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4月7日,結束清明連假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台股加權指數開盤不久就暴跌2086點,跌幅達9.8%,幾乎全面跌停,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點紀錄。從台積電到鴻海,從科技股到傳統產業,超過千檔股票觸及跌停線,連帶觸發熔斷機制。這場風暴,像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把市場吹得七零八落,也讓我們這些在台灣的投資者不禁問:這到底怎麼了?
台股跌停怎麼回事:國際風暴下的連鎖反應
這次台股全面跌停,並不是單純的本地事件,而是全球貿易戰火燒到台灣的直接結果。一切要從4月2日說起,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185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詳情請見我之前的文章:[下班理財] 美國調整對各國關稅政策:全球震盪下的台灣視角),台灣被課以32%的關稅稅率,計畫在4月9日生效。這項政策大大的影響了全球市場,中國隨即祭出34%的報復性關稅,歐盟、日本也蠢蠢欲動。亞洲股市首當其衝,日本日經225指數下跌6.5%,韓國Kospi短暫停盤,連美國期貨市場都一片慘綠。對台灣來說,這場風暴來得特別迅猛。因為清明連假,台股在4月3日至6日休市四天,錯過了第一波全球市場的反應。當今天一開盤,累積的恐慌情緒瞬間爆發,外資拋售創下紀錄,融資斷頭壓力接踵而來。根據報導,台積電下跌9.98%,鴻海跌幅9.77%,連AI熱門股如廣達、緯創也無一倖免,紛紛觸及跌停。加權指數從21,298點直接摔到19,249點下方,這不僅是數字的下跌,更是信心的崩塌。台灣證交所緊急啟動熔斷機制,試圖穩住局面,但市場的驚魂一刻,已讓人難以忘懷。
這場跌停背後,還有一個國際視野的註腳。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尤其是對美國和中國市場的依賴,讓我們在這波貿易戰中格外脆弱。雖然半導體產業獲得關稅豁免,但其他領域如電子零件、鋼鐵和紡織卻得硬扛32%的壓力。更別提台商在越南(46%關稅)等地的供應鏈,也可能間接推高成本。這一切,就像一場連鎖反應,讓台股成了風暴中的一葉扁舟。
對台灣投資者的影響
在我看來,這次台股全面跌停是短期恐慌與長期挑戰的交織。短期內,市場信心被重創,外資撤離和融資斷頭讓台股跌勢難止。我預估,未來幾週內,指數可能在19,000點上下震盪,甚至不排除再探新低。尤其是出口導向的電子股和鋼鐵類股,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消化這波衝擊。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今天受訪時也坦言,關稅影響難以完全避免,但呼籲投資者相信台灣企業的韌性。
不過,風暴中也有轉機的影子。政府迅速反應,推出880億台幣的企業支持計畫,並由總統賴清德提出與美國的「零關稅談判」,試圖為台美合作開闢新路。如果談判順利,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可能進一步鞏固,甚至吸引國際資金回流。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場跌停或許是個低點進場的機會—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耐心和勇氣,陪著市場走過這段顛簸。
小資族的應對之道
如果你是小資族,靠每月幾千塊存錢投資,看到台股全面跌停可能心裡涼了半截。別慌,這種時刻正是考驗我們智慧的時候。以下是我給你的幾個溫暖建議:
1. 冷靜等待,別急著跳船
跌停當天,市場情緒最亂,賣壓往往過度反應。現在不是恐慌清倉的時候。像台積電、0050這樣的標的,基本面依然穩固,短期的跌勢只是風暴帶來的波動,值得你多等等。
2. 分散布局,放眼國際
台股震盪時,不妨把目光轉向海外。用每月定額投資的方式,買進美股ETF(像VOO或VTI),讓你的小錢參與美國市場的潛力。這樣就算台股繼續波動,你也不會完全被拖著走。
3. 分批撿貨,穩中求進
如果你相信台灣的長期價值,這波下跌正是加碼的好時機。挑選受關稅影響較小的內需股(如統一)或科技龍頭(如聯發科),用分批進場的方式慢慢布局。小步走,才能走得穩。
4. 充實自己,靜待花開
市場低迷時,正是學習的好機會。看看財經新聞,聽聽專家怎麼說,甚至翻一本投資書。當市場回暖時,你會發現,這段時間的準備讓你更有底氣。
結語
台股全面跌停,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危機背後都藏著轉機。對台灣投資者來說,這是挑戰,也是重新審視自己的時刻。小資族的你,更別覺得無力,只要穩住心態、小步前進,這場風暴終會過去。
投資有風險,這些建議只是我的看法,實際操作前請自己評估,或找專業人士聊聊,找到最適合你的路。希望我們的每一步努力,都會在風雨過後開出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