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再急著直達目的地,才有機會發現驚喜

▌當你不再急著直達目的地,才有機會發現驚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越便利,越容易錯過過程中的風景


昨天和今天,我去了兩個不熟悉的地方:一個是板橋的工作場所(支援),另一個是蘆洲吃宵夜的小籠包店。

這兩次的經驗,引發我對於「探索」與「科技便利」之間的深刻思考。


▎陌生環境總讓人好奇,熟悉的地方就變得理所當然


我來到陌生的大街小巷,眼前的事物總是令人驚喜:

我在蘆洲才第一次發現,原來徐匯廣場就在這裡,或是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間排隊小吃攤、一家裝潢具有設計感的咖啡廳。

這些不經意的發現,讓我感到驚奇,也讓探索變得有趣。

相反地,當我們逐漸熟悉某個地方後,這份「探索感」就會漸漸消失。原本會注意到的風景變得視而不見,腦中的路線也自動導航,不再需要特別留意。


▎科技讓我們省時,也悄悄帶走了我們的好奇心


現在去不熟悉的地方,大多會打開 Google Maps,按照路線前進,直接走最短距離。而且通常我們是「帶著有目的性」而去,例如工作、見面、辦事,因此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停下來欣賞周遭。

科技雖然便利,但是當我們習慣被路線指引,便少了繞路、迷路甚至「發現」的機會,也少了跟陌生事物「互動」的過程。


▎無計畫的旅程,反而更容易遇見驚喜


這讓我想起一位客人曾和我分享他的旅行方式。

他每個月會排三天假,單純為了休息「充電」,隨性出發到陌生的異地旅遊。

他從不設定詳細行程,只把某個知名地標當作終點,然後就騎著車自由探索。

肚子餓了,隨機找一家看起來錯的店面停下來吃飯;經過有吸引到他注意的特色選物店就走進去看看;天色暗了就回民宿休息。

他說,這種旅程像在玩開放世界遊戲一樣,每個轉角都是未知,每一次決定都由直覺主導。

比起走行程,他更享受「探索的過程」。


▎兒時記憶:沒有工具,反而更投入當下


這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朋友邀我去新莊洪金寶電影院看電影。當時我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沒有網路。

唯一擁有的,是一支只能打電話的按鍵式手機。

我帶著一瓶水,就這樣憑記憶出發了。一路上完全依靠方向感與腦中記憶,走了快四十分鐘才抵達。

現在回想,那次的經歷其實非常特別。

我沒有被任何科技輔助牽著走,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環境。過程雖然有點冒險,但也因此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總結:看見與行動,才是深入體驗的起點


我們對未知總是帶著探索的熱情,當我們停下腳步、投入觀察、用雙腳去走,就會激活大腦的感官記憶與學習迴路。

那不只是旅遊,更是學習與體驗的過程。

這也讓我想起一句話:「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累積,更是行動與體驗的結合。

當我們看見了、理解了,然後行動了,才算真正學會。

所以下次,當你打開 Google Maps 前,不妨先讓自己迷個路。你會發現,繞點路,也許反而更快走進當下的真實與美好。


▎問問題時間


1.  你有遇過跟我類似的情況嗎?

2.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激發你的學習動力呢?


歡迎底下留言分享討論喔~

raw-image


avatar-img
klein的沙龍
4會員
76內容數
📚 書中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生活的答案 ✍️ 正在挑戰 #100篇閱讀轉化創作 🎯 想聚集 100 位一起思考、一起成長的讀者 #閱讀筆記 #生活思考 #書中智慧 https://linktr.ee/klein919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le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你放下緊張,速度自然追上來 昨天休假,我回到輔大和隊友一起訓練,結果 100 公尺測驗時居然跑出了驚人的手按成績: 1.    第一趟:11.00 秒 2.    第二趟:11.35 秒 (註:手按計時約需加 0.2 秒為準)
──重新調整的關鍵,是建立屬於你的「穩定原則」 上週,我原本安排得好好的日程,整個被打亂了。 我身為一個偏好有規律的 INFT 建築型人格,習慣在心裡先預設好當天的流程,包含緊急應變的備案。 我的日常大致就是看書、寫作、貼文、剪片、找資料,不太會有太大變化,除非臨時有活動邀約。
▌冥想一開始好難,但我撐過去了 ──慢慢練習,才感受到內在的真實變化 這是我連續兩週每天練習冥想的心得。無論白天多忙、再晚入睡,我都會固定在睡前進行冥想,主要是為了改善長期以來的入睡困難問題。 我會先關掉燈,讓房間保持安靜,接著限制自己在 10 分鐘內,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當你放下緊張,速度自然追上來 昨天休假,我回到輔大和隊友一起訓練,結果 100 公尺測驗時居然跑出了驚人的手按成績: 1.    第一趟:11.00 秒 2.    第二趟:11.35 秒 (註:手按計時約需加 0.2 秒為準)
──重新調整的關鍵,是建立屬於你的「穩定原則」 上週,我原本安排得好好的日程,整個被打亂了。 我身為一個偏好有規律的 INFT 建築型人格,習慣在心裡先預設好當天的流程,包含緊急應變的備案。 我的日常大致就是看書、寫作、貼文、剪片、找資料,不太會有太大變化,除非臨時有活動邀約。
▌冥想一開始好難,但我撐過去了 ──慢慢練習,才感受到內在的真實變化 這是我連續兩週每天練習冥想的心得。無論白天多忙、再晚入睡,我都會固定在睡前進行冥想,主要是為了改善長期以來的入睡困難問題。 我會先關掉燈,讓房間保持安靜,接著限制自己在 10 分鐘內,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