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安基金護盤概述
台灣國安基金(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自2000年至2025年已執行或正在執行9次市場穩定行動,主要目的是在重大經濟或政治危機時維持台灣股市秩序。從首次政黨輪替到最近的美國課徵關稅風波,國安基金扮演著「市場穩定者」的角色,透過策略性買入特定類型股票來重建市場信心。
二、歷次護盤事件詳細分析
1. 第一次護盤(2000年3月15日)
- 原因:首次政黨輪替,中國強硬表態台灣問題
- 市場狀況:指數8640.03點,跌破半年線
- 投入資金:約524億元新台幣
- 持續時間:5天(最短)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跌幅14.71%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跌幅達-31.34%
- 特點:台灣首次護盤經驗,策略尚在發展階段
2. 第二次護盤(2000年10月2日)
- 原因: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國際油價大漲
- 市場狀況:指數6024.07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1200億元(歷次最高)
- 持續時間:43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跌幅-3.63%,一個月後下跌7.90%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跌幅-34.39%(最差)
- 特點: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仍難以抵抗國際系統性風險
3. 第三次護盤(2004年5月16/19日)
- 原因:319槍擊案後
- 市場狀況:指數5860.58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16億元(歷次第二低)
- 持續時間:12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跌幅-5.13%,一個月後上漲6.60%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1.52%
- 特點:針對政治事件的短期參與,效果有限但長期轉為正向
4. 第四次護盤(2008年9月18/19日)
- 原因:金融海嘯來襲
- 市場狀況:指數5641.95/5800.87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600億元
- 持續時間:90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跌幅-12.59%(短期最差),一個月後下跌12.3%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28.05%
- 特點:面對全球性危機,短期效果受限,長期卻顯著回升
5. 第五次護盤(2011年12月20日)
- 原因:台灣總統大選前夕,歐債危機
- 市場狀況:指數6662.64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420億元
- 持續時間:120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上漲8.38%,一個月後上漲12.70%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14.81%
- 特點:穩定策略開始成熟,短中長期效果均佳
6. 第六次護盤(2015年8月24/25日)
- 原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股市震盪
- 市場狀況:指數7410.34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196億元
- 持續時間:232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上漲12.10%,一個月後上漲6.16%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22.94%
- 特點:持續時間延長,顯示護盤策略轉為長期穩定模式
7. 第七次護盤(2020年3月19/20日)
- 原因:COVID-19疫情爆發
- 市場狀況:指數8681.34點,跌破10年線
- 投入資金:約7.6億元(歷次最低)
- 持續時間:207天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上漲21.95%(短期最佳),一個月後上漲34.08%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87.18%(長期最佳)
- 特點:投入最少資金卻取得最佳成效,顯示護盤時機和策略成熟
8. 第八次護盤(2022年7月12/13日)
- 原因:美國CPI不斷創新高,全球經濟衰退憂慮加劇
- 市場狀況:指數13950.62點,跌破3年線
- 投入資金:約545.08億元
- 持續時間:275天(最長)
- 短期效果:進場後20天上漲7.88%,一個月後上漲逾15%
- 長期結果:進場後240天上漲19.37%
- 特點:持續時間創新高,資金規模大,成效穩健
9. 第九次護盤(2025年4月8日,進行中)
- 原因:美國總統川普對台課徵32%關稅,台股重挫2065點
- 市場狀況:指數19232.35點,跌破3年線
- 預備資金:可動用金額5000億(創歷史新高)
- 宣布前市場跌幅:前20日跌幅-18.23%
- 特點:首次因國際貿易政策直接衝擊而啟動,預備資金規模空前
三、國安基金選股偏好與策略
1. 核心護盤股票類型
- 權值股/護國神山: 目的:穩定大盤指數 代表: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 電子權值股:台達電(2308)、鴻海(2317)、台積電(2330)、廣達(2382)
- 金融股: 目的:支持市場信心、穩定現金流 代表: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 金融股群: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玉山金(2884)、中信金(2891)
- 傳產龍頭: 目的:分散風險、平衡傳產部門 代表:中鋼(2002)、台泥(1101) 傳產股群:統一(1216)、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
- 高配息股: 目的:提高信心、吸引長期投資人 代表:中華電(2412)、台灣高鐵(2633)
