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曆,2025年的第一季很快就要結束。回想起一月一日立的新年目標,到目前為止的進度如何呢?
今年的第一天,孩子們信誓旦旦地說今年要每天唸英文。但是隨著開學後的課業負擔增多,停頓的日子也越來越多⋯ 多到燃起媽媽的怒火,親子之間的摩擦和齟齬也增加不少。
學習新語言無法一蹴可幾,必須花時間累積,因此才約定好每天持續練習,增加實力。
我也理解,面對明日就要繳交的作業與考試準備時,往往沒有急迫性的事情自然地就被孩子延後了⋯⋯
為什麼沒有辦法養成「每天練習英文」的習慣呢?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
(其實換成「運動」或其他事也是如此)
懷抱著這個疑問,我開始閱讀「原子習慣」一書,試圖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從這本暢銷書中,我獲得了幾個好點子:
1️⃣不破壞原來的習慣
原來的生活習慣早已深入腦中,很多時候甚至處於「自動駕駛」的模式。這個時候要強迫自己大改變必定有難度,不如在不改變原有模式的情況下,把想培養的習慣疊加在原本的習慣上。
明確規定自己「在什麼時候與地方,做完什麼事情之後開始做新習慣」,我們根據這個原則,決定在「每天晚上、吹頭髮的時候,背五個單字」。
2️⃣把執行會遇到的阻力降到最低
事先的規劃很重要:分解出執行的細項步驟後,打造一個適合執行的環境。也就是說,透過事先規劃預先拔除不利於執行的因素。
想要養成每天背單字的習慣,與其每日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拿出課本挑單字背誦,不如先將「紀錄有生字的課本或筆記本」攤開固定放在某處,減少孩子去翻找或拿取的動作。
我們後來改成將要背的生字本攤開放置桌面,是在吹頭髮會坐下的位置前方,方便孩子一邊吹頭髮一邊背誦當日進度。
減少去拿取這個動作雖是一件小事,但當孩子每次坐下就會被眼前的筆記本提醒時,預期能降低「不執行」的機率。
3️⃣打造成就感
要執行得好,靠的是「事先規劃」和一股「想改變的能量」,但是能否堅持下去就要靠自身的續航力了。
那怎麼讓續航力帶著我們堅持下去呢?可以試試這個方法:用一個大大的表格(或是利用月曆的格子也行),在執行完成的日子畫上一個勾勾(或其他讓人開心的記號),記錄下努力的成果。
這麼做可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捕捉每一個小小的努力會累積自身信心,同時也會在心裡湧現「不想斷掉」記錄、督促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
要養成一個新習慣的確不簡單,單靠「意志力」來做任何事也很辛苦。若能了解「習慣養成」的方式後運用技巧來降低「不執行」的機率,再加上好的執行方式,培養新習慣就不是難事啦!
你也有關於「習慣養成」的絕妙好點子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哦!
#原子習慣
#寶妞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