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正體》改編自染井為人的長篇小說,由知名導演藤井道人執導,本片囊括日本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助演女演員、最佳新人獎。單看「正體」可能無法理解片名的意思,「正體」是直接使用日文名「正体(しょうたい)」,日文中該詞意指「真面目、真實的面貌」。
故事描述名為鏑木慶一的18歲少年,因殺害東村山一家被判死刑,3年後他越獄,利用假身分混入社會中生活。不少接觸過他的人堅信他是無辜的,隨著刑警又貫(山田孝之飾)的追查,究竟鏑木慶一的真面目為何?
飾演鏑木慶一的橫濱流星早期作品以戀愛劇為主,近年來努力嘗試各類型的角色,例如《流浪的月》裡的家暴男友,這次則是飾演尋求自由的逃獄死刑犯。從這部電影看得出他演技的突破,他也因這部片獲頒最佳男演員獎。
這齣電影的拍攝手法、運鏡、氣氛營造傑出,將故事和場景的氣勢和格局都放大了,可以深刻感受到電影精心設想分鏡畫面,在影像呈現上下足了工夫,勝過絕大多數的日本電影,達到韓片和好萊塢的電影水準。演員不分主角、配角演技都十分細膩自然,不會有演技懸殊的問題。
以下劇透分析劇情與分享心得,請看過電影再閱讀。
電影敘述手法
開頭先採用倒敘,從準備越獄的死刑犯鏑木慶一正設法讓自己保外就醫,接著穿插刑警又貫審問接觸過逃獄的鏑木慶一的幾個人,問他們究竟知不知道鏑木慶一的真實身分?同時又再次穿插鏑木慶一從救護車上脫逃,先空拍雪夜狂飆的救護車,再拍攝車內打鬥(大多是車內空拍視角),再到外景車窗視角,從車後車側車前環視整輛救護車內鏑木慶一奮力抵抗警方捉拿的畫面。以往只會採取車內平視視角的拍攝,這樣的拍攝視角與過去日本的拍攝手法相比相當新穎。警察審問是現在式,鏑木慶一逃獄是過去式,同時穿插東村山家命案當時的畫面,三個時間點交錯敘述,接著順序的方式描述鏑木慶一逃獄後的四段變換身分的經歷,最後是逮捕後鏑木慶一再次接受審判,並獲得最終的清白。第三和第四次的身分稍微交錯描述,如此一來避免觀眾的視聽疲乏,增加緊湊度,這點也有加分效果。
鏑木慶一變換的四次身分:
一、建設公司工地工人:勉三
在這裡工作的人大多是走頭無路,無處可去的人。例如鏑木慶一的同事和也(森本慎太郎飾)欠了地下錢莊一屁股債,為了混日子只能接受粗重的工地工作。當和也遭遇職災時,上司還不願意替他申請醫療補助。在懂法規的鏑木慶一幫助下才勉強拿到一點補貼,然而發現鏑木慶一真實身分的和也,竟打算通報警方好獲得懸賞金。察覺此事的鏑木慶一試圖改掉左撇子的習慣,但不熟練的他依舊露出馬腳,只好逃亡。
二、新聞社自由撰稿人:那須隆士
由於臉頰黑痣的特徵導致第一份工作被認出身分,這時鏑木慶一把痣挖掉,並時時戴著口罩。鏑木慶一藉此工作得知東村山家命案的倖存者由子的妹妹浩子的情報,此時工作認識了新聞社工作的沙耶加(吉岡里帆飾),沙耶加收留他,兩人互有好感。逃亡的鏑木慶一是21歲,沙耶加似乎資歷較深,推測是姊弟戀。由於沙耶加的父親是一位被冤枉性騷擾女學生的律師,總有狗仔跟蹤她,導致鏑木慶一的身分又露餡。他在沙耶加的協助下,再次逃亡。
三、工廠作業員:久間
由子的妹妹浩子在工廠任職,鏑木慶一藉由這份工作接近浩子,獲取由子入住的療養院情報。鏑木慶一在這裡沒待多久,因為浩子離職,加上已知由子情報,他也隨後離職。
四、療養院看護:櫻井
鏑木慶一來到由子所在的療養院,目的是問出當時案發的真實證詞。而他的同事酒井舞(山田杏奈飾)愛慕他,偷拍他的影片上傳到網路社群,導致鏑木慶一的身分曝光。警方顧及由子的生命安全,對鏑木慶一進行圍捕,鏑木慶一中彈送醫。
電影中值得驚嘆的有四幕,一個是前面提及的越獄畫面,第二個是我最感驚喜的一幕。該幕是鏑木慶一第一個身分工地工人勉三。當缺錢的和也(森本慎太郎飾,藉由本片獲新人獎)得知勉三就是通緝犯鏑木慶一時,他偷偷溜去廁所報警之際,畫面可以看見演員緊張逼真的表情,從和也背後廁所的窗戶看見鏑木慶一的倒影,類似鬼片的手法,營造恐懼和驚悚的效果。
三是警方逮捕潛入療養院工作的鏑木慶一時,煙霧瀰漫,利用光與影和慢速拍攝,清楚營造鏑木慶一的絕望與無助。
四是宣判鏑木慶一無罪時,電影沒有直接透露宣判的結果為何,而是選擇先拍攝支持他的人喜極而泣的畫面,沒有現場畫面的聲音連掌聲也沒放入,只留配樂,接著拍攝鏑木慶一如釋重負的臉,掌聲在這時才放入聲音,畫面聚焦在他重獲新生的微笑。非傳統直接拍出法官宣判及被告的反應,使情緒推升到最高點,更添層次感。
觀影感想
電影《正體》整體很精采,主題與傳遞的訊息明確,聚焦在兩個懸念:
一、鏑木慶一究竟是怎樣的人?