- ETF: 目的:靈活操作、波動性小 代表: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灣50(006208)
2. 三度護盤常見的12支核心股票(2016、2020、2022年)
- 電子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廣達
- 金融業:富邦金、國泰金、玉山金、中信金
- 傳產業:統一、台塑、南亞、台化
3. 選股策略特點
- 產業多元化:跨電子、金融、傳產三大類,確保整體市場穩定
- 市值考量:優先選擇大型藍籌股和權值股
- 穩健優先:偏好財務穩健、營運穩定、投資人基礎廣的公司
- 指數影響力:選擇對大盤影響力大的股票,最大化穩定效益
- 長期持有:護盤時間逐漸延長,顯示策略轉向長期穩定而非短期操作
四、護盤成效分析
1. 整體成效評估
- 短期(20天)成功率:62.5%(8次中有5次呈正向發展)
- 中期(60天)成功率:62.5%(8次中有5次呈正向發展)
- 長期(240天)成功率:75%(8次中有6次呈正向發展)
2. 護盤成功與挑戰因素
- 成功因素: 參與時間長(超過200天的護盤成功率高) 全面性選股策略(電子、金融、傳產均衡) 進場時機掌握適當(市場過度悲觀時) 配合其他政策工具(如貨幣政策、財政措施)
- 挑戰因素: 全球系統性風險過大(如2000年網路泡沫) 參與時間過短(如首次護盤僅5天) 市場結構性問題難以透過短期資金解決
3. 護盤效益演進
- 效益提升:從早期的負面回報到近期的顯著正回報
- 資金效率:2020年COVID-19期間僅投入7.6億即獲得87.18%長期回報,效率最高
- 護盤經驗:隨經驗累積,護盤策略更加精準和高效
五、國安基金護盤模式演進
1. 參與時長變化
- 早期(2000-2004):短期參與,平均持續20天
- 中期(2008-2011):中期參與,平均持續105天
- 近期(2015-2022):長期參與,平均持續238天
2. 資金規模趨勢
- 資金規模波動:從最低的7.6億元到最高的1200億元
- 2025年預備資金5000億:顯示政府對此次市場波動的重視程度和應對準備
3. 選股策略演進
- 更加系統化:形成穩定的核心持股名單
- 更加多元化:產業配置更為均衡
- 更注重長期:從短期應對轉向長期市場穩定
六、未來展望與2025年護盤預測
1. 第九次護盤可能的特點
- 持續時間可能更長:延續近期護盤持續時間延長的趨勢
- 資金規模更大:5000億預備金顯示政府對這次市場波動的充分準備
- 選股策略可能聚焦於: 受美國關稅直接影響的出口導向企業 歷史上三次護盤都出現的12支核心股票 權值股、金融股和傳統產業龍頭股
2. 面臨的挑戰
- 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美國關稅政策對台灣出口型經濟的長期影響
- 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多資金維持市場穩定
- 市場結構性調整:貿易環境變化可能引發產業鏈重組
七、結論
國安基金作為台灣股市的「穩定力量」,25年來的9次護盤經驗展現了從初步嘗試到高度專業的演進過程。從最初的短期應急措施到近期的長期市場穩定策略,護盤成功率、效率和影響力都有顯著提升。國安基金的選股模式也形成了明確的偏好,特別是對權值股、金融股和傳統產業龍頭的重視。
2025年啟動的第九次護盤行動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貿易政策衝擊,其執行手法、成效和持續時間將為台灣應對外部經濟波動提供新的參考案例。國安基金不只是一個市場穩定機制,更是台灣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八、國安基金小知識
1. 國安基金的正式名稱與設立
- 正式名稱: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簡稱國安基金
- 設立時間:2000年2月立法通過,同年3月15日首次啟動
- 法源依據:《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
- 初始規模:首期設立規模為新台幣2000億元
2. 國安基金的組織與運作
- 主管單位: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決策機構:國家金融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
- 委員組成: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金管會主委等政府財經主管及專家學者
- 基金來源: 政府預算撥款 四大基金轉投資(郵政儲金、勞保基金、退撫基金、保險業資金) 中央銀行提供的投資額度
3. 國安基金的啟動機制
- 啟動條件: 重大事件造成金融市場持續性失序 市場信心嚴重喪失 國內經濟情勢有重大變化,有必要維持金融穩定
- 啟動程序: 需經國安基金管理委員會決議 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 決議內容需公告周知
4. 國安基金的投資限制
- 投資範圍:主要為上市、上櫃股票及ETF
- 投資限制: 單一投資標的不得超過基金總額的20% 持有單一公司股票不得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禁止投資特定產業(如博弈、菸酒等) 不得進行融資買入或融券賣出操作
5. 國安基金與其他國家類似機構比較
- 美國:財政部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SOC)
- 南韓:韓國投資公社(KIC)與韓國金融穩定基金
-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 香港:外匯基金
- 特點:台灣國安基金較其他國家更加透明,每次進場與退場都有明確公告
6. 國安基金的績效評估
- 績效評估機制: 每季向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 每年公布年度績效評估報告 護盤結束後,進行完整成效評估
- 評估指標: 短中長期市場穩定度 投資報酬率 市場信心恢復程度
7. 市場對國安基金的常見誤解
- 並非永久進場:國安基金並非長期參與市場,而是在特定危機時期臨時參與
- 非為護盤特定個股:國安基金主要目標是穩定整體市場,而非支持特定公司股價
- 不是追求投資獲利:國安基金主要目標是市場穩定,投資報酬為次要考量
- 非「政府救市」:國安基金是市場穩定機制,而非政策性救市工具
8. 護盤退場機制
- 退場條件: 市場恢復正常運作 投資人信心已恢復 管理委員會認定護盤目標已達成
- 退場方式: 通常採逐步退場策略 避免造成市場二次震盪 優先處分獲利標的,減少可能損失
這些小知識能夠幫助投資人更全面了解國安基金的本質、運作機制和市場角色,進而更理性看待其護盤行動的意義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