 人才短缺與跨領域整合困難 :在機器人技術的軟體層面(如 AI、自主學習、視覺辨識)相對落後,影響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擴展。

現況:
  • 機器人產業需要 AI、機械、電子、軟體、數據分析等多領域專業整合,但台灣的教育與產業人才培育仍以單一專業為主,缺乏跨領域專才。
  • 人才外流嚴重,台灣的高端AI、機器人技術人才被美國、中國、日本挖角,尤其 Google、Tesla、NVIDIA 等公司提供更高薪資與發展機會。
挑戰:
  • 產學合作不足,導致研究成果難以商業化,或與市場需求脫節。
  • 本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難以提供與國際大廠競爭的薪資與資源。
  • 缺乏針對 AI 機器人發展的專業人才培訓計畫,影響機器人軟體與感知技術的發展。


3. 企業投資與創新風險意願低 :機器人領域較難出現如 Tesla、Boston Dynamics 這類具全球影響力的公司,主要仍聚焦於零組件供應與應用開發。

現況:
  • 台灣企業較偏向短期盈利的商業模式,對於需要長期研發投入的機器人產業較為保守。
  • 相較於美國(Tesla、Boston Dynamics)、中國(小米、雲蹤)積極投入人形機器人開發,台灣的企業多數仍觀望市場,不願投入高額研發資金。
挑戰:
  • 創業資金不足,風險投資(VC)對機器人新創的支持有限,許多新創公司難以維持長期研發。
  • 產業鏈分散,難以形成國家級的機器人產業聚落,缺乏與 AI、半導體、製造業深度整合的機制。
  • 政府補助與政策支持有限,相比中國、韓國、美國的大規模補貼與產業扶持,台灣機器人產業的政府支持相對較少,導致產業發展較慢。


4. 應用場景不足,市場接受度低 : 市場需求不足,導致機器人企業難以擴張,進而影響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

現況:
  • 台灣市場規模小,本地企業對機器人應用的需求較少,特別是在零售、物流等領域,企業仍以人力成本為主要考量,導致機器人普及速度較慢。
  • 人形機器人市場仍未成熟,企業對於機器人投資回報(ROI)仍有疑慮,不願大規模採用機器人。
挑戰:
  • 企業端習慣使用傳統自動化設備,例如自動化生產線與機械手臂,對於自主機器人(如物流、倉儲、服務機器人)的需求較低。
  • 缺乏大規模的「機器人試點應用」,如日本導入 Pepper 機器人到百貨、機場、銀行,而台灣在這類創新應用上較為保守。


5. 國際市場競爭壓力大 : 台灣企業在機器人領域的全球市占率較低,主要依賴零組件輸出,而非整機出口。

現況:
  • 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機器人產業,競爭非常激烈。
  • 中國機器人市場增長快速,其政府支持大量新創公司發展 AI 與機器人技術,並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使得台灣企業面臨競爭壓力。
挑戰:
  • 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較弱,難以與國際機器人品牌競爭。
  • 缺乏國際市場拓展能力,許多機器人產品仍以台灣內需市場為主,而非積極進軍全球市場。



