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溫暖的餐桌
林宇辰最近多了一個習慣——偶爾會多買一份便當。
不是因為餓,也不是誰交代他要這麼做。他只是覺得,好像有誰會想吃。
這份感覺,是從遇到那個老先生開始的。
—
那天傍晚,林宇辰在回家的路上經過巷口小公園,黃昏的光落在生鏽的健身器材上,像抹了層灰的老電影。
長椅那頭,坐著一位老先生,穿著泛黃的襯衫和毛線背心,正小心地用報紙包著什麼。動作非常細緻,好像那東西很珍貴。
林宇辰剛走過去,對方忽然開口:
「這年頭,年輕人還聞得出紅燒的味道,不簡單啊。」
他愣了一下,這才注意到空氣中飄著一絲香氣——鹹中帶甜,熟悉得像回到國小放學後、媽媽還在煮飯的那個廚房。
他轉頭,看著那個老先生一會兒,小聲問:「你是……靈體?」
老先生沒有否認,只是淡淡地點頭:「人走了,心裡還掛著事,就不甘心離開。」
他的聲音聽起來不幽怨,也不哀傷,只是平平靜靜,像是在講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別怕,我不是來嚇人的。只是——很想再煮一次飯罷了。」
—
老先生叫老黃,住在這附近已經幾十年。
年輕時是做建築的,但真正讓他引以為傲的,是煮菜。
「我不會講什麼好聽的話,不會寫卡片,也不太懂什麼父愛如山。但我會煮飯。」
他笑笑地說:「老婆孩子喜歡吃,我就煮。他們不說,我也不問,但只要他們吃光光,我就知道那是我存在的證明。」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
「說實話,忙了一輩子照顧這個家,到頭來連記得我做菜味道的人都沒有……我也不是想復仇啦。只是想,最後一次,讓人吃吃看。」
—
林宇辰把那句話放在心上。
隔天,他去傳統市場買了五花肉、老薑、蔥和滷包。回到家,開火、炒糖、爆香,照著老黃說過的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
一開始味道亂七八糟,但煮到第三鍋時,他聞到了一模一樣的味道——那種會讓人停下腳步、喉頭一緊的味道。
老黃飄在廚房門邊,鼻子輕輕抽動,眼眶似乎有點泛紅。
「你煮得比我第一次還好。」
—
隔天,林宇辰用便當盒裝了四份飯,走到老黃生前住的公寓樓下,在佈告欄旁貼上一張紙條:
「免費便當。有人說這是他最想再煮的一道菜,給還記得這味道的人。」
他把便當放在椅子上,轉身離開。
那天下午,有人來拿。
有個中年男子拿著便當愣住了,低頭聞了又聞,然後喃喃說:「這是老黃那鍋滷肉……他以前中秋節都會多煮幾盒給鄰居。」
還有位老太太咬了一口,眼淚立刻流下來:「好幾年沒吃到這味道了……你是他兒子嗎?」
林宇辰只是笑笑,沒多說什麼。
—
老黃站在不遠處,看著這些人吃飯,臉上露出一種很安靜的滿足。
「夠了,這樣就夠了。我不是要他們哭著來拜我,我只想知道,自己真的有被記得過。」
他回頭看著林宇辰,語氣像風一樣輕:
「你啊,不只是能看見我們。你還能讓我們,再活一次。」
—
那晚,老黃沒有說再見。
只是在消失前,拍拍林宇辰的肩膀,像一位父親臨走前的叮嚀。
餐桌上只剩半盒沒吃完的滷肉飯,和一張小紙條:
「菜不一定要多熱,心要熱就夠了。」
林宇辰咬著筷子,邊笑邊掉眼淚。
—
從那天開始,他偶爾會下廚,不為誰,也不為表現,只是因為他知道——有些味道,是連死了的人也忘不了的。
而他,也漸漸學會了:付出和被記得,是活著最大的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