二、鏑木慶一為了什麼理由越獄?
藉由這兩個懸念帶出「法律誤判的嚴重性」、「期望建立值得信任的美好社會」。
觀片後,我覺得有一個小缺點是很早就能猜出鏑木慶一是冤罪。在他的第二個身分時,答案就已經呼之欲出,使故事懸疑感、驚悚度減少。我設想若要修改這問題不容易,劇本設定會有很大個更動和影響,一種方法是第二個工作就先不要有過多戀愛橋段,新聞社工作的沙耶加雖然一開始確實對他有所懷疑,但按沙耶加父親被冤枉的設定,似乎就在暗示鏑木慶一也可能是被冤枉,以及兩人互有好感這點,依照大多數的戲劇安排,多半最終就會往正向的結果發展;如果改為第四個身分療養院工作時才有戀愛橋段也不合適,由於沙耶加正因為父親被冤枉,使她相信鏑木慶一是冤罪的可能性最高,所以也無法採用。再者,二四很難對調,因為鏑木慶一是靠第二份工作取得東村山家命案倖存者由子的情報(電影中他負責將東村山家命案的採訪音檔打成文字檔,同時趁新聞社下班時間偷拍犯罪受害者支援協會的聯絡資料。我放大看了他整理的採訪檔,裡面就提到了由子的證詞有很多是警察誘導回答,多次強迫她回憶案發當下,可以猜出鏑木慶一真的是冤枉的,不過電影這裡畫面很快,不至於太快看出真相),而在第四個身分擔任療養院的看護,他才能接觸命案倖存者由子。如果不要更動這麼大的話,應該在沙耶加那段從懷疑到相信的過程增加更多懸疑或不安感的橋段(電影中只有沙耶加簡單問過鏑木慶一的來歷,但他甚至沒回答,以及沙耶加試圖偷開他的包包,但最後選擇相信而沒打開看。片中沒有很明確顯示哪個契機點讓她選擇相信鏑木慶一)。
第二個小缺點是鏑木慶一第二次身分的妝容(也是個人觀感),當鏑木慶一正在整理東村山家命案(包含鏑木慶一逃亡的內容)的採訪資料,畫面聚焦在鏑木慶一的眼睛,眼睫毛刷得根根分明,以一個越獄逃犯來說,眼妝實在太完美。當然他想掩飾身分,可能會化妝,但畫得太完整,反倒讓我覺得有點不自然。在當下觀片的緊張氣氛瞬間出戲,都在注意眼妝。不過可能是為了讓四種身分的妝容差異大,第二和第三身分差異就很明顯,第二個身分是典型東京男子的打扮,第三個身分鏑木慶一看起來眼睛超單的,好像連睫毛也不見了。
《正體》故事的版本差異
電影《正體》除了先有原著小說之外,2022年也曾翻拍日劇版。我沒讀過原著,也沒看過日劇版。按網路資料,原著小說鏑木慶一在警方搜捕時被殺身亡,作者原意是藉鏑木慶一的死亡悲劇,傳達錯誤的審判和冤罪,摧毀人一生的嚴重性。由此可看出題材選取極具社會意義和人道關懷。但原著的結局很多讀者表示不滿意,因此在日劇版和電影版都採取鏑木慶一幸運存活,人生還有機會的正向結局。
故事設定鏑木慶一是育幼院出生,正因為他的這個身分,導致他蒙受冤罪時沒有人為他挺身而出,孤立無援,警方得知辦案失誤也選擇掩蓋真相。由於他是死刑犯,還挾持人質。按此設定,當警方攻堅時決定直接殺死他是很有可能的(電影版確實也說了滅口也沒關係),所以原著採取的是最符合邏輯的結局。
至於電影版,鏑木慶一沒有死,最大的原因是猶豫開槍的刑警又貫(片中他時不時懷疑當年命案的判斷是否正確),以及開槍阻止鏑木慶一逃亡的是一位年輕刑警。鏑木慶一沒有被命中要害,一種可能是年輕刑警是新手,槍法不準,或者是按電影設定,年輕刑警也認為他可能不是犯人,所以他在又貫下手前先開槍射了鏑木慶一的肩膀,只要鏑木慶一停止攻擊逃亡,警方也沒必要再開槍殺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刑警又貫質問鏑木慶一逃獄的理由,他說他只是「想要相信這個世界,只要是對的事,大聲說出來就會有人相信」。這段特別凸顯了故事的主旨,希望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不要讓更多冤罪的受害者對世界失去希望。
過去曾是亞洲影視主流的日本,影視被韓國迎頭趕上的最大原因就是格局大小,如果故事格局和架構夠大就不會淪於說教。拍攝手法的突破、演員演技的提昇都是一大關鍵,而電影《正體》確實做到了,讓我相信日本影視正朝正面的方向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