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在日本佐世保港的獨角獸號
由於東方艦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新指定,該艦於1949年重新服役,以支援遠東艦隊的輕型航空母艦。1950年6月,當朝鮮戰爭爆發時,她正在新加坡卸載飛機和設備。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她都在運送飛機、部隊、物資和設備,以支持英聯邦在韓國的行動。獨角獸號在韓國的行動中為其他航空母艦提供了支援,但她在戰爭期間襲擊了海岸上的北韓觀察員,成為唯一一艘使用艦炮進行對岸轟炸的航空母艦。戰爭結束後,該船返回英國,並再次被置於預備役地位。她於1958年被列入報廢清單,並於1959年作為廢品出售。
1945年,英國太平洋艦隊的獨角獸號。
排水量:16770噸(標準);20600噸(滿載)
長:196.9米
寬:27.51(水線)米
吃水:7.0米
動力:40000匹
裝置:4 × 海軍型三汽鼓水管鍋爐;2 × 帕森斯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2 × 推進器
航速:24節
航程:7000海浬/13.5節
編製:1200人
武器:4 × 雙聯裝102mm副砲;4 × 四聯裝40mm「砰砰」砲;2 × 雙管20mm厄利孔高射砲;8 × 20mm厄利孔高射砲
裝甲:飛行甲板 51mm;彈藥庫 51–76mm;水密隔艙 38mm
艦載機:約33架
碧藍航線 獨角獸
1934年至1935年的阿比西尼亞危機向海軍部表明,需要一艘補給艦來支援現役的航空母艦,就像潛艇和驅逐艦補給艦支援這些類型的航空母艦一樣。這種船舶將能夠執行比航空母艦更廣泛的飛機維修和維護任務,並能維護皇家海軍運營的所有飛機,包括兩棲飛機。海軍控制員雷金納德·亨德森上將在該艦獲得批准以及確保其擁有完整的飛行甲板以使其能夠在現役部隊中著陸、維護和發射飛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英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能夠「執行全方位的飛機維護和修理工作,並具有從飛行甲板上操作飛機的能力」的軍艦。在實踐中,「獨角獸號」證明了這個概念的價值,兩艘類似的支援艦「珀爾修斯號」和「先鋒號」透過改造仍在建造的輕型航空母艦,改裝成飛機維修船。 獨角獸號全長195.1公尺,艦寬27.5公尺,滿載時吃水7.0公尺。竣工時,該船略微超重,標準滿載排水量為16,770噸,而不是設計的14,990噸。該船的兩組帕森斯齒輪傳動蒸汽渦輪各驅動4.6公尺的螺旋槳。蒸汽由六台海軍部三鍋筒水管鍋爐供應,壓力為400磅/平方英吋(2,758千帕;28公斤力/平方公分)。這些渦輪機的設計總功率為40,000馬力(30,000千瓦),使獨角獸號的速度達到24節(44公里/小時;28英里/小時)。船上載有3,000噸燃油,可使她以13.5節(25.0公里/小時;15.5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7,000海浬(13,000公里;8,100 英里)。
為了方便飛機降落,「獨角獸號」設計了180公尺的飛行甲板,並配備攔阻裝置。她還配備了一個彈射器,能夠將一架重達14,000磅(6,400公斤)的飛機彈射至66節(122公里/小時;76英里/小時)的速度。該船有兩個機庫,每個機庫高5.03公尺。上部機庫長324英尺,寬65英尺,下部機庫長360英尺,寬62英尺。飛機透過兩台飛機升降機(電梯)在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運輸,獨角獸號可搭載約36架戰機。散裝汽油儲存量為36,500英制加侖(166,000公升;43,800美製加侖)。戰爭期間,該艦的船員總數為1200人。該艦在飛行甲板後部下方裝有一台自行推進的駁船,以便將無法飛行的飛機在艦船之間或岸上設施轉移。該駁船被放低至與機庫上層甲板齊平,以便飛機可以被滾到上面,或者駁船入水後飛機可以被抬到上面。 獨角獸號裝備了四個雙聯裝 45 口徑QF 4 吋 Mk XVI 雙用途炮。此支架的仰角可以從 −10° 至 +80°。 Mk XVI 砲每分鐘發射約12枚 35 磅(16公斤)高爆彈。對於地面目標,它的射程為19,850碼(18,150公尺),最大升限為39,000英尺(12,000公尺),但有效防空射程則要短得多。她還配備了四座四聯裝 40 毫米(1.6英寸)QF 2 磅 Mk VIII 炮(砰砰炮)。這些砲架可下降至 −10°,最大可升高至 +80°。Mk VIII 2 磅炮發射一門 40 毫米(1.6英寸)、0.91磅(0.41公斤)砲彈,距離為3,800碼(3,500公尺)。近距離防空由十二門 20 毫米厄利孔機關炮提供,這些機關炮安裝在兩座雙聯裝砲架上,另外八座單聯裝砲架上。它的射速為每分鐘 465-480 發,最大射程為4,800碼(4,400公尺)。 該船在艦島上配備了兩個HACS(高角度控制系統)指揮儀,每個「pom-pom」支架也配有自己的指揮儀。獨角獸號是第一艘安裝281B型預警雷達的軍艦,另外每艘 HACS 指揮儀都安裝了 285 型砲術雷達。