寫完本文的幾個感想

台灣擁有世界級的半導體、電子、精密機械與 AI 產業基礎,具備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強大潛力。然而,在終端產品開發、人才培養與國際競爭力方面仍有不足,導致難以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 政策能否扶持 ? 政府有沒有關注?有效鼓勵各方的研發補助與創投基金,推動大型試點應用,加速市場落地。
  • 人才對國內培養而不是教育訓練好人才送往外國或外商? 有沒有投入在強化 AI、機械與數據分析的跨領域整合,打造世界級機器人技術人才。
  • 市場的導向與清晰的戰略? 有沒有鼓勵企業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 發揮台灣半導體與 AI 優勢,開發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 是離更遠還是有縮短與歐美、日本市場的聯結? 提升台灣在機器人整個產業上的國際影響力。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台大雙碩士,帶著追夢的傻勁勇往直前,兼職寫作,熱愛分享。只要沒出差,每週三準時交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mpostela 的其他內容
本文分析各國黃金佔外匯儲備比率的近期趨勢,尤其關注中國增持黃金、降低美元依賴的策略。同時探討黃金儲備佔比對經濟穩定、通脹、風險及未來經濟預測的影響。
本文探討在全球利率環境變動下,高收益債券、優先貸款、夾層債、資產擔保貸款、擔保貸款憑證及私人貸款等高收益資產的投資策略,並結合 Howard Marks 的觀點,提供臺灣投資人多元配置與風險管理建議。
美國提高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本文分析短期和長期影響,包括股市波動、產業分化、通膨壓力、升息可能性及供應鏈重組等,並提供投資者五大應對策略,建議聚焦本土市場、分散投資、關注政策變化及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本文分析各國黃金佔外匯儲備比率的近期趨勢,尤其關注中國增持黃金、降低美元依賴的策略。同時探討黃金儲備佔比對經濟穩定、通脹、風險及未來經濟預測的影響。
本文探討在全球利率環境變動下,高收益債券、優先貸款、夾層債、資產擔保貸款、擔保貸款憑證及私人貸款等高收益資產的投資策略,並結合 Howard Marks 的觀點,提供臺灣投資人多元配置與風險管理建議。
美國提高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本文分析短期和長期影響,包括股市波動、產業分化、通膨壓力、升息可能性及供應鏈重組等,並提供投資者五大應對策略,建議聚焦本土市場、分散投資、關注政策變化及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第二場演講,由三立集團創造智能科技的總監吳榮彬(Abin Wu)分享,根據調查,近年來全球的虛擬人市場以年增長率44.7%肉眼可見的增長,在未來具有可觀的收益,也幾乎全產業滲透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第二場演講,由三立集團創造智能科技的總監吳榮彬(Abin Wu)分享,根據調查,近年來全球的虛擬人市場以年增長率44.7%肉眼可見的增長,在未來具有可觀的收益,也幾乎全產業滲透
Thumbnail
2024年7/6閉幕的上海 AI 人工智能大會,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線上流量突破19億,比上屆成長了90%,均創歷史新高,全世界對機器人的焦點持續增溫,但台股相關個股已經有過熱現象,美股目前對這議題發酵性討論性較低,因此我們將對基機器人產業及相關個股做一探討。
Thumbnail
隨著生成式 AI 逐漸進入消費、企業端等生活面向,人形機器人的未來也備受關注,究竟這項技術將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何時普及?被台灣網友稱為全民老爸的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TVBS》看板人物節目分享,人形機器人將像今天的汽車一樣普及,可能在 100 年後成為產量最大的機械系統。
Thumbnail
每個月其實登錄市場的公司不少,但小火車沒有興趣的,就不會花時間撰文,有興趣的就會特別撰文分享。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月18日在輝達GTC技術大會現場展示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同時發布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預告更聰明、反應更快
Thumbnail
十年前的行動支付在臺灣尚未普及,但如今行動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子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未來科技將帶來更多便利,讓我們努力學習和接受各式各樣的新科技,享受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即將舉辦的2024 COMPUTEX Forum將聚集全球科技領袖,共同探討生成式 AI 的未來發展,也代表臺灣在全球 AI 產業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也特別介紹了GeniAuto_X應用在企業內部(業務及行銷部門)和外部客服的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有助於臺灣企業與生成式AI的接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台達電 已經挑戰站穩60周位置 等到確認能站穩就可以開始規劃後續節奏 主要是AI伺服器電源結構跟過往伺服器電源是不同的 全世界只有兩間能做 機器人要普及化,AI電源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是後續本益比市場估值能不能因為這題材拉高 也要感謝台達電在這半年的修正,才有合理價格買
Thumbnail
鴻海近年來的發展在於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無獨有偶,特斯拉也致力於開發人形機器人。究竟這兩間公司做出來的 AI 機器人差在哪裡?這篇文章,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還不是怪獸科技公司的沙龍會員嗎? 趕快按我,怪獸科技✖️商業人文✖️人生職涯全方位攻略別錯過 👈 最有名的 AI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