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Vache I Mamikonian)是活躍於3世紀的亞美尼亞將領。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為亞美尼亞王國大元帥(sparapet)阿爾塔瓦斯德斯一世‧馬米科尼揚(Artavasdes I Mamikonian)之子,因此他也是馬米科尼安家族已知最早的成員。
337年,波斯帝國薩珊王朝萬王之王沙普爾二世(Shapur II)入侵亞美尼亞王國,波斯軍隊得以長驅直入,攻至凡湖地區。隨後,波斯軍隊進一步深入赫爾與扎雷萬德地區,摧毀當地的防禦。為了阻止波斯軍隊持續推進,亞美尼亞國王霍斯洛二世命令達塔本‧布茲努尼(Databen Bznuni)率軍迎擊,然而達塔本‧布茲努尼認為亞美尼亞王國不會是波斯帝國的對手,於是舉族投降波斯帝國,使得波斯帝國得以進一步深入亞美尼亞王國核心地區。面臨大敵當前,霍斯洛二世隨即命令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與瓦漢‧阿馬托尼(Vahan Amatuni)領兵反擊波斯人。
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再次展現其軍事才華,他領軍三萬,於凡湖畔的阿雷斯特戰役中擊敗波斯軍隊,穩固戰線,使亞美尼亞王國開始展開反攻,並俘獲投敵的叛將達塔本‧布茲努尼及其一族。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於是下令以亂石砸死達塔本‧布茲努尼,而其家族成員則在亞美尼亞國王霍斯洛二世的命令下遭到族滅。
之後,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繼續領兵抵抗波斯帝國,並在後續的戰鬥中將與波斯軍隊合作阿格茲尼亞叛軍領袖比達克什‧巴庫爾(Bidaxsh Bakur)消滅。然而波斯帝國的實力仍舊十分強大,338年亞美尼亞軍隊在阿雷斯特會戰中遭到波斯帝國的痛擊,瓦切一世‧馬米科尼揚也不幸戰死沙場。死後馬米科尼揚家族由其長子阿爾塔瓦斯德斯二世‧馬米科尼揚(Artavasdes II Mamikonian)繼承,但由於此時阿爾塔瓦斯德斯二世‧馬米科尼揚年紀尚幼,因此由其女婿阿爾沙維爾‧卡姆薩拉坎(Arshavir Kamsarakan)與安多夫克‧敘尼克(Andovk Syunik)擔任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