碧藍航線 獨角獸 同人創作
獨角獸號於1939年4月14日訂購,並於6月29日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安置龍骨。由於優先項目較多,該艦的建造一度被推遲數次,直到1941年11月20日才下水,最終於1943年3月12日完工。為了加速該艦的完工,海軍部於1942年決定,不為該艦配備全套維護和修理設備。不包括武器裝備,獨角獸號耗資253.1萬英鎊。 在工作期間,818 和 824 中隊於1943年4月升空。818 中隊有 9 架費爾雷劍魚式魚雷轟炸機,824 中隊有 6 架。擁有 9 架超級馬林海火 IIC 戰鬥機的第 887 中隊也在此期間登船。5月底,獨角獸號護送 MKF-15 護航隊前往直布羅陀,並搭載著英國皇家空軍的布里斯托爾博福特戰鬥機在直布羅陀卸載。她於六月初護送回程船隊返回克萊德。該艦與光輝號航空母艦一起向挪威海岸進發,這是「總督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目的在轉移七月初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注意力。在這次行動中,第 887 中隊被配備霍克海颶風戰鬥機的第 800 中隊所取代。 獨角獸號被分配至英國第五艦隊,這是一支由海軍上將菲利普·維安指揮的航空母艦艦隊,目的在為盟軍在薩勒諾的登陸行動「雪崩行動」提供空中掩護。為了準備這次任務,該艦卸下了所有的劍魚式戰鬥機,只留下來自 818 中隊的三架小分隊用於自衛,以及 800 中隊的海颶風式戰鬥機。它們被第 809和897 中隊的「海火」戰鬥機所取代。每個海火中隊有 10 架飛機,總數為 33 架。獨角獸號於8月在直布羅陀加入了 V 艦隊的護航航母,然後前往地中海中部接受強化訓練,為9月9日開始的兩棲登陸做好準備。 該艦的「海火式」戰鬥機在作戰第一天飛行了75架次,9月10日飛行了60架次,但「海火」戰鬥機並不適合在低風條件下進行航母著艦,許多戰鬥機在著艦事故中受損。儘管獨角獸號的機械師在前一天晚上已經修復了 10 架海火式戰鬥機,但9月11日還是飛行了44架次,9月12日僅飛行了18架次。在行動中,戰鬥機的短缺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來自光輝號和可畏號航空母艦的戰鬥機前往獨角獸號,為登陸提供空中掩護,以防義大利艦隊干擾入侵。至9月12日,情況有所好轉,第 887 中隊得以派出 6 架「海火」戰鬥機飛往岸上的臨時機場。 9月20日,該船返回英國,滿載受損的海火戰鬥機和自己的飛機,這些飛機在格拉斯哥卸下進行維修。之後,維修者對她進行了改裝,並將其重新配置為飛機修理船。
獨角獸號與光輝號在錫蘭,1944年
1943年12月底,獨角獸號加入了光輝號、戰列巡洋艦聲望號以及戰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的行列,成為東方艦隊的其他增援艦。當時,機上只有818中隊的 4 架劍魚式飛機。1944年1月27日,該船向印度科欽皇家海軍航空站運送了一批飛機,並於2月2日抵達錫蘭亭可馬裡。除修理任務外,該船還經常用於甲板登陸練習。五月份,她在孟買接受了短暫的改裝。8月23日,第818中隊被轉移到阿瑟林,隨後解散。11月7日,第817中隊派遣費爾雷梭魚艦載機飛往南非德班,為「獨角獸號」提供反潛保護。在那裡,她將進行改裝,設立單獨的船間並配備附加設備,以容納使用不同螺紋和電氣配件的美國引擎。 同月,獨角獸號被轉移至新成立的 BPF。她於1945年1月1日離開德班,抵達錫蘭科倫坡,在那裡為 BPF 的新飛行員進行甲板著陸練習。該船於當月稍後裝載了 82 架飛機和 120 台發動機運往澳大利亞,清空了東部艦隊的現有庫存,並於1月29日啟程前往雪梨。獨角獸號於2月12日抵達並卸下其存放的飛機。2月28日,她啟航前往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的馬努斯島,支援 BPF 在「冰山行動」開始階段前的訓練。