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這麽做對他比較好,這還真不一定。
寒流來襲,天氣冷的發凍,入夜後把陽台門關起來,在通往後陽台的貓門被堵,茶茶想出去,跟他說了不開門的原因,該交代的也說了,只感覺他喵喵喵的一臉不滿,沒多想,就進房睡了。
然後...就凌晨一路三點喵喵喵,五點喵喵喵,仔細算了算至少連續喵了二十幾聲,就吵的一整個早上,直到早上醒來,他也睡了,我也因為睡眠品質超差的不耐,就這麼,看著他開心的睡,我一臉不爽的碎念。
入夜後,他精神又來了,突然讓我察覺到,自己為了不讓他著涼,而做的舉動,並沒有讓彼此關係更融洽。是否,其實,只要做到有準備一個保暖的小空間給他,就好了。假設陽台門打開,冷風會透進屋內,他還是可以躲到放了毛毯的櫃子裡睡覺,好像,也行?
於是,在昨晚冷的要死的夜裡,看著他對著陽台門喵喵叫的時候,放掉他可能會因為冷到而感冒的不安,把陽台開到他可以自由進出貓門的程度,跟他說:
「你就好好玩去吧,我睡了。」
一路,睡到天亮,一聲喵喵喵也沒有。暢快的很,醒來後的我終於深刻體會到:
原來我,就是會上演「有種冷,是媽媽覺得冷」那種戲碼,的媽 ...🤣
人際互動的一來一往,不就是這麼一回事?
從中我更能明白,投射者設計的自己,在這世上所接觸的一切,就是為了把事情搞懂而孕育,在關係之間觀察對方與自己互動的我們,常在「為了證明自己所相信的價值觀行得通」,以及「對方其實有其他選擇」之間擺盪著。
若能在日常之中,自主學習著提醒自己,我們所認為的理所當然,可能是別人的天方夜譚,或許能夠讓溝通之間變得輕鬆,自在一些。
想問問你,常在身邊看著別人上演著「有種冷,是媽媽覺得冷」的過度關懷嗎?
跟我們分享你所看見的故事吧。
去制約之路,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