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門「起司小籠包」到米其林與頭等艙:一堂B2B逆襲課

從冷門「起司小籠包」到米其林與頭等艙:一堂B2B逆襲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你我日常的餐桌上,「起司」似乎還不是必備主角;但在餐廳美食與烹飪專業領域裡,它卻是關鍵配角,甚至能左右一道料理的靈魂。台灣本地近年也興起了一股「國產起司」新潮流,但這條路可沒想像中輕鬆:昂貴的生乳、陌生的市場、漫長的教育成本,往往讓想投身其中的創業者卻步。以下,我想與你分享一家名為「慢慢弄」的乳酪坊,如何在高門檻的起司世界破局而出,並將「冷門」的布拉塔起司賣進米其林餐廳與航空頭等艙。更重要的是,他們憑什麼在2年內就開始獲利,並成為台灣酪農業者轉型的標竿?透過它的故事,我們可以一窺「B2B先行、B2C後續」的創業策略,以及那用差異化打開市場的關鍵一擊。

昂貴的國產起司,究竟有市場嗎?

「台灣生乳價格偏高,拿來做起司常會比進口更貴;更何況,起司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還不是每天都會吃的食材。那麼,一個本土新創品牌,如何在這樣的高成本、高陌生度情境下突圍?」

多數乳農或牧場主選擇走「B2C大眾市場」:把觀光牧場的遊客導入體驗餐廳,餐廳裡順道販售自家起司,然後再進一步配合超市或宅配銷售,慢慢培養消費者習慣。這聽起來很合邏輯,但需要長時間投入,大眾教育門檻又高。事實上,國內老字號的飛牛牧場、四方牧場都走過這樣的路。

但偏偏,就有一家叫「慢慢弄」的起司品牌,創辦人陳淑惠(Isabella)年過四十才改行,一開始沒有任何牧場所需要的奶牛、農場、觀光資源,而是抓準「高端餐廳的專業需求」,專做形似「起司小籠包」的布拉塔,賣給頂尖主廚與星級餐廳。聽起來有點「逆向」:新創通常會想先找到普羅大眾的客群。但她選擇先攻頂,把東西賣給最頂尖、最講究的餐飲客戶。為何敢這麼做?這背後有個故事。

慢慢弄的故事:辭職、學起司,再從B2B切入

2014年,42歲的陳淑惠對自己長年在電視台編譯國際新聞的工作感到厭倦,她毅然辭職,跑到義大利深造語言;期間愛上了各種起司美食。特別是布拉塔起司,外皮軟韌、裡頭飽滿著奶油與撕絲乳酪,彷彿起司界的小籠包,輕咬一口,裡面的濃郁乳香即溢滿舌尖。她說:「這東西台灣人也一定會愛,但市面上幾乎沒人做。」

回台後,她先跑遍日本、義大利的小型起司工坊拜師,摸清手工起司的技術;再花了2年時間,一個牧場、一個牧場去敲門,希望能和他們合作取得生乳。不過,起初大部分牧場只習慣把奶直接賣給乳廠,不太願意冒險給一個陌生新創做實驗。她付出無數次拜訪、試做、送樣的努力後,才終於敲定合作夥伴。接著,她還自駕蓄冷箱貨車,每天一早開到牧場取鮮奶,載回新北三重的工廠製作布拉塔,天天忙到深夜。

最終她推出自家品牌「慢慢弄」(Isabella笑稱:「就是要『慢慢』、很手工地『弄』。」),最初的產品就是專門供應給餐廳的布拉塔起司。一開始,她並沒想打大眾市場,而是把目標瞄準那些真正懂、也真正需要高級食材的「廚師」。她說:「跟廚師合作,不用我教他們怎麼烹調、怎麼搭配,產品只要口味、品質夠好,廚師們自己會發揮。」

結果,短短幾年內,她的布拉塔打進了米其林餐廳態芮(Taïrroir)與Inita等高端餐廳的菜單,還被星宇航空挑中,出現在頭等艙早餐套餐裡。尤其星宇航空選用的就是她家布拉塔的「特殊造型」,用來展現「台灣職人味道」。對一個新創來說,能在航空頭等艙、米其林餐廳曝光,等於最高規格的市場背書。也難怪「慢慢弄」一下子就闖出了名號。

