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五姨
首次發佈:2013.09.04
專欄分類:十五姨講古
原文出處:PChome 部落格
學修者於禪定中或睡夢中或多或少,都有某一些感應,譬如:做夢或顯現圖案或影像或聲音等等;以前宮壇師傅教傳都說:這是仙佛化景。但事實如何?難說,難辨真偽啊?是不是做夢幻想呢?自己小心分辨啊!我們人心是難安浮動的,切莫輕易相信自己的靈識,但也別以為【夢】完全是無意義的,有些夢是試煉,是淺意識,是警示。佛經中有這麼個玄奇故事:
有一位老禪師在小寺一心參禪;有一天,體悟到自己一直未能明心見性,故而想下山去尋師訪道。
有一對護法多年的母女勸留不住,倆人就合力一針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剪裁縫製一件新衲衣要送給禪師禦寒,再另外準備了四錠銀子要給老禪師用做路費。
老禪師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準備隔天一早就動身下山。當天晚上老禪師仍坐禪養息,禪境中,出現一位青衣女仙,手執幡旗,後面隨著數人扛一朵很大的粉紅色蓮花,來到禪師面前。
「請禪師上蓮華台。」青衣女仙說。
禪師心中默想著...…我是修禪定功夫,並非修淨土法門;就算我是修淨土法門的,此種境界亦不同佛經上說的一樣,這恐怕是魔界幻化來的,我決不能搭理他!
青衣女仙似乎懂得他的內心,出口解釋說:「實在是現今世上紛紛擾擾,吾等仙界神職欠缺,因此佛陀推薦您老,佛祖見禪師念佛專誠具有蓮生資格,如今玉皇旨意,讓您上蓮座成仙入班。」
「禪師您慈悲,別讓小仙無法交差;莫再耽誤,時刻緊急切勿錯過。」青衣女仙再三的勸請。
老禪師很固執地堅持不為所動,即隨手拿了自己隨身的引磬,插在蓮花台上來代表自己;青衣女仙和擡花的諸樂人只好離去。
第二天一早,禪師正要動身時,護法母女二人卻特地趕來送行。
那位母親手中拿了一把引磬,問老禪師說:「這是您隨身的東西吧?!昨天晚上我家中母馬生了死胎瘤,馬夫用刀破開,發現這個引磬,我看似是禪師之物,故特地送回,只是不知為什麼會從馬腹中生出來呢?」。
老禪師聽見之後,當下整個汗流浹背,搖頭閉目說道:
「阿彌陀佛!
一襲衲衣一張皮,四錠元寶四個蹄;
老僧如果定力不足或福緣不足,差一點轉生做你家的牛馬來報恩啊。」
老禪師說完後,即將衣銀歸還於母女二人,一別而去!
因果,是這則故事的目的。
一位即將得道的老禪師,依然難逃因果的束縛。
因果,我們相信它,所以要謹慎言行。
人生有太多包袱,我們可以選擇將它一一
扛在肩上,也能選擇瀟灑地放下它們。
而能否放下,則會決定我們未來的人生將是繼續,還是可以改變。
🌓 彡彡解析|夢中蓮台與化景因緣
之一、仙佛化景:真假之間的靈識試煉
本文開首即提醒修行者:「切莫輕信靈識」。
點出夢境與禪定中感應,雖可能真實,卻未必源自正途,仍需以戒慎與定力觀照真偽。
其選擇「不動」,顯示修行人於靈境中的自守與慎思——這份定心,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關鍵。
之二、蓮華未乘:是錯失?或圓滿?
世俗之見或以為,禪師拒乘蓮台,乃錯失成仙良機。
然於禪者而言,「不貪、不取、不動心」才是證道之基。
老禪師以引磬代身,既不完全拒絕,也不主動迎合,展現出沉穩的慧心與定力。
或許,正是在「不動不移」之間,方證得明心見性。
之三、夢與現實交會:磬現死胎,因果具現
當女護法從馬腹死胎中取出引磬,夢境與現實驟然交錯,令禪師冷汗直下。
這不僅是異象的戲劇化呈現,更昭示古人對「夢即因果顯現」之深刻體悟——
一念差池,便可導致輪迴報恩;若非堅守正念,禪師恐已轉生為牛馬償債,當面錯過修行大道。此情此境,正是修行者對「施受因果」之嚴謹自省。
之四、一襲衲衣,四錠銀元:夢境即實相
衲衣象徵身形,銀錠象徵財施,二者皆為俗緣象徵。
若貿然接受,即是還俗還債,捲入因果輪轉。
禪師所言:「一襲衲衣一張皮,四錠元寶四個蹄」,正是對夢境所化實相的頓悟——
蓮台、銀錠、衲衣,皆為修行者心念所感之因果實境。
無疑揭示:「夢非虛幻,夢即道場」。
📜 後記|禪不離願,淨不離心──夢中蓮台與法脈印證
老禪師夢中未登蓮台,卻以引磬代身,展現修行人於境界現前時,一念不動之定力。
這並非錯失機緣,而是對境不取之智慧抉擇,亦是對未竟因緣的謙抑承擔。
夢中蓮華與仙佛化景,或僅為象徵,卻正應佛法所言:「一切唯心所造」。若能於夢中守心不動,不逐境轉,即是入自性淨土之初機。
禪宗貴在明心,淨宗重在願生;表面見分,實則一體。歷代祖師早已為後人開示其間不二之理: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
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大徹大悟者,若兼真信切願、持名念佛,
力猛如虎,再得往生之願心,真如虎添雙角。」
「念佛人心淨則土淨,即見自性彌陀,這淨土與禪是不二的。」
此諸語非譬喻誇張,乃真修行者所證實境。由是可知──
禪不離願,淨不離心;
有禪之定力,輔以念佛之願行,如虎生角,自成法器。
by.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