該船於3月27日抵達菲律賓聖佩德羅灣,該灣將成為 BPF 在支援冰山行動期間的中期補給基地。 在進攻沖繩之前和初期,BPF 的任務是襲擊位於先島群島和台灣的日本機場。獨角獸號在這段時間裡主要負責為艦隊航母上的作戰中隊準備飛機,而不是負責修理它們,但她在1945年3月至5月期間確實修理、改裝或維護了105架飛機。該船於5月22日啟航前往澳大利亞,並於6月1日抵達雪梨。6月6日,她啟航前往布里斯班,在凱恩克羅斯船廠清理船底,並裝載更多替換飛機。獨角獸號於7月22日抵達馬努斯島,準備在日本附近執行軍事行動。8月15日日本投降時,她仍在那裡。日本投降後,該船開始運送飛機、設備和人員回澳大利亞,這項任務於11月6日抵達雪梨時結束。獨角獸號於1945年12月啟程回國,並於1946年1月抵達普利茅斯。她退休並被置於預備役狀態。
1950年,日本佐世保,獨角獸號與美國海軍艦艇
1949年,「獨角獸號」重新投入遠東服役,為「凱旋號」航空母艦提供支援。她於9月22日從德文波特海軍基地起航,滿載海火式戰鬥機和費爾雷螢火蟲戰機。1950年6月韓戰爆發時,該艦正在新加坡三巴旺皇家空軍基地卸下飛機、設備和維修人員,準備返回家鄉並轉入預備役。海軍部命令將其用作補給航空母艦,為在韓國海域作戰的皇家海軍和英聯邦航空母艦運送替換飛機和物資。獨角獸號於7月11日離開新加坡,並於7月20日抵達日本佐世保,並將 7 架海火式戰機和 5 架螢火蟲戰機轉交給勝利號航母。 8月,該船將米德爾塞克斯軍團第1營和第27旅總部從香港運送到釜山,並於8月29日抵達。她向佐世保運送了物資,然後返回新加坡開始改裝。 獨角獸號於12月恢復執行任務,除了常規的飛機、物資和設備外,還運載了約400名士兵。飛行員在途中用她進行甲板著陸練習。3月,她將澳洲皇家空軍第77中隊的格洛斯特流星噴射戰鬥機運送到日本岩國市。該船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一直停泊在那裡,以便被用作住宿船。此後,獨角獸號繼續擔任渡輪運輸船的角色。10月2日,當該船穿越下關海峽時,由於大雪,本州和九州之間的架空電纜下垂度低於正常水平,從而摧毀了電纜。11月21日,獨角獸號和其他航空母艦在新加坡交換了船員,隨後艦開始改裝。1952年1月20日改裝完成後,她恢復了渡輪職責。4月,她被米德爾塞克斯團「領養」(這可能是僅有的三艘被陸軍團授予榮譽的船隻之一)。在7月的海洋行動中,該船充當了備用飛行甲板,讓受損的飛機能夠降落,而不會擾亂襲擊行動。她於7月27日返回新加坡裝載更多替換飛機,包括流星戰鬥機,並於8月9日啟航前往日本。9月份,獨角獸號借用了海洋公司的四架霍克海怒戰鬥機,在艦隊上空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同時後者的船則進行打擊行動。10月,該船停靠進行維修,並搭載第一海務大臣、海軍上將羅德里克·麥格里戈和遠東站總司令前往日本參觀英聯邦部隊。「獨角獸號」一度成為迄今為止歷史上唯一一艘在戰爭期間進行對岸轟炸的航空母艦,當時她在喬佩基角與朝鮮海岸觀察員交戰。 12月15日,該船返回新加坡進行另一次改裝,直到1953年7月17日才離開新加坡。7月26日,在前往日本的途中,獨角獸號收到台灣海峽吳丘地區南部SS Inchkilda輔助巡洋艦的求救電話,稱其受到海盜的襲擊,3艘中華民國反共救國軍(ACNSA)的砲艇正在襲擊該船。航空母艦高速逼近了貨輪的位置,當獨角獸號在所有火砲的瞄準距離不到3,000碼(2,700公尺)的情況下繞著貨輪行駛時,海盜們隨即放棄了他們的戰利品。《朝鮮停戰協定》於隔天生效,但該船於7月30日和8月25日至29日兩次陪同海洋號進行巡邏,以監視北韓遵守停戰條款的情況。她於10月15日啟航回國,並於11月17日抵達德文波特,然後返回預備隊。
碧藍航線 獨角獸 同人創作
1951年,獨角獸號被考慮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使其能夠搭載更重的現代噴射機。這需要安裝蒸汽彈射器,加強其飛行甲板以容納更重的飛機,並移動和擴大其前升力,為新的彈射器和更大的飛機騰出空間。還需要一台新的起重機來搬運更重的飛機。海軍建造總監提議將兩個機庫合併為一個,以消除機庫高度的問題,但由於成本過高而被拒絕。這次重建本來應該在1954年7月開始,但整個計畫在1952年11月被取消,因為為現有航空母艦配備傾斜飛行甲板更為重要。 1953年6月,獨角獸號被重新指定為渡輪運輸船。1957年3月,該船降級為長期儲備船,並於1958年被列入報廢名單。1959年6月,獨角獸號被當作廢品出售,並於6月15日抵達達爾繆爾開始報廢程序。1960年,她的船體在特隆被拆解。
碧藍航線 獨角獸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