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一個人有沒有錢,更常取決於那個人的心理狀態,而不是理財知識和技能。這個觀點直接挑戰了我們通常認為的,透過學習高深的理財知識和技巧才能致富的既有認知。影片中提到,書名雖然翻譯成《致富心態》,但講者認為《金錢心理學》更能精確表達其核心,強調金錢在人類心理層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心理狀態和情緒如何在投資領域扮演決定性的因素。
這本書挑戰我們對金錢和財富的既有認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理財與智商無關,而與行為有關。書中透過加油站員工 Ronald Read 和哈佛 MBA Richard Fuscone 的例子說明,即使是沒有高學歷和專業背景的人,只要行為處事得當,也能累積驚人的財富,而擁有頂尖學歷和豐富經驗的人,也可能因為不良的行為而破產。這顛覆了我們認為只有聰明人才懂理財的觀念。
運氣在投資成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者引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Shiller 的話,指出我們很難參透運氣在投資成功中的確切作用。即使是價值投資之父 Benjamin Graham 也承認,讓他賺最多錢的投資帶有運氣成分。這提醒我們不要過度自信,將成功完全歸因於自己的能力。
致富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是精神上的波動。想要在投資理財領域賺錢,就必須接受股市的波動性帶來的虧損以及負面情緒。作者用買車比喻,認為這是進入市場的「手續費」而不是「罰款」,挑戰了我們想不勞而獲,不承受任何風險就想賺錢的想法。
少數的「尾部事件」驅動了大部分的收益。投資中真正讓你賺大錢的股票和交易日非常稀少,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多元地投資並在市場待得夠久,才能抓住這些機會。美國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錯過少數表現最好的日子,會對長期報酬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這挑戰了我們頻繁交易、試圖抓住每一個短期機會的觀念。
金錢的最高紅利是掌控時間。真正的財富並非帳戶裡的數字,而是賦予你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能自由地選擇想做的事、和誰一起做、以及何時做。這個觀點挑戰了我們將追求更高的收入和物質財富視為終極目標的看法。
存錢和謙虛是致富最重要的技能。即使收入很高,如果沒有存錢的習慣,也無法累積財富。同時,要謙虛地認識到運氣在成功中的作用,避免過度自信地進行高風險投資。這挑戰了我們認為只要會賺錢就能致富的認知。
複利是真正的奇蹟,需要耐心和時間。巴菲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長時間的複利效應。這挑戰了我們追求短期快速致富的心理,強調長期投資和時間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引導讀者從心理層面理解金錢的運作方式,並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和行為習慣,從而達到真正的財富自由。它提醒我們,致富並非完全依賴於智力和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自己的心理,克服人性的弱點,並採取符合長期利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