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股市場中,融資維持率是被投資人高度關注的指標,代表投資人槓桿部位的風險程度,預示市場是否進一步惡化或觸底反彈。
融資是什麼?
「融資」是投資人向券商借錢買股票的一種信用交易行為,投資人只需先繳交部分自備款,便可放大操作部位,例如,一檔股票市值10萬元,投資人僅需準備6萬元,再向券商借剩下的4萬,就能完成買進,這種槓桿機制在行情看好時能提高報酬,但在股價下跌時也會放大虧損。
融資維持率是什麼?
融資維持率是衡量股票市值對應借貸風險指標,公式為:「股票市值 ÷ 融資金額 × 100%」,假設投資人以融資買進10萬元股票,股價持平,維持率約為167%(10萬/6萬);但當股票市值下跌至8萬元,維持率就降至133%;當維持率跌破券商設定的安全門檻(通常為130%),就會觸發後續的追繳與處置。
什麼是追繳?什麼是斷頭?
「追繳」是指當投資人的融資維持率跌破安全門檻時,券商要求投資人在限定時間內補繳保證金,將維持率拉回安全水位,如果投資人無法於期限內補足,就會進入「強制平倉」程序,也就是俗稱的「斷頭」,簡單來說就是券商強制將投資人持股賣出,以回收借出的資金。
這類被動賣壓一旦大規模發生,將進一步拖累市場價格,造成連鎖反應,在極端情況下,多數投資人面臨斷頭壓力時,市場容易出現「多殺多」的急跌格局。
大盤融資維持率是什麼?代表什麼意義?
整體市場的「大盤融資維持率」可以評估市場風險壓力,證交所會定期公布市場平均的維持率水準一般來說:
- 大盤維持率高於160%,代表整體市場槓桿操作相對穩定。
- 低於150%,則應提高警覺。
- 跌破140%,常被視為市場處於高壓狀態,融資戶面臨集體斷頭風險,投資情緒極端悲觀。
結論:理解融資維持率,是進場與避險的重要依據
融資維持率看似是技術性的指標,但其實是市場心理與資金風險的變化,當市場處於樂觀時期,維持率往往被忽視;但一旦行情反轉,它就是決定誰先出局、誰被迫賣股的關鍵。
理解維持率的變化,不僅有助於我們控管自身風險,更能觀察整體市場是否已進入過度恐慌、即將出現轉折的節點,對於操作節奏的拿捏、風險管理與資金部署而言,這是一把不容忽視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