高端小眾,卻能快速獲利

一般印象中,做高端利基市場,銷售量有限,怎麼賺得了錢?可「慢慢弄」卻在成立第2年便開始盈利,淨利率可達2成左右。這又是怎麼辦到的?答案其實很簡單:B2B的客單價高、訂單量集中,而且廚師內行,不必慢慢教育。透過米其林大廚之間的口耳相傳,產品很快取得主廚社群的信任,一家餐廳廚房一年就能貢獻上萬顆布拉塔的銷售量。

對一個小型新創而言,若它一開始做B2C,得先投入大筆廣告費、教育消費者如何吃「起司小籠包」、解釋為何定價比超市的進口起司貴好幾倍;每個顧客都要慢慢溝通……花費龐大且不一定成功。但先做B2B,抓住十幾家愛用且願意支付高品質溢價的餐廳,營收馬上有保障,單位經濟也合理。

更有趣的是,布拉塔製程中的副產品也能賣給廚師:做布拉塔外皮會產生莫札瑞拉絲,做凝乳也會產生乳清,如果一般零售客不懂這些副產品怎麼用,就只能倒掉浪費;但廚師懂得如何再做醬汁或其他料理,因此一併加價收購,等於帶給「慢慢弄」更多獲利空間。

這提醒我們「把少數專業客戶服務到極致」的重要性。企業端交易,一旦認可你的品質與服務,就會成為穩定又忠誠的客戶,甚至連副產品都能一起買下;何況大廚們又是「意見領袖」,能替你打開後續更廣的市場。

理論視角:B2B與B2C的抉擇

翻開策略與行銷理論,B2B與B2C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濟結構與競爭模型。

  1. 教育成本:我認識一位B2B業務老將總是說『消費者不喜歡被推銷,而企業客戶樂於被說服。』B2C直接面向大眾,需要龐大的廣告宣傳與市場教育。一人、一戶地推廣,取得單個消費者的成本很高。B2B雖然簽下一個客戶不易,但只要能精準地找到對食材要求高、且願意付出溢價的廚師客戶,成功率相對高、長期價值也大。
  2. 客戶黏著度:對餐廳來說,換供應商要重新測試食材,影響到菜單品質,所以只要產品穩定,他們通常不會輕易更換。這意味著一旦合作成功,就容易維持長期訂單。
  3. 產品差異化:面對從全球湧進的進口起司,與其和大眾莫札瑞拉或切達起司打「價格戰」,不如選一條昂貴、技術門檻高的布拉塔路線,做出「台灣唯一的現做布拉塔」,這就是差異化競爭。進口再便宜,也比不上本地每日新鮮現做的口感。
  4. 品牌口碑與信任:B2B專業客戶本身就是口碑中心,假如他是知名主廚、一家米其林餐廳或航空公司,他的背書往往是品牌最好的推廣。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這些主廚事實上「期待」台灣有在地新鮮起司能融入他們的菜單,讓客人感受到更在地、更有故事性的美味。

如果「慢慢弄」一開始想走B2C模式,勢必要跟進口起司在超市貨架上肉搏,更別提還要花力氣向一般家庭解釋「布拉塔如何吃」;但選擇B2B高階餐飲市場後,靠一群內行的廚師自然地引領風潮,市場迅速聚焦,反而省去大部分的宣傳成本與教育成本。

成長的啟示:先B2B,再B2C

然而,「慢慢弄」並沒有止步於餐廳通路。陳淑惠後來也開設了實體門市,想讓一般人能直接品嚐或購買。因為她很清楚,儘管B2B帶來穩定的批發訂單,但要真正讓起司文化在台灣生根,最終還是得讓消費者直接接觸。她在大稻埕與民生社區開「起司餐廳」,場景化地教大家怎麼煮、怎麼吃,從此慢慢拓展出一部分零售客源。

在商業策略上,這種「B2B先行、B2C補充」的路線往往被認為是「可加速市場教育」的模式:因為人們在餐廳裡嘗過、愛上了布拉塔後,才可能進一步去購買零售商品帶回家烹調。對於食品或食材類的新創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反轉」:我們常直覺地覺得先賣給大眾,但或許先賣給專業端更具效率,等專業端替你背書之後,再回頭進入大眾市場,就比較容易。先有「名廚」加持,再有「粉絲客群」採購,形成品牌雙向支撐。

幾項行動綱要

如果你也在醞釀類似的產品或服務,不妨思考以下幾點:

