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當石像動起來的那一刻,我才明白
當主角還是個最底層的 E 級獵人時,我們並不了解這個等級究竟有多卑微。
動畫沒有急著解釋,也不多說教,只是用一場「看似例行」的地下城探索,把我們丟進一個灰藍色的世界。是第一集的結尾——比人大了數倍的石像動了起來,露出一抹幾乎能踩死你希望的笑容。那不是恐怖的笑,而是現實社會最殘酷的注視。我還記得自己還在家裡看著電腦螢幕,震驚得不能自我。
它像《進擊的巨人》,但背景不是中世紀。它發生在現在,更貼近我們的城市與競爭,像是一則寫給我們的寓言。
為什麼《我獨自升級》能出圈?動畫語言背後的設計邏輯
雖然「最弱→最強」這類劇情早已遍佈異世界與遊戲系題材,但《我獨自升級》卻成功在動畫市場強勢出圈。
不只是每一次的下巴越來越銳利(?)其實角色設計上也會運用到面相、甚至是體態來去影響一個人的氣質以及形象,所以越來越尖雖然是個玩笑話、但也是在暗喻動畫組對於成振宇的外型設計上,有考量到角色的前後變化而刻意做出差異。
韓漫動畫化的視覺挑戰:A-1 Pictures 如何混血成功?
如何平衡日韓風格差異?
作為日本動畫製作公司,A-1 在改編韓國作品時面臨挑戰:韓漫原作偏重寫實筆觸與沉重情緒,日本動畫則慣用高亮度與快節奏處理。
在《我獨自升級》中,我們可以看到背景維持韓漫的厚重暗色調,但人物描線與動作表現則融入日式動畫的誇張節奏與速度感,成功創造出一種「雙重視覺風格」。
A-1 Pictures 的歷史與製作彈性
成立於 2005 年的 A-1 Pictures,是 Aniplex 為了提升動畫品質與穩定產能而打造的動畫公司。儘管早期以《偶像大師》《刀劍神域》等系列奠定人氣,但公司內部製作體系偏向分線運作,導致不同導演與團隊的風格落差明顯。
因此,《我獨自升級》能在視覺上整合日韓美術語彙、達成風格協調,反而是 A-1 罕見的成功實驗,背後可能來自於 Aniplex 強力資金與製作團隊的獨立選擇權——
讓作品不流於流水線生產,而能找到更貼近原作氣質的視覺策略。
動畫語言如何轉譯「孤獨鍛鍊」?
角色位置的變化:從畫面邊緣到視覺中心
我最早注意到這點,是在成振宇從 E 級獵人開始升級的過程裡。
他總是站在畫面邊緣,光線不及的地方,也總是讓鏡頭高過於他、讓他原本就弱小的身子顯得更加嬌小:彷彿就像弱者一樣永遠只能蹲踞在角落、等待他人乞憐他機會。
等到他開始覺醒,燈光從背後轉為正面,構圖位置從邊角轉向視覺中心。這是一場視覺敘事的進化:從他者的視線中掙脫,變成主體性的擁有者。
地下城的冰冷與激昂的火焰:色彩語言
地下城場景總是低飽和度的冷色調,冰冷地猶如象徵著世界的殘酷以及惡意。
但當成振宇升級或情緒突破時,暖色的特效以及視覺突襲而至——
橘紅、電紫、烈焰般的畫面,是他每次超越自己的瞬間。這不是單純的色彩,而是情緒的視覺化,讓觀眾直覺感受到主角的燃燒與掙脫,伴隨著澤野弘之的超燃音樂勾動觀眾的情緒,使我們跟著成振宇一步步享受每一次度過難關後的喜悅。
UI設計:被監控、被命令的孤獨
通常UI給我們的印象都會是遊戲的任務介面,每一次彈出的視窗有時是獎勵、有時是提醒,但是如果UI放在現實當中,那麼便會成為無法抵抗的命令。
浮動的任務介面、冷色光條與透明資訊欄,就像一種無法擺脫的操控。
你是升級者沒錯,但你也從來沒有選擇權。這種孤獨,是資訊過載下的自我迷失,也是與人群割裂的「功能型存在」。
從後室到王座:ED 是如何詮釋孤獨與成長的?
我在觀賞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最令人生氣的就是當你以為時間只過去3秒時,動畫中段忽然有ED的音樂響起的聲音——代表著一集就這樣結束了。QQ
而最有趣的是,從第一次我看到我獨自升級的ED時,當時還正在為故事中駭人的石像感到震驚的我,一下子跳脫出去情緒中,直覺聯想到前陣子爆紅的《驚奇數字馬戲團》也在ED當中使用相同的概念:閾限空間。
這代表著什麼呢?
首先要來說說:閾限空間是什麼?
