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連天,💥,歐盟宣布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
根據歐盟成員國於2025年4月9日的表決結果,歐盟正式通過了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反制措施,以回應特朗普政府3月12日實施的鋼鋁關稅。以下是關鍵信息整合:
1. 措施背景與範圍
* 觸發原因:美國於3月12日宣布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徵25%關稅,涉及貿易額約280億美元。
* 反制規模:歐盟本輪措施覆蓋總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包括鋼鐵、鋁、農產品(如大豆、堅果、禽肉、雞蛋)、工業品(如工具、塑料、家電)等。用戶提到的“200億歐元”可能為階段性實施範圍,或信息表述差異。
2. 生效時間與階段
* 4月15日生效:首輪措施將於4月15日正式生效,但大部分關稅的徵收時間集中在5月中旬,以給企業緩衝期。
* 分階段實施:大豆及堅果類產品的關稅將推遲至12月1日執行,可能與農產品貿易周期相關。
3. 表決機制與結果
* 表決規則:根據歐盟“合格多數”機制,需至少15個成員國(且人口占歐盟65%)反對才能否決提案。
* 實際結果:用戶提到的“26:1”投票比例可能反映成員國支持情況,但官方表述為“27個成員國表決通過”,表明反對未達到門檻,提案順利通過。
4. 經濟與政治考量
* 精準打擊:歐盟將目標鎖定美國共和黨票倉的出口商品(如路易斯安那州的大豆),以施壓美國國內政治。
* 長期戰略:歐盟同步推進貿易多元化,如加速與中亞、印度等地的合作,並重啟與中國的對話,以降低對美依賴。
5. 後續影響
* 貿易戰升級風險:雙方均保留談判窗口,但若僵持不下,可能觸發更多領域(如數字服務稅、科技監管)的對抗。
* 內部挑戰:歐盟需應對成員國分歧(如意大利反對報復性關稅),避免美國“分而治之”策略削弱反制效力。
綜上,歐盟此次反制措施兼具象徵性與實質經濟影響,標誌著美歐貿易摩擦進入新階段。具體實施細節及後續進展需關注4月15日後的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