  1. 找準利基市場:先問自己,是否有一群「真的需要、更懂得判斷品質、且願意付溢價」的客戶?如果有,先從這些客戶下手,訂單較大、客單價高,且容易形成長期關係。
  2. 做出差異化產品:與其在紅海中跟同質商品競價,不如選擇技術難度高、競爭者少、但切實有需求的產品。布拉塔起司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市面進口品很少有當日新鮮、手工包製的替代品。
  3. 信任機制與專業背書:B2B生意很重視「信任」。能否進入頂尖客戶供應鏈,一方面要拿出好的品質和履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盡早找機會與知名客戶合作,讓他們成為示範案例。金字招牌的背書往往勝過任何廣告。
  4. 適度教育市場:B2B的優勢,是你可以省下大部分教育消費者的成本。但如果最終仍想做大眾市場,那就要思考在什麼節點切換,或如何開發體驗管道(實體門市、行銷活動),真正把品牌從專業端帶進消費端。

掌握需求永遠是第一步

「當你不必用力解釋,便能讓客戶看見價值,那就代表你找對了市場,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若能在「專業端」先被充分認可,許多困難其實就迎刃而解。最怕的是把力氣花在大範圍的市場教育,卻忽視那些其實更懂、也更願意給你機會的客戶。

慢慢弄的成功,正是從一個看似冷門的布拉塔起司,開創出一條B2B先行的差異化之路,快速賣進米其林餐廳、星宇頭等艙,也悄悄引動不少台灣酪農的轉型思考。正如創辦人陳淑惠所言:2025年紐西蘭鮮奶關稅歸零,雖是危機也是轉機,唯有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拉開差異、站穩市場。或許你想不到,這個在工廠裡「包起司小籠包」的創業故事,能帶給所有新創一個深刻啟示:先做專業客戶、先聚焦,再翻轉切入大眾,往往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企業對企業(B2B)並不只是一個顧客類型的選擇,而是一種對市場策略的深刻思維。用最適合的方式找到你真正的「知音」,才是讓創新價值落地的關鍵。


參考資料: 張方毓,2025年4月4日,「電視台編譯40歲中年轉職做起司,如何把冷門布拉塔賣進米其林餐廳、星宇頭等艙?

avatar-img
吳相勳的沙龍
11會員
31內容數
用強大的基於個案的培訓在你的企業中激發變革性的思考。學習成功的應用,並掌握創作自己的個案的技巧,以培養成長和持續學習的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相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lenty公司破產事件引發關注,我以此個案探討垂直農業的挑戰,並分享運用生成式AI提升個案寫作效率的經驗,強調具備領域專業知識的40歲、50歲世代教師應善用AI技術,引領年輕一代提升教學素養。
Hugging Face的個案探討其開源模式、商業營收與平臺治理的平衡。我們分析其開源模型的多元動能、商業營收的雙重壓力,以及4Chan風波帶來的挑戰,並探討平臺治理、營收模式、技術演進與企業客戶等面向,最後總結Hugging Face的成功之道在於社群、企業與平臺治理三者間的平衡。
介紹Prompt Flow這個工具,並分享如何應用於日常工作流程自動化及提升分析思維。Prompt Flow不僅能協助自動化對話流程,更能幫助使用者重新檢視自身的邏輯漏洞與分析習慣,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包含Prompt Flow的操作邏輯、使用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案例分享,並提供相關資源連結。
Plenty公司破產事件引發關注,我以此個案探討垂直農業的挑戰,並分享運用生成式AI提升個案寫作效率的經驗,強調具備領域專業知識的40歲、50歲世代教師應善用AI技術,引領年輕一代提升教學素養。
Hugging Face的個案探討其開源模式、商業營收與平臺治理的平衡。我們分析其開源模型的多元動能、商業營收的雙重壓力,以及4Chan風波帶來的挑戰,並探討平臺治理、營收模式、技術演進與企業客戶等面向,最後總結Hugging Face的成功之道在於社群、企業與平臺治理三者間的平衡。
介紹Prompt Flow這個工具,並分享如何應用於日常工作流程自動化及提升分析思維。Prompt Flow不僅能協助自動化對話流程,更能幫助使用者重新檢視自身的邏輯漏洞與分析習慣,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包含Prompt Flow的操作邏輯、使用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案例分享,並提供相關資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