閾限空間是一種「過渡場域」,它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
例如偌大的冷清大賣場、醫院潔白的長廊、深夜的地鐵站、飯店長廊、學校假期時空無一人的教室,都是處於「還沒離開」與「尚未抵達」之間的過渡場域。這些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彷彿卡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
它們讓人感到孤獨、模糊,但也充滿可能:每一扇尚未打開的門、還沒前往的走廊,都是一個個新的機會,彷彿如同成振宇在不斷找尋的過程。
第一季 ED:逃亡的長廊與閃爍的電視
第一季出現陰暗森冷的色調,冰冷地宛如醫院的地下室走廊,潔白的什麼都沒有。
那個沒有出口的長廊、閃爍的電視、背對著我們的主角身影,好像在說:「我們都被困在某種沒人察覺的地方。」這是一種成振宇內心的視覺象徵。
後室、幽閉、無止盡的逃亡,與無法選擇的孤獨。
ED也在鏡頭上借用了 夢核(Dreamcore)視覺:宛若夢境般異樣的失真感——
無數台疊起的閃爍電視,以及電視機前的背影,更像是記憶深處一直在等待某個機會的我們,只能失神地、徬徨地將自己蜷縮在椅子上,等待電視機出現畫面、渴求命運賜給我們期待的某一個瞬間。
第二季 ED:通往王座的自我再構
隨著第一季完結、來到了第二季ED,原本陰鬱的畫面從無止境的白色長廊與幽閉空間,忽然變成了一條寬敞、明亮,由對稱石柱所構成的神殿長廊。
當我屢次看著成振宇穿越石柱、吃完葡萄、坐上王座時,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成振宇赤足前行、回頭凝視、走向光源,其實就代表著成振宇從「被觀看」的背影,走到了「面對過去」的轉身,最終走入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座。
宛如希臘神話般大理石的宮殿、潔白的餐桌與紅酒,那不只象徵著勝利、也代表著成振宇已經從被追殺的獵物轉變成獵人的饗宴,在餐桌前等待食物上桌。而餐桌上甚至躺著過去的自己、那沾滿血滴的自己。
這彷彿是在說「殺死並吞噬過去的自己」,是一種重構自我的過程。
小補充一下,關於潔白的餐桌上擺設紅酒與肉的視覺畫面屢見不鮮,我有想到《東京喰種》的ED《接連逝去的季節》,視覺元素宛如原作漫畫中所描繪的喰種餐廳。
除了畫面上的暗喻,看完動畫以後我開始思考:
這樣一部龍傲天型的動畫,其實也暗藏著某種更現實的東西?
階級的幻覺:從E級獵人到暗影君主的社會寓言
在這部動畫裡,E級獵人幾乎等同於失格者。
沒有背景、資源,努力也無法換來改變,只能成為任務裡第一個倒下的犧牲品。這種殘酷設定,像極了我們所處的現實──
階級固著的社會結構:出生決定起跑點,資源成為看不見的牆。
就跟我們經常說有些人出生含著金湯匙、銀湯匙,抑或是出生就已經活在起跑點這種俗諺背後的概念,貧與富的雲泥之差宛如被證實失敗的棉花糖實驗般,只是殘酷地告訴我們現實。
但動畫沒有一味悲觀,它給了成振宇一條極端但動人的路──只屬於他的升級系統。不是靠誰提攜,而是靠一次次的戰鬥,把自己從最底層一點點撐起來。
這不只是開掛,而是一場自我拯救的寓言:我們沒有系統,但我們握有屬於自己的選擇權,讓自己在每一次的選擇當中,去設想為自己的未來最好的方式。
被選擇的善良:當權力不再是腐化的開端
成振宇的強大,從來不只是打怪升級。
雖然以一個爽番來說,只要主角龍傲天,能夠讓觀眾產生一種跟著成長的情感投射就足夠了,不過作者依然沒有放棄主角內心那一塊逐漸消失的「人性。」
當他站在權力頂端,沒有選擇放棄人類最脆弱的道德。
善良,或許從不是弱者的裝飾,而是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擁有的特權。也就如同在電影《窈窕淑女》中,女主角的父親亞爾單純地對大人說:「我買不起道德,大人,你跟我一樣窮也會這樣。」
他的行為也與「路西法效應」形成對照:換了位置以後擁有力量與權力,卻不會癡迷於力量?《我獨自升級》沒有給出答案,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成振宇的走向是否會繼續逐漸趨向非人類,但是但它讓我們思考——
當你擁有力量時,你會選擇什麼?
結語:當視覺成為語言,畫面想說的寓意是?
《我獨自升級》不是一部單靠劇情取勝的動畫,而是一場用視覺語言構築的敘事實驗。
它讓我們重新思考:設計不只是讓畫面變美,而是能夠創造語境,賦予情緒,甚至挑戰觀眾對「成長」與「力量」的想像。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現實中「獨自升級」時,是否也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在成為更強的人,還是只是在學會如何一個人扛下更多孤獨?
【關於我-Pyris】
你好,我是 Pyris,一個熱愛動畫、設計與影像敘事的創作者。
《我獨自升級》讓我想起許多現實中的孤獨時刻——
那些默默咬牙完成的升級任務,不就是我們每個人正在經歷的生活? 當物價上漲、世界動盪、你只能靠自己硬撐的時候,這部動畫的故事,反而像是一封寫給現代人的信。
如果你也曾在現實裡感覺自己像個 E 級獵人,不被理解,也不知道終點在哪,那麼這篇文章是為你而寫。你也有過類似的孤獨奮戰時刻嗎?
留言告訴我——或許能在這裡,彼此陪伴。
📌 追蹤我,探索更多動畫設計與敘事的深度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