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華人三大節日之一,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有很多超有趣的習俗!你知道為什麼要掛艾草、喝雄黃酒,甚至要「立蛋」嗎?快來看看這些習俗背後的神奇故事和科學小知識吧!
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粽子外交」?
屈原名平,字原,楚懷王時出任僅次於宰相的三閭大夫,是一位重臣。因懷才不遇,又被放逐到外地,感到自己報國的理想已經完全破滅,在寫完絕筆詩《懷沙》後,於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百姓怕魚蝦啃食他的身體,於是丟米飯餵魚,後來屈原託夢說:「你們的米飯都被魚吃光啦!」於是大家改用竹葉包粽子,讓魚咬不動,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而划龍舟則是因為村民划船搶救屈原,後來演變成競賽活動,現在甚至還有電競龍舟賽呢。小知識:為什麼叫「端午」?「端」是「初」,「午」是「五」,所以端午就是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驅毒五寶」:古人超有智慧!
端午節的習俗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因為每年此時炎夏暑熱,毒蟲滋生,瘴氣易生,民間視此時節為〝毒月〞和〝惡月〞因此衍生出許多特殊習俗:
- 掛艾草 & 菖蒲:驅邪避瘟 (艾草含揮發油,能驅蚊蟲)
- 戴香包:防病保平安 (中藥材如藿香、薄荷能提神醒腦)
- 喝雄黃酒:殺菌驅蛇 (雄黃含砷,有毒!現代改用黃酒代替)
- 灑午時水:淨化除穢 (正午陽光最強,水質較乾淨)
- 立蛋:招好運 (地心引力平衡,容易成功!)
端午禁忌:這些事情不能做?
1. 喪家不包粽子:由親友「送節」,回禮要用冰糖(象徵化解苦難)。
2. 避免游泳:傳說這天水鬼多,其實是因為五月河水暴漲危險。
3. 不說「端午快樂」:因為是驅邪日,適合說「端午安康」。
現代端午節還能這樣玩!
- DIY香包:用艾草、薄荷自製驅蚊香囊。
- 立蛋挑戰:中午12點試試看,能不能讓蛋站起來?
- 龍舟體驗:很多地方有划龍舟活動,超熱血。
- 創意粽子:除了肉粽、甜粽,還有冰粽、水晶粽等新吃法。
端午節不只是放假,更是文化寶藏!
從屈原投江到驅毒習俗,端午節融合了歷史、科學和民間智慧。今年端午,除了吃粽子,不妨試試掛艾草、立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你的端午節要怎麼過?留言分享你的習俗體驗吧。
端午節拜拜4部曲
端午節拜家中供奉之神明


- 祭拜時間:農曆五月五日 端午節,中午前
- 祭拜地點:家中供奉神明處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每人一或三柱香)(先拜天公,把香插入天公爐,再拜家中供奉神明)
【祈願文參考】
「列位神尊在上,今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弟子/信女特備供品和金紙敬拜神明,祈求神明保佑弟子/信女一家閤家四季平安順利、消災增福、財富廣進.........。」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神明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神明
- 燒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則省略)
- 撤供
端午節拜祖先


- 祭拜時間: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午前
- 祭拜地點:家中供奉神明處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每人一或三柱香)
【祈願文參考】
「恭請O家歷代祖先,今天是端午節,子孫們準備菜碗供品,請祖先享用,也請祖先保佑全家健康、平安、順心.........。」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祖先餐畢否
- 如餐畢雙手捧持紙錢拜供祖先,請祖先來領受
- 燒刈金、大銀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則省略)
- 撤供
端午節拜地基主


- 祭拜時間:下午一點至五點
- 祭拜地點:自宅“由外往內“拜,大門口向內拜或後門口向內拜 。

- 上供 (筷子擺兩雙)
- 獻茶或酒三杯
- 焚香一柱
【祈願文參考】
「今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佳節,奉請本宅地基主降臨,享用供品,保佑本宅(現居地址),屋主OOO,一家清吉、萬事如意、門第隆昌、起居泰康、子弟盛繁、出入平安....。」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取二枚硬幣擲筊問地基主及地基婆是否已吃飽?
- 若聖杯,雙手捧持紙錢拜供地基主
- 燒金 (刈金(四方金)、經衣、大小銀等 ,或單以刈金(四方金)祭拜)
- 撤供
端午節拜床母

- 祭拜時間:下午5~7點左右 (酉時)
- 祭拜地點:16歲內孩童的床上

- 上供
- 焚香迎神(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床母保祐孩童
【祈願文參考】
「床母娘娘在上,今逢五月初五端午節特備供品奉請本宅床母娘娘駕臨享用,祈求床母娘娘庇佑小兒OOO /小女OOO好睡好帶、平安健康............」(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五分之一時,雙手捧持床母衣(給床母的衣服料)、刈金拜供床母
- 燒床母衣及刈金
- 立刻撤供
- 忌用魚當供品:怕床母會挑魚刺挑太久,疏於照顧小孩。
- 不擺筷子:怕床母用筷子打小孩
- 忌供酒:怕床母會喝醉。
- 拜完立刻撤供:意思是順利把孩童撫養長大。